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種氣氛恰到好處的引導觀衆走向電影要表達的感情層面,一來爲葉問與葉正的父子矛盾做鋪墊,二來告訴觀衆葉問系列的終結以及詠春拳大師的離去。既表達了葉問對過往的經歷的回想,也牽起觀衆對《葉問》電影滿滿的情懷。

傳奇終要落幕,經久不衰方爲經典。《葉問4》宣告了《葉問》系列的結束,雖有萬分不捨,但逝去的青春也無法挽回。

《葉問4》中葉問也兩鬢斑白,從《葉問1》中的青春熱血、幽默風趣,再到《葉問4》中的英雄遲暮、和藹可親;從功夫的昇華再到情感的昇華。電影最終想表達的是有血有肉的情感,有情感的電影才值得大家回憶,才能成就經典。

《葉問4》較以往系列中更多的貫穿着感情這條線,父子情。整部電影除了打鬥場景,無不體現這哀傷的情緒。電影中的葉問仍然深沉少語但欠缺往年的幽默,整部電影唯一的冷幽默應該只有一個鏡頭。葉問與肥波打電話,肥波說外國的空氣特別好,地廣物博,沒有香港房子那般的人擠人。葉問聽着肥波的話,冷不禁的轉頭看了一下窗外,外面的景象跟家裏的景象又有哪般的不同呢?電影隱隱約約在表達着一種愛國情緒,其實外國的月亮跟中國一樣圓。

電影的一開始就把葉問得了癌症的信息表達出來,使整體故事變得較爲沉重,沒有歡聲笑語,沒有輕鬆詼諧,至始至終都營造着冷而靜的氣氛。這種氣氛恰到好處的引導觀衆走向電影要表達的感情層面,一來爲葉問與葉正的父子矛盾做鋪墊,二來告訴觀衆葉問系列的終結以及詠春拳大師的離去。

影片用葉問與葉正、中華總會會長萬宗華及其女萬若男的兩條感情線進行展開。葉正不想讀書想學詠春,可葉問想讓孩子認真讀書,找份好的工作,父與子的矛盾也就此展開。導演在細節上做得很仔細,用隔壁鄰居小孩留洋回國當上醫生的實例進行了鋪墊,更加堅定了葉問的想法以及望子成龍的決心。隨着葉問與葉正的關係進一步惡化,以至於葉問出國後,葉正連電話都不接。

《葉問4》想通過父子隔閡,青少年的叛逆,父母對子女的期盼等熱點問題讓觀衆產生共鳴,這應該是葉問4中較之前最大的突破。當葉問與葉正的矛盾上升到無法調和的地步時,電影很巧妙的透過萬宗華這對父女的矛盾來化解。萬宗華希望女兒學太極,將太極拳發揚光大,而女兒則熱愛啦啦操。在若男的不知取捨之時,偶遇讓葉問與若男相識,葉問摒棄了對葉正的固執與堅持,像一個慈祥的父親幫助若男,並且鼓勵他堅持自己的夢想。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在這對父女的矛盾上葉問卻將問題看得很透徹,他贊同若男的想法,覺得自己喜歡啦啦操就去做,堅持去做自己喜歡的事。但其實他的內心是矛盾的,在與若男的相處中,他認識到了自己固執自見,他覺得父子之間更多的是理解與溝通,他開始想要改善與葉正的關係。

葉問跟葉正最後的電話是整部電影的淚點爆發區,葉問依舊整點打電話給葉正,但依然是肥波接聽。葉問告訴肥波自己得了癌症,肥波滿臉嚴肅的將事情告訴了葉正,葉正哭了,而葉問的眼眶溼潤了,他告訴了葉正回來教他練詠春。葉問的心裏其實很明白,這應該是他唯一能爲葉正做的事情,以後的路也只能葉正自己往下走。

情到深處自然濃,意到濃時怎忍舍。“回去教你學詠春”,葉問端端的一句話,卻讓全場觀衆爲之抽泣。葉問說出這句話心情是負責的,一是他放棄了自己讓葉正求學的執着,二是他能看到葉正的時日也不多,三是他希望能夠得到兒子的諒解。葉問與葉正情感上的撞擊和昇華,讓《葉問4》的故事情節更加飽滿。兒女終將成長,爲人父母終會老去,真實的情感是觀衆真真切切能否感受與體會到的。

電影中將葉問生活情感的詮釋做的相當到位,片尾爲了烘托葉問傳奇的一生,將葉問過往的畫面依依在屏幕中呈現。既表達了葉問對過往的經歷的回想,也牽起觀衆對《葉問》電影滿滿的情懷。美好終將逝去,經典永不磨滅。

《葉問4》是葉問系列最好的一部,也是最有深度的。 有弘揚文化的武者較量,也催人淚下的父子情深,有正義凜然的民族情緒,當然也有伸張仗義的詠春精神。電影在弘揚中國功文化的同時,也將真實的人類情感注入其中,文武結合,渾然天成。

虎爲百獸尊,罔敢觸其怒。唯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顧。《葉問4》之所以讓衆人動容,就因其深深的父子情結。葉問將詠春拳留給了衆人,但也將的爲人父母的愛留給了後人。這也是電影要表達給觀衆,虎者仍爲父母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