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烏鎮舉行的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主題爲“創造互信共治的數字世界,攜手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其中一個議題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互聯網越來越成爲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與此同時,近日,滬上一批文化和教育學者雲集華東師大,舉行網絡文學家培育與網絡文學發展高峯論壇。在互聯網時代,網絡文學的“准入”門檻和“准入”機制成爲熱議話題。

  圖說:網絡文學家培育與網絡文學發展高峯論壇現場華東師範大學圖

  “拳頭加枕頭”是經久賣點?

  互聯網時代,人們的閱讀習慣發生了根本性改變,紙媒閱讀的受衆面讓位於電子閱讀已成趨勢。越來越多的小說、劇本、散文、詩歌、隨筆等文學作品,如今是通過網絡在傳播,其中不少還是將文字轉換成音頻和視頻後,給讀者帶去與閱讀油墨書香不同的視聽感覺。

  作家、編劇、電影《盜墓筆記》製片人黃霽說,現在很多網絡作家每天更新8000字的寫作方式,從某種意義上說也很像當年金庸先生在報紙上連載他的武俠小說,讀者對故事有極高的期望值,彷彿是和作者的一種約定,不見不散,這種作者和讀者的黏連度,在網絡文學的世界裏尤爲明顯。網絡文學的另一個特徵,可能就在於它的平民化和草根性,相對“嚴肅文學”,它更體現了普通人渴望對世界的表達,它可能不是那麼“高級”,有相當一部分是“感官刺激”,以滿足普通讀者的情感宣泄。

  圖說:電影《盜墓筆記》改編自南派三叔的同名網絡連載小說 電影劇照

  然而,網絡文學快速生長所衍生的問題也逐漸呈現在人們面前。中國網絡文學,今年剛好迎來20年。相關統計顯示,截至2017年12月底,中國網絡文學用戶規模達到3.78億,佔網民總體的48.9%;600萬餘網絡文學耕耘者,每天新誕生1.5億字。

  上海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孫甘露說:“我爲近20年來網絡文學發展的龐大體量感到震驚。這當然與媒介的變革有關,隨着從紙張到網絡這樣書寫媒介的轉變,對人類思考、寫作的方式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但傳統文學已經有比較成熟的判斷架構,而網絡文學以其海量的作品呈現給世人,是否具有有效的觀察和閱讀角度,這個問題還比較難以明確。”

  “質量的不可控”已成爲網絡文學的致命傷。一些惡俗、低俗、庸俗的內容充斥網絡文學,或落入“拳頭加枕頭”窠臼,或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價值觀盛行,往往被網絡文學奉爲經久賣點的圭臬。浙江文藝出版社常務副社長曹元勇說,在互聯網發展起來之前,那些想要以文學爲生,滿足自己的文學夢想的人,還是會受到多方面機制的制約,而互聯網的出現,無疑給了大衆一塊自由地發表文學作品的天地,但問題也隨之而來,出現了門檻太低、魚龍混雜等情況,好作品常常被龐雜無實、凌空蹈虛和玄幻虛謅所淹沒。

  資本驅動寫作只爲圈粉?

  “自編自導自演,自拉自彈自唱”,這被用來形容網絡文學創作和發表的整個流程,指的是網絡媒介發佈之前,編輯環節的缺失或不到位,讓許多網文天然就處於一種自由且野蠻生長的狀態。上海網絡作家協會會長血紅的話題起於網絡文學創意產業鏈,他認爲這個產業本質上是一種粉絲經濟,因爲那些被成功改編的網絡文學作品,基本上都在互聯網上有大量粉絲的,作爲一名網絡作家,本職工作還是寫文字,但這個產業需要分工和各司其職,才能推動產業的成熟發展,而不是一個人包攬一切。

  有數據顯示,僅閱文集團旗下平臺就有400萬作者,以80後、90後爲主,作者社會身份繁雜、水平參差不齊。而網絡文學內容質量的高低,基本上是由作者主導的,與一般傳統文學不同,其間很少有策劃、編輯、校對、編審的再加工和層層把關。所以,我國網絡作者隊伍的整體素質和綜合素養,成爲決定網絡出版物質量優劣的關鍵所在。

  尤其是隨着資本湧入,網絡文學的過度商業化,也被認爲是導致其屢屢出現各種負面問題的促因之一。以網絡小說爲例,爲迎合讀者口味,更爲圈到更多粉絲,出籠的作品多集中於武俠、魔幻、古代言情,題材單一且跟風仿效厲害,真正反映現實社會生活、當下豐富人生現狀的極少,其他諸如軍事類、歷史類、國際類、工農業類的作品幾乎沒有。據悉,大多數文學網站與作者簽有協議,對作品的上傳字數、更新頻次等都有嚴格規定,致使作者每天只能閉門造車,爲碼字而絞盡腦汁,像傳統作家那般深入生活、體驗生活、反映生活,對網絡作者來說簡直是不可能且沒時間去做到的事情。作家小白指出,他非常看好網絡文學,但對資本驅動下的類型化或模塊化的網絡文學卻心存懷疑,因爲這種閱讀方式是催眠式的,使人上癮,幾乎類似機器人寫作。應該說,網絡文學的前景非常美好,因爲它有交互性和社區性,但前提是每一個終端都應當對上傳的文字負責。曹元勇也表示:“從圖書出版的業態看,數字化出版雖然一時半會還難以取代紙質出版,但至少已經形成與紙質圖書出版共存的局面,而且數字化閱讀也是大趨勢。但實事求是地說,網絡文學還達不到數字化出版的規範要求。網絡文學下一步是不是一定非要變成紙質圖書,這倒不重要,重要的是要不要經過嚴格訓練的圖書編輯對作品進行一番編輯和加工。現在強調傳統出版物向數字化出版物靠攏,但網絡文學也應該向現在數字出版的標準靠攏。”

  責編審覈爲何形同虛設?

  在網站普遍追求經濟效益的情況下,對網絡文學作品的評判標準也顯得比較單一,甚至是“唯一”,而且,稿酬也需要以點擊率的高低作爲衡量的標準。既要考慮作品必須具備足夠的字數容量,還要迎合讀者的口味,更要關注點擊率的排行變化,有網絡作家坦言,真正留給“精心創作”的時間並不多,既往傳統文學創作所要求的“熟悉生活、反映生活”,對於在網絡化空間裏的寫作來說,多少有些“天真”,更或是“代溝”。編劇秦雯提出,不管是網絡文學還是傳統文學,都是文學,都需要優秀的作家,兩者最大的不同是平臺。“對於網絡文學的未來發展,現在最需要的是作家經紀人。作家首先是要能夠安心創作,文學之外的事情,比如市場開發等,應交給專門的人去做。”秦雯的意思很明確,就是要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說到底,作爲文學作品最原始生產端的作家,不應被其他“非文學”的事情拖累或過於分神,否則是很難拿出有質量、有品位的佳作的。

  那麼,網絡文學要不要設立一定的“准入”門檻?要不要有相應的“准入”機制呢?答案也應當十分明確,首要一條,就是建立適合網絡文學特點的編輯審稿制度。我國《網絡出版服務管理規定》第23條規定:“網絡出版服務單位實行編輯責任制度,保障網絡出版物內容合法。網絡出版服務單位實行出版物內容審覈責任制度、責任編輯制度、責任校對制度等管理制度,保障網絡出版物出版質量。”網絡文學網站作爲提供信息服務的平臺,有義務加強上述制度建設,落實監管,保障作品質量。同時,相關的編輯、審稿、校對等環節絕不能形同虛設。如果網絡作家過多被利益驅使,只是一味地將碼字作爲生財之道,一味地跟着點擊率走,從而完全放棄了自我約束和最初的一些文學之夢,最終必然在背離文學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圖說:《後宮·甄嬛傳》最初連載於網絡 官方圖

  中國作協網絡文學研究院副院長、浙江省網絡作協常務副主席夏烈,曾直接參與過多個網絡文學衍生品的成功案例,如《甄嬛傳》《羋月傳》的圖書策劃,這使他意識到,網絡文學需要在整個產業鏈上引入專業人才,需要有自己的文學評論家,需要有既懂得經營又懂得文學的網絡經紀人,還需要有對影視和其他文化產品具有判斷力的內容策劃公司。他認爲,由網絡文學盛行而引發的文學制作和文化生產,這兩個方面的人才培養目前還很薄弱,高校裏的中文系能否有所承擔?(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王蔚)

  記者手記|正道在於出精品

  網絡文學不能任其野蠻生長,網絡文學更不是法外之地。

  其實,早在四年前,國家新聞出版管理部門就下發過《關於推動網絡文學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目標是用3-5年時間,使創作導向更加健康,創作質量明顯提升,陸續推出一批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深受喜愛的原創網絡文學精品。客觀地說,目前網絡文學的發展態勢與出精品、與深受羣衆喜愛的目標距離還不小。其中,對各類網站平臺的監管,應成爲重中之重。

  讓網絡文學朝正確軌道發展,必須堅持把社會效益和社會價值放在首位。同時,還應加快科技創新和成果運用,以精品戰略、品牌戰略和重點項目爲帶動,激發網絡文學產業鏈各環節的創造熱情,構建優勢互補、良性競爭、有序發展的產業格局。正是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必須引領網絡文學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創作導向,堅定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個要求只能從嚴,不能放寬。(王蔚)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