在臺灣出生長大,新加坡籍的李德紘是粵港澳大灣區2019年首位全職引進的外籍院士。2019年,佳都科技正式引進李德紘院士,擔任佳都科技全球智能技術研究院、交通大腦研究院院長,在重點佈局的計算機視覺和智能大數據兩大人工智能細分領域基礎上,進一步開展數字孿生、知識圖譜等認知智能層面的技術研發。

說起李德紘與廣州以及佳都科技的淵源,得從一碗粥粉面說起

香港文匯報近日在採訪李德紘瞭解到,李德紘自幼對香港有一份特別的偏好,更想着學成後留港發展。99年美國學成後,李德紘決定回亞洲工作,首選了香港,在港面試後,他走進一間粥粉面店,因爲不熟粵語用英文和普通話點餐,被店家背後奚落,如當頭棒喝,他選擇了回新加坡。後在多重機緣巧合下,李德紘對廣州產生了興趣,並與佳都科技結緣,其研究方向和佳都科技在軌道交通、智慧城市戰略方向十分契合,且與佳都科技CEO劉偉對產業、科研等方面的觀點高度一致,於是毅然決然選擇落地廣州,加入佳都科技!

開放與包容,是廣州獨有的名片與特點

廣州作爲中國最早開放的城市之一,全面深化改革,擁有國際化法治化便利化營商環境,和完善的發展政策,其散發着特有的城市魅力,吸引了大批國際企業和領先人才落戶廣州。粵港澳大灣區大灣區不僅將建成世界級國際科創中心,更爲人工智能研究與應用提供了巨大的空間。小編心想估計這就是李德紘選擇廣州的緣由。

無畏改變、擁抱變化,佳都新青年之榜樣

剛滿50歲的李德紘,正處於事業的黃金期,毅然選擇捨棄新加坡優渥的工作條件,全職投身廣州人工智能企業-佳都科技。他擁抱着時代與變化,有着開闊的國際視野和開放的國際心態,在科技領域和技術創新領域上,挑起大梁,刻畫出佳都人擁抱變化、奮勇爭先的畫像,心態之年輕,視野之超前,都是佳都新青年的學習榜樣,以此作爲【佳都新青年】開篇。

▲下面是香港文匯報對李德紘院士的整篇採訪:

院士舍港別星 投穗AI大天地

■文、圖:香港文匯報記者敖敏輝 廣州報道

李德紘:從尖沙咀一碗麪說起

在臺灣出生長大,新加坡籍的李德紘是粵港澳大灣區2019年首位全職引進的外籍院士,其在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領域的研究成果,在國際學術界享有盛譽。在他看來,粵港澳大灣區未來不僅要建成世界級國際科創中心,更讓全球的人工智能(AI)研究看到了巨大的應用市場。剛滿50歲的他正處於事業的黃金期,毅然選擇捨棄新加坡優渥的工作條件,全職投身廣州民營企業佳都科技。在外人看來,這無疑是人生的一次重大抉擇。但李德紘卻笑着說,這是因爲和粵港澳大灣區有着一碗粥粉面的故事。

李德紘的大灣區故事,要從一碗粥粉面說起

臺灣出生長大,李德紘自幼對香港保有一份特別的偏好。「我從小看香港的電影和電視劇,《小李飛刀》、《楚留香》、《上海灘》,這些經典的劇作,我到今天還能哼出其中的一些旋律。」李德紘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正是帶着對香港的美好期許,當年留學選擇了到香港參加托福考試。

「考試前後我在街邊小店喫飯,香港餐廳的粥粉面給我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李德紘說,那時候他曾幻想,如果能留在香港工作,每日下班後享用各式地道美食,應該會是一種美妙的生活體驗。

港排外情緒趕走人才

世紀之交的1999年,在美國學成後,李德紘決定回亞洲工作。在「四小龍」裏的臺灣、香港和新加坡之間,他首站選擇來港見工,看中香港頂尖的人才成長環境和一流的科研條件。那一次的面試很順利,香港一所知名高校給他開的條件相當誘人。談完待遇後,憧憬滿滿的他,隨機走進了尖沙咀的一家茶餐廳。

因爲廣東話識聽不識講,講普通話又怕餐廳老闆聽不明,糾結片刻後,李德紘選擇用英文點單和結賬。不料,這位店東英語並不過關,他只好轉而講普通話。

「那個臭內地人,不識英文卻用英文和我說話。」李德紘飽餐後還未邁出店門,就聽見面店老闆和夥計用廣東話在嘲諷他。倍感錯愕的他,彷佛當頭被澆下一盆冷水。

最終,在新加坡和香港的聘用回覆前,他還是選擇了新加坡。「那碗粥粉面的店主,讓我對香港望而卻步。畢竟社會的包容性和生活環境於我而言很重要。

星市場小研究難落地

在新加坡國立大學的20年,李德紘圍繞人工智能先後發表的SCI/SSCI論文多達400多篇,被收錄100多篇,論文被引用的次數屢創新高。

新加坡的學術氛圍固然好,但是面積小、人口少、市場有限的先天條件,不少研究成果不落地只能束之高閣,讓李德紘陷入了新的事業瓶頸。

正在躊躇之際,一次偶然的機會,廣州進入了他的視野。

李德紘的一名中國學生參與廣州中山大學與當地民企佳都科技關於智能交通研究和產業化合作的項目,並深入見識到了大灣區在資源和市場方面的巨大潛力和優勢。透過這名學生,李德紘對廣州這個曾經只是中轉航班的城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與此同時,佳都科技的董事長劉偉也被李德紘所做的研究深深吸引。

穗「一站式」服務攬才

2017年,雙方嘗試接觸後發現,李德紘的研究和佳都科技在軌道交通、智慧城市戰略方向十分契合,且與劉偉對產業、科研等方面的觀點高度一致。爲此,佳都科技大膽嘗試,全力推動李德紘全職到廣州工作。

與此同時,廣東的省、市、區三級政府部門,針對李德紘的情況,分別成立了專門的攬才工作組,爲他能選擇廣州提供了「一站式」服務。

「最近幾年,中國AI生態逐步形成,AI應用到了一個天時地利人和的狀態。」李德紘說,尤其是在粵港澳大灣區,由於基礎設施完備、產學研結合基礎好,人工智能稟賦更爲明顯。以廣州爲例,地鐵已運營15條線路,日客流量千萬人次,線網密度和客流強度世界級。

「這給我提供了一個接近完美的AI應用場景,可以把我過去只在計算機和實驗室裏完成的一些想法落地,比如智慧站點、智能安防等。」李德紘忽然話鋒一轉:「再說了,廣州和香港文化同根同源,粥粉面也是一樣的味道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