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營造(ID:gh_a9f82f85518d )

作者:樊驊

樊 驊

寶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寶業集團上海建築工業化研究院院長。長期從事裝配式建築領域科研、設計及生產實踐管理,擁有豐富的裝配式建築理論和實踐經驗。現任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建築產業化分會副會長、國家裝配式建築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上海市建設協會建築工業化與住宅產業化促進中心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上海市建設協會裝配式建築示範工作評審專家等職務

經常有人跟我說,樊驊你去德國時間長,跟我們總結總結德國的裝配式建築特點唄。我不得不先說明一個問題,裝配式建築的內涵是小於建築工業化的。因此和德國人探討裝配式建築這個名詞他們會理解成全預製系統建築,而且和我們討論的出發點有所偏離。因此我還是更願意說是建築工業化,這次稿子名稱也是建築工業化考察隨想。

以前寫過一篇文章——《德國 PC 裝配式建築上下游產業鏈現狀介紹》,總結了產業鏈的五大特徵:工業化、信息化、社會化、節能減排及傳承與發揚。其實要展開有太多東西可以去研究。但這次這篇文章,我還是想主要介紹歐洲工業化公共建築的多樣性,深度一點的名詞可以叫多元性。

其實在歐洲尤其是德國,公共建築基本都是工業化方式建造的,很多材料都是工廠化生產,而且生產方式很先進,融合信息化和工業化的結果,也有很多固化的連接標準與接口,即使在現場做的工作如現澆、保溫系統及塗料系統等也具備工業化特徵,即產品的標準化、工藝流程的標準化和高效化作業。但儘管是工業化方式,公共建築的結果卻是千變萬化的,體現在材料的差異上,也體現在外形的組合上,更體現在建築的設計上。

去歐洲參觀考察過的人一定會有一種感覺,很少在一個城市看到非常相似的公共建築,每個建築都有它的特點。公共建築多樣性的原因我個人觀點是基於歐洲各國曆史、文化、宗教及經濟發展的多元性造成了需求的多樣性,在各種文化環境下成長出來的建築師恰恰支撐了建築設計的多元性。

多元性的特徵使得這裏的人也比較容易接受不同風格、文化、時尚趨勢等方面的作品,比如各種建築大師主持設計的作品,會比較原汁原味地去實現。在歐洲呆的時間長一點的人都會細心地發現比如德國和荷蘭這麼近的國家都有一些區別,更不用說西歐、東歐及南歐的區別了。

最近一次帶隊考察是因爲團隊要進行大型預製構件相關的設計、生產及施工的研究。於是所有的行程主要是圍繞這方面,於是公共建築必然成爲我們重點考慮的對象之一。以下這幾個案例的分享希望能給從業者一些新的啓示和思考。‍

案 例 一

旭 普 林 總 部 大 樓

(Zueblin Haus)

建築師 :Prof. Gottfried Böhm

設計單位 :Ed.Züblin AGStuttgart

總建築面積(平方米):辦公室:21736;地下停車場:3916;內庭:1442

建成時間:80 年代

該建築包括兩個間距 24 米的七層辦公室翼樓組成,通過三個塔樓將翼樓進行區域劃分。建築內部,在所有樓層直接均設置廊道,將兩棟翼樓整合爲一體。整棟建築無論是外立面抑或是內部承重結構,均由預製混凝土安裝連接。

兩棟翼樓屋頂通過長60m 的玻璃頂蓋拉結,陽光可以直接穿透進入內部大廳。在當時,如此擁有空間感的建築設計理念是全新且獨一無二的。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建築外立面,由紅色的預製外立面牆板以及深色的預製承重立面柱組成。

值得一提的是,這棟看似外表無太多驚豔的辦公建築在德國混凝土預製房屋界有着極其重要的地位!我在留學期間,很多介紹預製裝配式建築的教材和書籍上都是以此樓的設計、深化設計、加工和施工來展開剖析裝配式混凝土建築的各類要點的。

我個人和很多人開玩笑說這棟樓是混凝土預製裝配式從業人員的朝聖之地,沒來過這裏,就很難體會德國混凝土預製建築的發展高潮,也很難體會各種連接和工藝的組合。

此樓建於 80 年代初期,在那個時代,德國各個大中城市辦公建築、大學圖書館、教學樓紛紛採用預製技術,有色混凝土、水洗水磨露骨料造型、疊合樓板及預應力大板、多層柱、主體結構外露等等技術大放光彩,預製建築也達到了一個高度。

進入 90 年代末之後這類建造方式慢慢減少,混凝土自裝飾慢慢被大量新材料的發明所替代,之中有外牆保溫系統和金屬材料及有機材料的革新的原因。因此德國這段經歷對於我們應該還是有所借鑑和思考的。

案例二

瓦格寧根大學圖書館(Atlas)

設計單位 : 阿姆斯特丹的 Zaaijeren Partners 和倫敦的 Rafael VinolyArchitects 事務所

總建築面積(平方米):9753

建成時間:2007 年

以前在德國的時候,偶爾會從魯爾區去荷蘭,在去荷蘭的路上,總有一種感覺,不管是路邊的廠房、汽車4S 店還是城市裏的辦公大樓和大學建築,其設計感和造型的自由度遠超過德國,換句話說荷蘭很尊重建築師的原創想法。而荷蘭的瓦格寧根大學也是早有耳聞,其在生物醫藥等領域全球院校排名前茅。

這次選擇這個瓦格寧根大學圖書館Atlas項目去參觀,也是個人原因慕名而去,因爲這個項目的建築師很牛,把清水預製構件玩成模數化模塊化又成爲承重結構的一部分,說明他的技術功底深厚。我比較佩服這樣的建築師!

las 是瓦格寧根校區最具視覺特徵的建築之一,建築是以原始的泰坦 Atlas 命名,源於其在希臘神話中負責揹負青天。建築外面的可識別的混凝土網格作爲整個結構的主體。

Atlas 由建築公司 Van den Oever  承擔,來自阿姆斯特的 Zaaijeren Partners 和倫敦的 Rafael VinolyArchitects 設計。起初,混凝土網絡是作爲一個格子,允許建築物完全長滿了攀登植物。但是,當沒有找到能覆蓋整個建築物並且全年保持綠色的攀登植物時,這個想法被放棄了。

由圖可知,建築外立面網格混凝土作爲承重結構,鋼框架樑支撐於內柱以及網絡混凝土上,使外立面既有結構功能,也有立面裝飾功能。

外立面網絡混凝土爲全預製結構,每一個“∞”型爲一個預製單元,構件之間拼縫通過錨孔灌漿連接,每個連接部位均設有企口,方便構件安裝到位。建築底層外立面爲一半“∞”型,保證了生產模具的通用性。

案例三

海牙新市政廳大樓

該建築是三角形高層建築,高度達 70 米,圍繞着周圍的低層建築(高13 米)。一個停車庫位於整個建築物的下方。高層建築的承重結構採用預製和現澆澆注混凝土外牆,大型外牆鋼樑在建築中庭組成類似桁架式網格。地板在外牆和中庭立面之間的距離爲 14 米。三角形的頂點由每個頂點平分線上的鋼樑和柱結構的應用來支持。中心脊被放置在熱殼外部,通過重型支架通過鋼質 THQ 梁和心房結構的格子節點上的柱承載垂直載荷。在中心結構的外部元素上的熱負荷在計算中被考慮。

由於建築物一側的施工更高,所以載荷集中在建築物的高處。而對於角落的承重結構,穩定元件由於垂直載荷而受到額外的變形壓力。爲此,通過在外牆基礎上增加了兩個中心結構的重型海岸,擴大了中庭的足跡。基礎本身已經通過低振動、泥漿注入的土壤置換樁來實現。由於設計具有最大的透明度,結構元素必須儘可能細長。250 個空間禮堂位於建築的懸臂中,由禮堂牆上的高格子支撐。

作爲“海牙西南部城市發展規劃”的一個重點,城市的發展計劃將在未來幾年內經歷一輪革新。主要目標是給予該地區更多變化和動態的氣氛。

這個計劃的一個要素是新的市政府,因爲該地區的社會和行政中心值得成爲海牙西南 / 埃斯坎普的標誌。受到 Willem Marinus Dudok 計劃的天才座位的啓發:一個開放的城市,其中主要區域定義了一個寬敞的“公園城市”的空間。建築物像公園城市一樣放置在船上:物體在空間中自由發展而不死板。

市級辦事處憑藉雄厚的實力,將在該地區“精神地圖”方面發揮強大的作用。建築物上段的方向作爲上升空間的對象,強調了市政府的獨立性。

建築物的設計具有自主的形式,但與現有建築物的着色和情況保持一致,代表了原始光和“現代”建築遺產的新解釋。上升的服務樓在其中心設有信息廣場,開放各種公共職能和集體辦公樓。

在一樓,除了設施功能外,還有市政服務,信息設施和圖書館的公共服務檯。婚禮大廳、員工餐廳和會議中心位於一樓。在更高的樓層上,中庭屋頂以上,是市政保健服務,多用途建築圍繞三角形中庭展開。

海牙市政局的目標是成爲一個透明的組織。在這個新的市政辦公室,與外界和組織內部的聯繫由建築物的三角形形式加強。由於工作站位於中庭周圍的開放式辦公室設計中,工作人員對彼此和其他部門有視線。通過打開三角形的角落,每個部門的區域都有外部景觀的特殊點。每個樓層都有走廊線,令員工與不同部門之間的非正式接觸令人鼓舞。在這些走廊上有定期的樓梯,所以也建立了垂直迴路。

以創造性的方式,萊維市政府實現了其形式表現的結果,空間上令人驚訝,靈活和功能強大,其中可持續建築的邏輯已被最佳地應用。

在萊維市政府的結構概念中,寬敞,建築和安裝技術相互優化,以可持續發展和經濟情報爲主要標準。因此,例如,所有管道和安裝都集成在具有混凝土芯活化的氣候控制樓層中,其具有聲學和防火功能。因此,吊頂不是必需的,可以實現寬敞的總高度。使用承重外牆的原理,辦公區佈局靈活,使用靈活。所有這些方面的細緻微調使得企業和高效的辦公樓得以使用簡單的“成熟”施工技術。

案 例 四

杜塞爾多夫港口改建公建羣

杜塞爾多夫港口新城也是一個研究公建及改造項目值得一去的地方。這裏有聞名世界的建築師弗蘭克蓋裏的標誌性作品,像是在跳舞的建築。也有大量用預製構件建成的道路,橋樑以及建築立面的改造,見證着一個老的貨運碼頭如何成爲集旅遊、酒店和辦公爲一體的新城。

案 例 五

斯圖加特圖書館區域公建羣

代表建築:斯圖加特城市圖書館

建築師:Yi Architects

耗資:7900 萬歐元

佔地:3201 平米

建造年代:2011 年

斯圖加特市圖書館的網站被選中在 Mail änder Platz,這個地區被認爲是一個未來的城市中心。考慮到這一點,建築師選擇通過給建築一個宏大的物理存在來物理地表達這個文化中心的重要性。

該建築物採用邊長爲 45 米的立方體。它由淺灰色的預製混凝土構成,可視化地畫出 9×9 磨砂玻璃磚的陣列。外殼設計爲雙層立面,包括玻璃磚外立面層和內部豎框 / 橫樑外牆作爲隔熱建築外殼。

建築入口的形式和對稱性得到了“牛頓紀念碑”的啓發,圖書館的心臟和核心則遵循古老的萬神殿的設計。由二次外觀保護,立方體房間位於建築物的中間,並被中央屋頂燈照亮。中心是一個 1 平方米的噴泉,把這個空間作爲冥想區域。

畫廊大廳是一個五層樓的空間,正方形,被一圈書架圍着。內部循環在閱覽室區域之間呈螺旋狀佈置,設計爲流動的長廊,充滿了玻璃屋頂的光線。

建築外牆採用預製結構,主體結構預留外挑鋼樑,用於外立面牆體連接。外牆分三部分,一爲帶玻璃磚飾面的預製外牆,二爲玻璃磚外牆直接的預製豎向連接板,第三部分爲水平向預製連接板。

最後總結(個人觀點)

德國周邊國家的公共建築的實施特徵:

1. 設計的個性化導致的外形及材料多樣性特徵。

2. 節能要求和節能技術大量應用的特徵。

3. 結構形式多現厚樓板無樑樓蓋及大跨度梁板體系,外露立面多現圓柱。

4. 組合結構形式較多,單一結構形式較少的趨勢。

5. 精細化標準化的外裝內裝接口形式。

建築革新最前沿!在這裏瞭解裝配式建築:

同樣是裝配式建築,新加坡卻能蓋得如此藝術!不得不承認設計的差距...

從奧地利出廠到德國安裝,這個家真的是“搬”過來的!

馬雲野心終於暴露了!剛剛,阿里無人酒店開業,沒有一個服務員……

好險!埃菲爾鐵塔差點被拆了!

乾貨!裝配式砼建築現場連接質量控制技術研究(47張PPT)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進入裝配式建築展廳,一站式瞭解裝配式建築行業~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