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創業智庫(ID:cyzk88)

趙迎光,韓都衣舍創始人。

在韓國工作10年,他見證了韓國電子商務從起步到成熟的過程,並從中看到了機會。

一開始,他在易趣、淘寶開網店賣化妝品,但成績都不太理想。

2007年,他到韓國一家日銷售額超100萬人民幣的知名網店拜訪,徹底改變了他的命運。

網店所屬公司的社長告訴趙迎光三個祕訣:

第一,在網上賣東西,一定要做自己的品牌,將來有機會;

第二,一定要賣女裝,女裝這個行業是電子商務最熱的行業;

第三,女裝款式儘量多,更新儘量快,性價比要高,只要做好了,一定能成功。

2008年,趙迎光帶着三個祕訣回國創業,成立韓都衣舍。

第一年,銷售額130萬,2014年,銷售額破15億,如今成了“互聯網快時尚”第一品牌。

從一個網店小賣家到企業創始人,趙迎光是如何做到的?

1、6年時間裏從130萬到15億

最早韓都衣舍聚焦在代購環節,趙迎光招攬一批買手,從韓國3000多個服裝品牌中挑選出1000個,分給40位買手,每人每天從25個這些品牌的官方網站挑選出8件新品,從而給韓都衣舍帶來了大量的流量。

因爲代購商品經常出現斷碼斷貨的情況,引起顧客不滿,於是趙迎光將代購商品改成了代購款式,將韓國受歡迎的款式帶到國內加工生產。

2011年,趙迎光拿到IDG1000萬美元投資,同行拿到投資後都在開實體店、建平臺官網和拼命打廣告,但這三個事趙迎光都沒幹,他只在做一個事:找人!

趙迎光找了6個合夥人,共同特點是沒有一個人幹過服裝的。

爲什麼不找互聯網行業的人?

趙迎光的回答是:“一家企業對於人性研究、管理研究、激發員工的研究更重要,所以我找人的時候,會找情商比較高的。”

最後,趙迎光設計出以產品小組爲核心的運作模式,不同於傳統企業,每個產品小組就三個人,每個小組獨立覈算、自負盈虧,收入和銷售業績是掛鉤的,因此運作效率非常高。

靠着這種高效的運作方式,韓都衣舍擊垮了所有的競爭對手,讓韓都衣舍的銷售額能在6年時間裏,從130萬到15億,翻了近1000倍。

趙迎光能做得如此成功,最主要的就是他的“小組制”模式。

2、3人一組,明確員工的功勞

傳統大企業裏,典型的問題就是功勞難界定。

比如,一個項目做的非常好,到底是誰的功勞?研發?銷售?採購?還是供應商管理搞得好?你很難分清楚,大家都有功勞。

權利分得不清楚,導致的直接問題就是,越到基層,員工越沒積極性,大企業病隨之產生。

一般公司主要是研發、銷售、採購、行政四大部門,我們的做法就是把這些部門全部打散。

比如,研發10個人,銷售10個人,採購10個人,我們就把這30個人,分成10個小組,每組3個人,一個做產品研發,一個做網頁,類似於銷售,還有一個是貨品管理,也就相當於原來的採購部門。

然後,關於款式、訂單、價格,以及是否參加打折活動等等所有與經營有關的權利,除非有特殊的情況,公司原則上是不管的,都由他們小組自己定。

再一個是利益:銷售額×毛利率=毛利潤,再乘以提成序數。所有指標都是完全透明的數字化,沒有人爲因素。

這樣做的好處是什麼呢?

如果賣的好,誰的功勞?不就他們3個的功勞嗎?很明確。

如果賣的不好,誰的責任?就他們3個的責任。

3、銷售目標員工定, 防止企業過度瘋狂

很多公司的銷售目標往往是企業中高層拍腦袋決定,比如有的企業老闆要瘋狂賣個100億,如果底下都沒有反彈的聲音,最終可能整個公司都瘋了。

我們每年的銷售任務都是由每個小組自下而上報起來的,非常接近於實際情況,如果老闆非要賣100個億,小組絕對不會同意,因爲他知道完不成,拿不到獎金,白乾。

所以,在這種制度下,你不合理的政策到下面去,一定會反彈上來,企業就很難發生很瘋狂的事情。

4、不管做得好做得差,都有強烈的分家願望

每個小組的獎金分配,是由組長來決定。

比如,業績好的三人小組,假設1萬塊錢的獎金,一般是組長自己留5000,兩個組員2500。

業績差的小組,假設獎金2000塊錢,組長會怎麼分呢?

業績倒數第一,組長就不好意思再要獎金了,然後兩個組員各1000塊錢,可問題是,那個拿1000塊錢的組員,他怎麼想?這很關鍵。

他會很生氣,你雖然一分錢不拿,我好像還要感激你,但實際我只拿了1000塊錢,人家那個組的拿了2500。

當然,在業績好的組,拿2500的,他也不開心,爲什麼我就不能拿5000呢?

也就是說,你會發現,不管是做得好的小組還是做得差的小組,組員都有強烈的分家願望。

我們的一個特色設計就是允許一人小組存在,叫“單身”,並且他還可以再“自由戀愛”,與其他“單身”結成一個新小組。

所以,整體就是一個分裂、組合,再分裂、再組合的過程。

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大家要注意,就是那個倒數第一名的小組組長。

組員都拋棄他了,他該怎麼辦?帶新人,因爲新人就類似於幼兒園的小朋友,什麼都不懂。

這樣,這個組長就又有新機會了。

這樣幾年下來,一個非常大的好處是,公司沉澱下來一批有穩定心態的老員工:能力不是很強,但能訓練新兵,就好比小學老師,安安穩穩地拿着不算高的工資,不斷地帶新人。

5、什麼是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就是公司所有的行政、財務、物流、攝影、技術等部門圍繞小組去服務。

按照我們的小組制度,每一個人都可以隨時地離開組長,組長有很強的危機感,爲了讓組員一直跟着他,組長在對公共部門進行投訴的時候,都是非常彪悍的。

基於這個情況,我們建了一個很簡單制度:每個公司設立總經辦(總經理辦公室),有5個人組成運營管理組,直接接受每個小組的投訴,負責協調。但如果事情比較大,每個小組也可以直接捅到我這兒,或者捅到董事會,一步通天。

很多公司開業務會,各個部門一般都是互相表揚的,我們這個部門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多虧兄弟部門的幫助。其實,大家心裏都知道,爲什麼要表示感謝呀?就是以後幹活兒的時候,你好好幹。

但在我們公司,全是投訴,行政部門拉貨耽誤時間了,採購部門價格太高了等等。

這種狀態的好處是什麼?就是如果基層拼命地在說不滿的時候,官僚體系是很難形成的。

6、互聯網時代,企業最重要的是賦能

互聯網時代,企業最重要的是賦能,而不是管理。

管理就好比一個正三角,高層要做正確的事,基層要把事情做正確。

而賦能型是好比一個倒三角,大部分決策由基層來做,高層或者底層的管理層主要提供整合資源式地服務,賦能。

在未來,年輕人的需求有一個重要的變化趨勢,一是寧願失業也不能容忍自己的價值被忽略;二是崇尚參與,而不是自外而內的灌輸於命令。

從網店小賣家到企業創始人,從銷售額130萬到15億,趙迎光的成功不在於研發的產品有多牛,一切都是圍繞着人下功夫。

人才是成事的最大主因,這種高境界的創業思維,值得我們學習!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