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尘器打着消费升级的名号,这几年在国内家庭逐渐普及,很多人在不同的吸尘器中选来选去,还是把钱甩给了无线手持吸尘器,无非是两个原因:

无线吸尘比有线吸尘灵活,不用频繁插拔插座,防止腰间盘突出;

扫地机器人智商仍普遍堪忧,总有地方扫不到,保险起见只能辅助清洁。

但无线吸尘器吸尘效果好吗,续航能力怎么样?搞不清楚,就打消不了疑虑。

作为企鹅号“好物体验官”的宜居秒懂客,这次把体验好物的目光转向了北欧瑞典的伊莱克斯——发明了第一台家用吸尘器、第一台无线推杆吸尘器的品牌,也许它的无线吸尘器能给我们一个答案。

01

无线吸尘器开箱

一早收到了来自苏州的包裹。

这是伊莱克斯吸尘器的瑞彼得(Ergorapido)系列,是定位大众的一款无线手持吸尘器。我们所体验的,是ZB3230PO型号的中配版本。

包装外箱上印着广告语“你每天的第25个小时的秘密”。机器和零部件装在环保的纸盒里,用塑料袋和胶带做了适度的保护措施。其中开关按钮旁边还特地加了一块减震防刮的海绵块。

来张零部件的全家福吧:

可以看到,吸尘器的主辊刷和手柄连在一起,而手持电机和其他辊刷能自由拆装,后面我们会一一试用。

准备安装之前的小插曲,使用说明书先我们头疼了一番。

汇集7国语言的使用说明书,对于推崇“宜家式”图解说明书的我们来说有点不习惯。后来了解到,瑞彼得系列部分型号开始用更简洁的说明书替换了。

不过还好这款吸尘器的装配特别简单,实现基本吸尘功能只需要3步:

第1步,是把悬空的手柄和主体连接起来。为了节省包装空间,长手柄被人为“切断”了,只通过电线和主体连接,所以先得把手柄扣到主体上。

        

第2步,用附带螺丝固定手柄,防止手柄松掉。不用螺丝刀,找个硬币或者钥匙就可以完成。

因为马达和尘盒在包装里就是卡在主体上的,所以不用动,吸尘器就装好了。

这款吸尘器有自立功能,无需靠墙,也不用买墙面收纳件,这点比市场上很多无线吸尘器都要好。

第3步,按一下手柄或马达上的开关,吸尘器就可以开始工作了。

     

从使用角度看吸尘器,感觉像一只锤头鲨在游动。吸头可以180°旋转,不夸张说,比我用过的任何一台吸尘器都灵活,而且快速移动辊刷也不会离地,紧贴地面。

和我们之前体验其他无线吸尘器不同的是,这款的尘盒和马达在下方,所以人只需要承担手柄的重量就够了,和拿着一瓶矿泉水差不多,完全没有使用戴森、小狗等吸尘器时那种手臂发酸的感觉,女生使用绝对要考虑这样的设计!

用其他刷头的时候,按一下分离键,手持电机就能从主体当中拿出来。

电机背面写着关于功率和电压的一些信息。

把尘盒去掉之后,发现带着外界灰尘的风,是从侧面进入到尘盒的。

  

不让风直着走,这不是故意阻碍吸尘吗?其实,这种设计目的是让空气在尘盒内部形成“龙卷风”一样的螺旋运动模式形成离心力,让灰尘迅速与空气分离。

按照吸尘的原理,灰尘留在尘盒里,空气要从出风口(上图所示)喷出。这款机器的出风口风向设计成了统一朝下,所以这款机器吸尘的时候,不会感觉到扑面而来的强风。

02

吸尘模拟测试

把这款吸尘器的构造弄明白了,我们准备了吸尘的试验品——大米、面粉和一些食物残渣,看看它的吸力到底怎么样。

大米测试

首先,我们在地板上撒了120ml的大米。米粒容易四处滚动,所以吸米粒基本是很多吸尘器的死穴,不少吸尘器都会把大米崩走吸不进几粒,归根到底还是吸力不够强。

我们使用2档,让这款吸尘器匀速一次性通过。

第一次经过,吸尘器吸走了大约85%的米粒,但因为辊刷拍打,有一些米粒淘气地蹦到两侧,同时吸过的地面也剩下了一点米粒。

     

第二次经过,中央遗落的米粒全部顺利吸走。虽然没能一次吸干净,但综合考虑,这个结果还是满意的。

面粉测试

接下来是模拟微尘的面粉。我们将50ml的面粉铺在地板上,在地板铺开。

因为面粉颗粒不像大米一样容易滚动,所以增加了吸尘难度——调到1档——噪音非常小,几乎不会影响听音乐、和家人对话。

缓慢一次经过,吸尘器在低档位低噪音情况下吸除了面粉99%左右,通过了测试,地板缝隙的面粉大部分也能吸出来。

上面两个测试可以看出:地板勤打扫的情况下,一般灰尘可以用1档,噪音小,效果不错;如果有较大的颗粒物需要用2档;肉眼可见的脏东西特别多、不好吸的情况,一次经过吸净不现实,还需要多吸一两次。

探照灯体验

酷炫的探照灯,在清扫床下、沙发下或柜子下灰尘的时候能够用来判断灰尘的位置,因为灰尘在低角度光线照射下会很容易“显形”,如果回家晚只能用夜里时间除尘,还是很实用的。

但这个探照灯没办法关闭,在光线充足的地方吸尘毫无用处还费电,影响使用时间。要知道,无线吸尘器的清扫时间有限,看到电量掉格、灯仍旧照得这么亮,想想还有没吸到的地方就有些发慌。

接下来,我们把手持电机卸下来,装上了除螨刷头,分别在地毯和床品上试用。

分离后的mini吸尘器,握感没有主体的手柄那么轻盈,力气小的女生握久了手会有点酸。但用除螨吸头,还是得在手上使点劲压住纺织品才行。

地毯测试

短绒地毯其实可以使用普通辊刷做日常清洁,我们选择了宜家PS2014系列的的平织地毯,代表粗纤维的布艺测试。

将少量面粉洒在地毯表面,用手涂抹让粉尘部分进入地毯纤维。

然后用除螨吸头吸尘。(手持式吸尘对吸力要求高,所以只有2档)

一次经过之后,面粉的95%左右被吸走。

吸完之后近距离观察,在花纹之间,有一个点被遗漏了(画圈区域内)。

     

大家可以通过花纹位置,把上面两张图进行对比。看来,如果织物凹凸不平,凹处需要使劲按压保证灰尘吸出。

除螨吸头要通过对织物的摩擦拍打,让纤维深处的灰尘暴露出来,碰到不平整的花纹图案,吸头一定要压实来回多吸几次。

床褥吸螨测试

这个除螨吸头的主要作用还是床品的吸尘。

我们转战卧室,对床单、枕头和被罩(距离上次清洁时间大概2周)进行除尘。能够看到尘盒中的细尘明显增加。

除螨吸头的吸力非常不错,如果不用手扶好,婴儿毯完全可以被吸起来。

上面两个测试,证明这款吸尘器除螨吸头体验良好,但在对平织地毯吸尘时留下了一个小点。当然,如果有高配版(ZB3320PO)的织物专用吸头可能更好,但缝隙表面,还是得请出毛刷和细缝吸头了。

毛刷吸头直接套在细缝吸头即可,用来手动掸出缝隙灰尘。相对来说,毛刷吸头使用场景更广更实用,所以把毛刷吸头一直套在细缝吸头上就好。

毛刷吸头测试

我们试了一些毛刷吸头可以高效发挥作用的地方:

家居格栅缝隙,如窗框、空调外壳、暖气片、踢脚线、沙发阴角等。

        

桌面杂物缝隙:最常用的是电脑的巧克力键盘,用吸尘器的毛刷吸头深入键盘缝隙,几乎是最省劲、效果最好的清洁办法。

除了家居物品,还发现汽车内部、空调内部和其他小家电内的清理也可以用毛刷吸头完成。

      

对于食物残渣,毛刷细缝吸头实际清洁力如何呢?我们用细碎颗粒比较多的麦片和花生皮做测试。

     

吸除麦片。

     

吸除花生皮。

很明显,毛刷吸头的实用性很强,可以替代日常繁杂的缝隙擦拭、碎屑捡拾,这款吸尘器能近距离吸走麦片碎屑,而较轻的花生皮则可以做到隔空吸除。

03

续航充电体验

经过一番测试,瑞彼得吸尘器也被折腾得差不多啦。在主机的正面面板上有4格灯。

所以下面三个黄灯都亮表明电量充足,只剩一个灯表明需要充电;没电或者出故障,红灯才会亮。

官方给出的参考使用时长是45分钟。但这个时间是只用1档(低档)的数据,为了节省体力,你可能更希望用2档,这样使用时长会降到15分钟左右。

我们的实际数据:在测试过程中混合使用两档、以2档为主吸尘,大概用了20分钟才把电耗完。这个时间对于100㎡以下中小户型来说,完成各个房间吸尘是足够的。可以说完全不输四五千元的产品。

这款吸尘器配备了专用充电底座,吸尘器卡入底座很方便,不用刻意找准就能完成充电卡位,主辊刷顺势落下来。

设计小细节

评测产品,不由自主会注意到一些细节。充电底座的空余部分,设计成毛刷和细缝吸头的收纳盒,这个还是挺有用的。

     

充电场景就是像下面这样:

可以放在角落,充完电黄灯就会自动熄灭。

除了吸头收纳盒,这个充电底座还有个不得不提的贴心设计:充电线收纳。

如果嫌充电线过长,底座背面有一个可供多余电线缠绕的卡槽,可以根据需要缩短露出来的电线长度。

强迫症福利!充电底座放在插座下方,把多余电线收纳好,吸尘器充电时也能很清爽,看起来很舒服!

04

灰尘清理

尘盒清理

这是使用吸尘器最让人烦心的环节。

用过吸尘器的人都知道吸尘器清理是多么不方便,尘盒装满之后,想要把吸入的灰尘优雅处理特别不容易,尤其是吸入的微尘吸附在过滤网,怎么都倒不掉,使点劲,就会扬一鼻子灰。

我们拿伊莱克斯的尘盒和戴森的尘盒作对比,发现瑞彼得尘盒要大出不少。

每次戴森吸尘器清理尘盒,都要拿着这个巨大的主机,难道这款瑞彼得吸尘器,也要拿者这个超大的主机排尘吗?

前面已经讲过,这款尘盒是可以完全独立拆卸的。

内部滤网没有像戴森一样附在主机上,而是在尘盒中,轻轻按压两边的按键,滤网就能慢慢拿出来,最里层的HEPA滤网也能拿出来。

尘盒清理的难点就是内部这个HEPA过滤网,因为担负着过滤99%PM2.5的任务,很多微米级别的粉尘颗粒都在这个滤网上,用手直接抹去非常不卫生,

这款吸尘器在设计上有一个突破:一键弹压装置。

过滤网做成了褶皱扇形,比平滑的过滤网表面积大了一半,同时也方便压缩和弹灰。

我们借用附赠的收纳袋,测试了弹压装置的效果。

在灰尘非常多的情况下,一键弹压用起来还是挺爽的,经过两三次弹压,HEPA过滤网就变得很干净了。不过处理灰尘时,最好还是在垃圾袋里进行。

伊莱克斯的店面有售卖这个HEPA滤网配件,官方称一个滤网可以用1年,平时还可以水洗晾干继续使用。

辊刷清理

辊刷是吸尘器直接接触灰尘的部位,除了表面之外,刷子本身也需要及时清理。这款吸尘器的刷子拆装很方便,那个让人头疼的7国语言说明书没看,无师自通你就会。

固定主辊刷的,主要是两个卡键。

 除螨刷头只有一个固定卡键,打开清理就更方便。

缠绕清理

刷头被长毛发或细绳缠住是常有的事儿,平时大家应该都是用蛮劲拽出来的吧!

在这里建议大家不要硬拽,最好拿剪刀一点点把缠绕的杂物解开。

不过如果你用的是瑞彼得的吸尘器,应该就没这个烦恼,因为它有个毛发截断专利。

透过辊刷的透明盖子,可以看到里面藏着一个其他吸尘器没有的……刀片!

这个断发的专利就是通过刀片起作用的。

  

如果遇到毛发缠绕的情况,不需要专门拆解,轻踩踏板10秒左右,毛发就会自动截断。

我们在开机状态下按压这个踏板,辊刷内部隐约发出类似切割的声音,刀片把头发割断就会自动吸进尘盒。有了这个装置,就不怕长头发吸不进去了。

     

美中不足的是,除螨刷头并没有配备断发踏板。所以在清理床品的时候,得先检查一下有没有长发。

05

评价总结

这次试用伊莱克斯瑞彼得ZB3230PO型号的吸尘器,我们印象最深的有这几点:

锤头鲨似的的外观、轻便灵活的移动;

强劲的被褥吸尘除螨效果;

神奇的断发功能;

方便的尘盒清理;

不输同类吸尘器的给力续航。

可以说是妥妥的始于颜值、忠于人品了。

看了一下售价(我们找到的全网最低价实在某东,请大家自行搜索),ZB3230PO平日售价1799,最近双十一、双十二的缘故,全网最低售价能到1199。对于这样价位的无线手持吸尘器来说,细节体验逼近动辄四五千元的高端品,日常除尘任务也完成得不错,还是挺出乎我们意料的。

       世界第一台家用吸尘器“LUX一号”(Electrolux Group)

从1912年伊莱克斯的“LUX一号”到现在,家用吸尘器已经发展了100年。而无线手持吸尘器得益于发动机、电池等技术创新,用10年时间就迅速普及开。

技术普及带来的应该是人人享受得起的好设计,所以售价并不是好吸尘器的唯一标准,兼顾大吸力和合理价格,这样的无线吸尘器才是最好的。

宜居秒懂客(ID:IKEAclub)原创,每天只给你最实用的家居消费指南。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