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徑》中特別強調:“正氣存內、邪不可幹”。

當人體臟腑功能失調,正氣相對虛弱,衛外不固的情況下,或人體陰陽失衡,病邪內生,或外邪乘虛而入,均可使人體臟腑組織經絡官竅功能紊亂,從而發生疾病。

正氣不足是疾病、尤其是感冒發生的內在根據,正氣不足,抗邪無力,特別是肺與皮毛功能低下,衛氣虛弱,外邪得以乘虛侵襲人體,從而引起感冒。

感冒以後,我們一般都會去喫藥,打針。但,是藥三分毒,如今抗生素、打針、吊水氾濫成災,我們是否有更加綠色的方法來調理感冒呢?

當然有,艾灸就是!艾灸操作起來簡單便捷,效果也是極好的。今天小編就告訴您這4個感冒必灸的穴位吧~

感冒必灸4大穴位

1.大椎(可加風門、肺俞)

位置:位於人的頸後正中,一個較大的骨頭突起的下緣,即第七頸椎棘突的下緣。

功效:疏風解表,尤其適合外感風寒感冒、鼻塞、咳嗽。

2.風池

位置:位於頸後枕骨的下緣,距離耳朵後部約兩個手指寬的一凹陷處。

功效:緩解頭痛,具有清熱疏風解表的作用,特別適合風熱感冒引起的頭痛。

3.迎香

位置:位於人體鼻翼外緣中點旁,鼻脣溝中間。

功效:緩解鼻塞流涕,祛風寒,通鼻竅,特別適合調理感冒後鼻塞、流涕等症狀。

4.尺澤(可加合谷、列缺)

位置:位於人體肘內側橫紋上,偏外側一個拇指寬的凹陷處。

功效:緩解咳嗽,清肺瀉火,特別適合治療感冒後咳嗽咳痰等症狀。

艾灸方法:手持艾條懸灸或艾灸盒灸,每次選取適當的穴位,肢體穴位每次灸20分鐘,軀幹穴位每次灸30-40分鐘,病重可一天多灸幾次,一個禮拜休息一兩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