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男主範閒本是喜怒不形於色,有心思,下得去狠心的人,但在王倦的筆下,他雖聰明機智,帶些張狂,但心中不失大義,他是肯爲了滕梓荊而大鬧監察院、當街殺死程巨樹的人,亦是在答應了司理理保她性命後便決不食言的人,他也是在對“雞腿姑娘”一見傾心後便想帶她私奔的人,他亦是會在離開澹州時親吻祖母的人,他還是下不去狠心殺無辜之人的人。情節起伏環環相扣,觀衆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的新鮮感是王倦火的原因之一。

文|少年常樂遊01

慶餘年的播出讓編劇王倦這個名字再次火了起來,上次是大宋少年志。

百度搜索王倦這個名字的介紹並不多,代表作品有《木府風雲》、 《護國軍魂傳奇》、《舞樂傳奇》,雖然不多,但個個都是經典。其作品最大的特點就是人物特點鮮明,情感豐滿,在引起觀衆共鳴的同時賺足了眼淚,所有的人物在他的筆下都變得有血有肉。

2019年,在所有人都期待《九州縹緲錄》的播出時,《大宋少年志》猝不及防地出現了,原本應是《九州》播出的那一天,沒有任何宣傳的《大宋》被拉去頂槍,但沒想到,《大宋》播出的效果竟意外的好,直到現在網友還在喊話王倦趕緊準備《大宋》第二季。

百度裏對大宋的人物介紹十分生硬,但這些人物到了王倦的筆下變得有了煙火氣,變得柔軟有了力量。聰慧機敏有男兒志向的趙簡,看似吊兒郎當實則善良機智的元仲辛,嚴於律己、儒雅卻不腐朽的謙謙君子王寬,還有沉默寡言的軍戶子弟薛映,飛揚跋扈卻十分講義氣的衙內和單純善良卻不失勇敢的小景。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獨特的地方,有優點也有缺點,真實又可愛。

除了人物,王倦把劇情的反轉和起伏運用的極好。無論是《慶餘年》還是《大宋少年志》,可能前一秒觀衆還在爲緊張的情節揪心,後一秒主角就開始沙雕,讓人哭笑不得。情節起伏環環相扣,觀衆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的新鮮感是王倦火的原因之一。

仔細想想,近些年出的電視劇,只要是涉及權謀或是燒腦的,大多都搞笑不起來,有很多電視劇往往是開頭幾集搞笑,後幾集就沒勁了。《慶餘年》剛開播時,我覺得很久沒有這樣一部劇能讓我笑得停不下來,在期待下面劇情的同時也爲這部劇擔心。我擔心它像其他的劇一樣會漸漸笑不下去,權謀多了,笑點少了,漸漸地也會步了爛尾劇的後塵。

可王倦沒有讓我失望,權謀的加重使得《慶餘年》的劇情更加緊湊,懸念更多,一環扣一環的情節讓人更加好奇後面會發生什麼,同時,笑點從頭到尾也沒消失過。人物有笑有淚,觀衆欲罷不能,甚至超前點播、買盜版等事件都足以證明《慶餘年》改編的成功。02

《慶餘年》原本是前些年架空歷史的大男主小說,時隔多年改成電視劇其實很多價值向都與現在不太相符了。怎樣在保留它原本框架的同時,又讓故事不落俗套,王倦實際上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在王倦筆下的《慶餘年》,人物都沾了煙火氣。

男主範閒本是喜怒不形於色,有心思,下得去狠心的人,但在王倦的筆下,他雖聰明機智,帶些張狂,但心中不失大義,他是肯爲了滕梓荊而大鬧監察院、當街殺死程巨樹的人,亦是在答應了司理理保她性命後便決不食言的人,他也是在對“雞腿姑娘”一見傾心後便想帶她私奔的人,他亦是會在離開澹州時親吻祖母的人,他還是下不去狠心殺無辜之人的人……

除了主角,配角在王倦的筆下也有了他們獨特的能夠讓觀衆牢牢記住的“閃光點”。

比如雖是京城才女的範若若,卻是個名副其實的“哥哥粉”。在別人面前她聰慧優雅,但在範閒面前卻蠢笨可愛,被叫做“智商盆地”,甚至認爲哪怕哥哥把她賣了也有哥哥的道理。

範思轍一事無成卻對生意和錢極其感興趣,堪稱行走的計算機。

王啓年裝傻充愣但“身懷十八般武藝”,畫圖、輕功、計謀、追蹤、各種道具樣樣精通,每集都有新發現,不僅是個“寶藏男孩”,還是個“顧家的好男人”,不僅拿自己的女兒當各種擋箭牌,還怕老婆。不過心中惦念的也永遠是老婆和女兒。他和範思轍有同樣的愛好,就是愛錢,愛錢且小氣的特點,使得這個人物活了起來,變得更加鮮明真實,不僅讓觀衆記住了他,還貢獻了每集的笑點。03

有笑點就有淚點。

因爲王倦,滕梓荊有了不一樣的人生。因爲不願滕梓荊只是一個平平淡淡從頭跟到尾的侍衛,王倦改寫了滕梓荊的人生軌跡,也正是因此,使他成爲推動劇情發展的轉折點。

對於範閒來說,滕梓荊是他成年後的第一個平輩朋友,也是他的家人,滕梓荊的死對於範閒來說無疑是沉重的打擊。範閒本只想平平淡淡過好自己的小日子,但這件事使得他漸漸明白了葉輕眉的願望,也漸漸明白了有些事是躲不過去的……

王倦最絕的是加上了滕梓荊兒子和程巨樹的互動,一顆果子結下的友誼,使得一個彪頭大漢在面對一個孩子時竟能如此柔軟小心。“我出生以來,見我面者有恐懼、有厭惡,要麼求我殺人,要麼退避三舍,請我喫果子的,只有他一個。”那一瞬間,我相信許多觀衆對這個角色不再帶着完全的恨意。

他是罪大惡極的兇手,是他讓滕梓荊年幼的兒子失去了父親,讓剛剛和滕梓荊團聚的妻子成爲了寡婦,讓範閒失去了交到的第一個好兄弟。但看到他小心翼翼地擦了擦手後纔去摸小孩的頭時,我承認我不想讓他死了。

王倦在細節和拿捏觀衆情緒方面的能力,真的是爐火純青。

是人就有矛盾性,他一定有好的一面,也會有有缺陷的一面。對於人性,王倦把握得十分透徹。程巨樹如此,莊墨韓亦是如此。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爲了救自己的弟弟肖恩,莊墨韓答應了長公主污衊範閒。可他內心終究不忍,所以範閒在祈年殿上作百首詩歌時他的內心其實是開心的,他慶幸沒有因爲他而毀掉一個“文壇大家”。

在範閒離開北齊前,去見了莊墨韓,那時他正耗盡所有心力去爲範閒的詩作註釋,範閒解釋他查不到的詞,他如獲至寶,奮筆疾書,哪怕和範閒聊天,也不曾停下手中的筆。於他來說,名利早已不重要,文學是他心中最重要的淨土和珍寶。

對範閒,他承認了自己的錯,請求寬恕。他勸範閒不要做像他弟弟肖恩那樣殺人無數的人,他不願看到絕句蒙塵。因爲能寫出那樣的詩句,不應是凡間濁物。

他說,他這一生,注書無數,但最得意的,是這段人生,這段隨着自己心的,自由的人生。他也祝願範閒能夠自由自在隨着心過完這一生。

第二天範閒啓程回慶國,海棠朵朵送來莊墨韓帶給範閒的一馬車書,裏面都是他平生心血。範閒打開一本,裏面正是已經注好的範閒的詩集。而此時,莊墨韓已經去世。04

《慶餘年》像一個寶藏,直抓得觀衆心癢癢,總想知道下一集會演些什麼。

這樣的感覺還是小時候看劇纔有的,跟着情節的悲歡離合觀衆情緒也跟着有悲有喜,有起有落。哪怕它是一部已經寫好的小說,卻仍有精心設計的小情節帶來驚喜。這是觀衆欣喜的地方,也是《慶餘年》評價這麼高的原因。

前些年小說改編的國產大IP劇,拿了小說的授權就開始拍攝,有些改編的不成樣子,有些啓用了沒有演技的流量演員,只爲了快點上線,撈回本錢,使得觀衆對改編小說的電視劇有了抵抗心理。

觀衆看到自己喜歡的小說被改編,不求別的,只求照着原著去拍,不要毀了經典即可。

說到底,就是浮躁。小說不是不能改,甚至還可以賦予它新的靈魂。《慶餘年》就是成功的例子,而它的成功離不開演員的選擇、每個人用心地詮釋角色、編劇的悉心改編……

成功沒有捷徑,也不是一條坦途,如果目光短淺,終究是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圖源網絡,侵刪)

青梅壓繁枝,少年常樂遊。歡迎關注我,帶你一起看世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