潁州西湖景區位於安徽省北部阜陽市。阜陽,古稱潁州,有着悠久的歷史。宋代是潁州歷史最爲輝煌的時期,不僅升州爲府(順昌府),而且晏殊、歐陽修、蘇軾、呂公等註明人物相繼知潁,歐陽修則終老於此。元明清分合改隸,開府置縣。直至現代阜陽市轄潁州、潁泉、潁東三區,太和、臨泉、潁上、阜南四縣和界首一市。

01 設計理念

建築遺存:南禪寺大殿、佛光寺大殿、平順天台庵大殿、芮城廣仁王廟

考古遺址:通過歷史博物館、遺址中保留建築構件(瓦當、地磚、柱礎、鴟尾、管道、殿基等)的考察,瞭解唐代建築細部的形式內容。

繪畫壁畫:敦煌壁畫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共有石窟552個,有歷代壁畫五萬多平方米(秦——明清),是我國乃至世界壁畫最多的石窟羣,內容非常豐富。

典籍文獻:《營造法式》《營繕令》

根據研究總結本次設計蘭園、怡園建築應具有如下特徵 :

①性質定性:非王室住宅類的園林式院落。

②組合方式:採用廊圍合而成的院落式佈局。

③屋面等級:核心建築可採用重檐歇山,歇山,餘屋可用懸山、攢尖屋頂。

④單體規模:核心建築開間不超5間,進深不超16米;偏房開間不超5間,進深不超9米;大門開間三間,進深5架的懸山屋頂大門。

⑤斗拱:可採用重栱,不施人字栱 。

⑥歇山和懸山可用懸魚、惹草等外裝飾。

02 設計方案

蘭 園

歷史記載:西湖東南隅有一建築羣,三面臨水,舍宇高低相間。院內怪石嶙峋,除有古松數株外,遍植蘭蕙,故名蘭園。居中的高大房屋爲蘭堂,蘭堂四周有廊、開西窗、北窗,可以觀覽西湖。總門在東,飛檐如翼。門兩側爲紅牆,端莊大方。此園爲李炎做潁王時所建 。

根據歷史文獻資料的分析, 以及相關時代建築特點形制的分析,在總體景觀環境中佈局院落,蘭園,相對形態更爲嚴整,體現出傳統園林建築中的禮制思想觀念。功能層面側重於會見賓客、展示文化的特徵。

蘭園鳥瞰圖

蘭園效果圖

蘭園效果圖

怡 園

歷史記載:怡園位於西湖之東南,三面環水,與蘭園毗鄰,是唐武宗做潁王時所建,有堂五楹,白牆青瓦,雕樑畫棟,曲廊相連。曲廊之下有二池,池邊爲犬牙交錯之怪石,池中有魚,池畔種竹。竹間有徑,皆卵石鋪成。樹間有亭,稱清潁亭,遊人至此,樂而忘返。

怡園與蘭園風貌協調的同時又各具特色,怡園,與水系結合更爲緊密,體現自然靈動的傳統自然觀,形態變化多樣,空間開合豐富。功能層面更側重於遊憩、觀景等作用。

怡園鳥瞰圖

怡園建築立面圖

飛蓋橋

飛蓋橋,聳架在湖東南的直溪上。曲橋朱欄,倒映湖底,上通車馬行人,下通畫舫遊艇。宋元裕六年(1091)所建,歐公詩(居士集卷十一)曰:“鳴騶入遠樹,飛蓋渡長橋。水闊鷺雙起,波明魚自跳。” 歐陽修有云:何人解賞西湖好,佳景無時。飛蓋相追,貪向花間醉玉危。誰知閒憑闌干處,芳草斜暉。水遠煙微,一點滄州白鷺飛。通過對宋代橋樑遺存及宋畫中的橋樑分析,可以看出風景園林中的橋樑總體呈現輕盈自然的基本特徵。具體體現在常採用木柱形式橋墩,取材自然,融合山水,同時搭建技術採用較爲簡潔的方式,中間高向兩岸平緩傾斜,立面形成八字形。

從技術角度分析,橋上通車馬行人,滿足電瓶車的通行需求,橋下通畫舫遊艇。故而飛蓋橋總體設計寬度爲4米、長度80米、橋中距水面高度4米,坡度約爲15度。層疊屋檐的高低變化體現出“飛蓋相追”“飛蓋渡長橋”的詩詞意向。

千里江山圖(王希孟)

飛蓋橋 透視圖

擷芳亭

根據蘇頌的《和梁籤判潁州西湖十三題》與梅堯臣 《九日擷芳園會呈晏相公 》這兩首古詩描述,古潁州西湖有百畝園名“擷芳園” ,園中桃李繁華,百卉爭妍,令遊人流連忘返。

蘇頌《和梁籤判潁州西湖十三題》:春來何處最花繁,湖水西頭百畝園,無限遊人折紅蕊,可憐桃李自無言。宋代詩人張必達 《纈芳亭》:“纈芳亭上啓南窗,照眼芙蓉似錦江;漫賦羅裙裁五色,潁河不唱採蓮腔”。

擷芳亭 透視圖

湖 亭

根據《潁州西湖考略》中記載:湖亭,建於唐代,位於湖心州北端,地勢高亢,“作亭於此,矯首縱目,湖中景物盡收眼底“。

湖亭 透視圖

鐵佛寺塔 鳥瞰圖

中國建築西北設計研究院作品

主創:杜 韻 王 濤 閆鵬超 許佳軼

建築:杜 韻 閆鵬超 許佳軼

結構:賈俊明 李建兵

水:馬敏娜 嶽澤瀅

電:張 飈 王 晨

暖:李 垚

總圖:劉 偉

景觀:李明濤 宋 哲 樊 可

經濟:劉萬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