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爲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要廣泛開展先進模範學習宣傳活動,營造崇尚英雄、學習英雄、捍衛英雄、關愛英雄的濃厚氛圍”,近日,中國文明網載文刊發我區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獲得者、全國優秀復員退伍軍人、江蘇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李彬數十年如一日爲戰友盡孝的事蹟,爲營造我區和諧的社會氛圍,向英雄學習,現全文轉發,以饗讀者。

  “情義老兵”李彬:戰友盡忠我盡孝

  李彬,1963年7月出生,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婦幼保健院醫生。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獲得者、全國優秀復員退伍軍人、江蘇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李彬曾是一位鐵血戰士,榮立二等功。退伍後,他陸續找到16個烈士家庭,認了18位“爹媽”,帶動各界“爲英烈父母盡孝”。

  我叫李彬,1963年出生在農村一個老黨員、老軍人家庭。我的父親14歲時參加新四軍,歷經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1954年復員,爲祖國的解放事業和新中國成立奉獻了他的全部青春。因爲父親的緣故,我從小就夢想成爲一名軍人。

  改革開放這40年,是我走上工作崗位的40年,也是我人生最寶貴、精彩的40年。40年歲月見證了祖國的鉅變,也見證了我這一生的英雄夢想、愛國情懷。

  1978年我初中畢業,在鄉鎮企業做了一名製鞋工人。隨着改革開放的開啓,我的綠色軍營夢越發強烈,我希望參軍報國。1982年我光榮入伍,成了一名衛生救護員。1984年7月,我隨部隊參加邊境作戰,經歷了血與火的戰場、生與死的考驗。在戰場的一年中,我參加大小戰鬥十餘次,參加突擊隊四次。我搶救過的58名傷員中,有8位在我面前壯烈犧牲,其中有一等功臣沈國良烈士和二等功臣樊俊烈士。

  2015年,李彬在戰友們的墓前。鬱興攝

  2014年國慶,李彬、烈士父母及社會各界300餘人舉辦紀念活動。圖片由李彬提供

  1985年底,帶着二等功軍功章和火線入黨的“共產黨員”稱號,我回到了家鄉,也帶回了配發的衣物。母親給我洗衣時,發現我的棉衣內側有大塊發黑發硬的地方,我告訴母親,這是烈士和英雄們的鮮血。當時因爲戰鬥激烈、搶救時間寶貴,爲防止止血帶粘上血無法包紮,我雙手沾滿了傷員鮮血,只能擦在棉衣內側。後來棉衣上的鮮血被體溫焐幹了,一直留了下來。母親聽後動情地對我說:“兒子,你有今天,都是這些戰友和烈士給你的,你不能忘記人家啊。”母親樸實的話,我記住了,犧牲戰友們的面龐也永遠定格在了我的記憶裏。

  退伍回家後,我每年都會去各地爲犧牲的戰友掃墓。但每掃一次墓,我都在想,還能爲他們再做一點什麼?後來我想,烈士們最放心不下的,應該就是他們年邁的父母吧?就這樣,一個“尋親計劃”在我的腦海裏產生了。我開始尋找犧牲戰友的親人。我第一個尋找的是沈國良的父母。那個時候,我只模糊地知道他與我是同鄉,由於缺少信息,我花了近兩年時間,才最終在江蘇省鎮江市丹徒區上黨鎮豐城村找到了他們。那時,我才知道,沈國良是家中唯一的兒子。我決定以後替沈國良盡孝,做二老的兒子。找到沈國良的父母之後,我的“尋親行動”不斷取得新進展。我陸續找到了樊俊的爸爸樊永寬,又找到了李繼富的爸爸李桐謀,而金佔喜的爸爸成了我認的第四個“爸爸”。後來我又出省,去安徽等地的陵園祭奠烈士,尋找更多的烈士家屬……如今,我找到的烈士父母已有18名,有的遠在千里之外的貴州、雲南。

  2012年9月9日,李彬在“700歲英雄宴”活動上給烈士的媽媽喂生日壽桃。圖片由李彬提供

  2013年母親節,李彬在寶應水泗鄉陪伴金德勇烈士88歲的老母親。圖片由李彬提供

  找爸媽不易,做兒子更不易。至今,23年過去了,我把這些烈士的父母當成自己的爸媽來敬重和關懷。老人們的生日,我這個“兒子”是鐵定要上門的,幾乎每年除夕,我和妻子都是在烈士的父母家度過。我與18位老父親、老母親雖然沒有血緣關係,但建立了深厚的“父子情”“母子情”。我想,如果我犧牲了,我的戰友們也會義不容辭這麼做的。2009年的清明節,我帶着四位頭髮花白的老人,來到了天安門廣場,帶他們看升國旗。老人們胸前掛着兒子的軍功章,手上捧着兒子的照片,周邊的人們自動閃出一條通路,向老人、向烈士致敬。在天安門看到五星紅旗冉冉升起,老人們激動地說:“時代變了,祖國強大了,現在和平幸福的生活得來不易,我們的孩子可以安息了!”

  改革開放40年,經濟在發展,社會在進步,祖國越來越強大,人民羣衆的生活越來越幸福。與此同時,黨和政府、社會各界沒有忘記這些英烈。2014年,國家以法律形式將9月30日設立爲烈士紀念日,號召全社會緬懷英雄烈士。這些年來,我在爲英烈父母盡孝的過程中,得到了社會各界的支持和鼓勵,黨和政府也給了我很高的榮譽。

  2018年1月6日,李彬和徐兵烈士的父親在一起。圖片由李彬提供

  李彬給孩子們講述英烈故事,宣揚愛國主義精神。圖片來源:揚州文明網

  2012年,我想籌備一次烈士“700歲英雄宴”的活動,揚州市江都區領導瞭解到我的想法後,當即決定由區委宣傳部牽頭,把13位烈士的父母全都請到了江都,在江都大會堂舉辦了一場“大愛江都行”的大型慰問演出。今年十月中旬是蔡建強烈士的父親蔡雨前老爸爸的80歲生日,文明辦、關工委等多個部門爲蔡爸爸而“聚”,還創作了新歌《戰友盡忠我盡孝》。很多人在知道了我和這些爸爸媽媽的故事後,千方百計找到我,要與我一起奉獻愛心和孝心。至今,已有上千位市民,加入到了我們“爲英烈父母盡孝”的行列中。

  今年9月26日,鎮江市丹徒區將湖濱路的一座橋樑以沈國良的名字命名。我和烈士父母也到了現場,見證了“國良橋”的命名儀式。現在離戰爭年代遠了,但英烈不能忘記,英雄的精神需要傳承。作爲省裏培育的“黨課名師”“百姓名嘴”,我也經常前往機關軍營、校園社區等各地宣講。爲了講述烈士的英雄故事、宣揚愛國主義精神,我手寫了幾十萬字的宣講材料,累計作報告600餘次,聽衆近30萬人次。生活幸福的新時代,是英烈們當年爲之奮鬥的“明天”,他們的犧牲值得我們永遠銘記。

  2018年9月26日,鎮江市丹徒區將湖濱路的一座橋樑以丹徒籍一等功臣沈國良烈士的姓名命名。李彬與烈士父母爲“國良橋”邊的沈國良烈士雕塑獻花。

  如今,已有六位烈士父母離開了我們。但讓我欣慰的是,老人們晚年生活很幸福,平均壽命達到了86歲。現在健在的12位“爸媽”平均年齡有83歲。這一切,與我們的孝心分不開,與關愛英雄的氛圍分不開,與祖國日新月異的發展分不開。我想,我的戰友們也會欣慰。

  烈士們用生命捍衛祖國和平,爲國家和人民而犧牲,是盡忠;那就由享受着和平的我們,來爲他們的父母盡孝。如今,我已近退休年齡,而祖國青春正盛。我會繼續努力做一名愛黨愛國精神的傳播者,矢志不渝!

  來源:中國文明網

  傳播思想 實踐理想

  『知行龍川精彩無限』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