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致力建設國家級中心城市的鄭州,是黃河之濱一座古老而又年輕的城市,也是河南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還是舉世矚目的交通樞紐,“一帶一路”的重要樞紐城市,素有“九洲腹地、十省通衢”之名。鄭州市經濟總量位居全國省會城市第七,經濟增速位居九大國家中心城市之首,同時也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華夏曆史文明傳承創新示範區。

8000年前的裴李崗文化遺址、6000年前的大河村文化遺址是著名的古人類活動遺蹟,二者都在鄭州。3600多年前,商王朝就在此建都,夏、商、管、鄭、韓5次爲都,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在此設州,世界文化遺產“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羣、“天下第一名剎”少林寺、宋代四大書院之一嵩陽書院、官渡古戰場等名勝古蹟也都在鄭州境內。鄭州擁有世界文化遺產2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4處、81項,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31處,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46處,可移動文物近15萬件。

這裏,自古以來更是名人先賢輩出,是中華人文始祖黃帝故里,歷史上從鄭州走出了子產、列子、申不害、韓非等著名思想家和杜甫、白居易、李商隱等著名詩人,近代以來誕生了魏巍、常香玉、施一公等著名作家、藝術家、學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濃郁的書香氛圍。

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給鄭州留下了豐厚的文化積澱,而今天的鄭州也同樣滿溢着文化的馥香。近年來,鄭州市圍繞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文化強市目標,大力加強對全民的思想道德教育,把倡導全民閱讀作爲國家中心城市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營造了濃郁的書香氛圍。15年連續舉辦綠城讀書節,鄭州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書香城市的亮點。

政府:

全市閱讀的領頭雁

全民閱讀推廣工作是一項涉及面廣、涵蓋部門多的多維立體工程,歷屆鄭州市委、市政府都高度重視全民閱讀工作,切實擔負起了政府推廣的職責,在全省率先成立了由市長掛帥的全民閱讀指導委員會。從2004年起開展的全民閱讀推廣工作,連續15年不曾間斷。這些年,鄭州市以綠城讀書節各成員單位爲核心,在實踐中一邊摸索一邊完善,形成了覆蓋機關、學校、企業、社區的全民閱讀推廣體系。

由鄭州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和市文廣新局共同主辦,教育、工會、團委、婦聯等多部門共同承辦的綠城讀書節已連續舉辦15屆,是鄭州市覆蓋範圍最廣、活動項目最全、參與人數最多的大型綜合性、公益性羣衆讀書文化活動,也是開展全民閱讀推廣工作的重要抓手。據不完全統計,15年來,綠城讀書節共邀請省內外文化名人、專家學者800餘人次,舉辦讀書講壇、讀者見面會、簽名售書會等各級各類羣衆文化活動1萬餘場(次),受益羣衆數以百萬。爲貧困山區和弱勢羣體募集圖書26.8萬冊,碼洋361萬餘元,受益羣體逾30萬人。在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組織的全國“書香之家”評選活動中,鄭州市共有15個家庭榮獲全國“書香之家”稱號。

鄭州市文廣新局在綠城讀書節傳統活動推陳出新的基礎上,也在不斷探索新媒體的應用,2015年開始將“互聯網+閱讀”模式引入全民閱讀推廣活動。當年的第十二屆綠城讀書節在3個月的時間裏,累計通過廣播、電視播出公益宣傳廣告300餘次,超過2萬名市民關注了“書香鄭州”微信公衆號,累計有15萬人次參與了讀書節網絡互動和評選活動,通過各類媒體傳播影響的人羣超過50萬人,營造了濃郁的書香氛圍。在此基礎上,2016年,第十三屆綠城讀書節開始通過互聯網直播各項活動,並免費向市民發放價值60萬元的電子購書券。

鄭州市總工會大力推進的職工素質提升工程,以“鄭州工會會員服務”微信公衆號爲平臺,面向全市職工開展以“學思踐行十九大,鄭州職工有話說”爲主題的微感言有獎徵集活動。短短5天,該信息閱讀量高達33890人次,並收到723條職工投稿,在網上迅速掀起了一輪學思踐悟黨的十九大精神的熱潮。今年組織的“引領女性閱讀·建設文明家庭”讀書徵文活動參與女職工30720人,徵訂相關圖書2826本,參加徵文活動女職工7038人,參加家書活動女職工5884人,經各單位評選上報至市總工會女職工部的徵文共計782篇,這些作品內容積極向上,從工作、家庭、人生感悟等不同角度反映了當代女職工對幸福人生的追求。

共青團鄭州市委利用“開學第一課”開展“書香校園”主題活動,定期交流座談;利用中學生14歲集體生日,向年滿14週歲的孩子贈送中外名著作爲生日禮物;面對全市青少年開設漢字故事公益課堂,讓漢字文化與民族精神潤物細無聲地在孩子心靈中紮根;爲給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開展了“愛心流動圖書車”志願服務項目,先後進入30餘所學校和社區,配送、更新圖書達7000餘冊,開展活動覆蓋12萬人次,供借閱圖書6萬餘人次;爲落實國家“精準扶貧”戰略,組織實施“希望圖書室”籌建工作,總投資達到200餘萬元,受益青少年達10萬餘人,豐富了貧困地區少年兒童的閱讀生活。

鄭州市婦聯着力將全民閱讀融入家庭文明建設工作,在全市廣大家庭中開展了尋找“最美書香家庭”評比表彰活動,深入挖掘最真實、最樸素、最勵志的讀書故事和愛書之人,在全市婦女同胞中掀起了一場讀書熱潮。幾年下來,在全市共評選表彰各類閱讀先進家庭600餘戶,帶動參選羣衆近3000人,向着“書香飄萬家”的目標又前進了一步。

鄭州市的全民閱讀推廣工作者深刻認識到,想要讓閱讀紮根全民,不能只有政府的鼓與呼,更需要建設全民閱讀的“高樓大廈”;不僅要有“上層設計”的政策,還要有堅實的“頂樑柱”纔行,而最重要的5根“頂樑柱”就是學校、公共圖書館、社區、實體書店和志願者團體。

學校:

孩子們的閱讀家園

童年是培養閱讀習慣的最佳時期,在學校積極營造浸潤式閱讀環境,可以使閱讀真正成爲學生快樂學習、健康成長的沃土,成爲學生人生觀、價值觀養成的重要基礎。鄭州市教育局大力推廣“書香校園”建設,督促各中小學充分開發現有閱讀資源,推動學校圖書館、閱覽室全天向學生、教師開放,班級建立圖書角,利用長廊、過道、宣傳欄佈置師生作品、宣傳經典書籍,讓閱讀隨時隨地發生,讓學生沉浸在書香的氛圍之中。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各所學校都結合自身的辦學理念,創新了與衆不同的閱讀文化。

鄭州市二七區培育小學是一所農村學校。在全民閱讀推廣活動中,該校形成了“讓更多的人走進學校,讓更多的人助力發展,讓更多的人享受學習”的發展定位。培育小學1700多名學生,72%是外來務工人員子女。2014年,學校所做的家庭藏書量調查數據顯示,孩子們的平均家庭藏書量不足15本。爲此,學校“開放”確定爲“書香校園”建設的關鍵。學生人手一本由周邊企業贊助的《論語》《道德經》《弟子規》誦讀本,爲孩子們親近和醉心經典提供條件。這所學校還爲每一個畢業生推薦在小學畢業前必須閱讀的書目,實現了每個家庭每年親子共讀17.8本書,學生人均年讀書27.4本的鄉村閱讀成果。

文化路一小秉持“學校是一座開放的閱讀社區”的理念,整合較好的閱讀資源,升級閱讀場館建設,形成了以校園閱讀中心爲主場館,以閱覽室、樂閱書吧、班級圖書角、教師閱讀社區等零距離書吧爲配套的全時閱讀網絡。閱讀中心依託智能的信息化管理系統,還可以實現家長和孩子一起選書並在線上下單,線下配送。學生借閱後,智能系統還會把圖書梗概、借閱時間、閱讀進度等信息發送給家長,家長可通過網絡或手機終端實時瞭解閱讀情況,實現學校、家庭、孩子的多主體交互,實現陪伴閱讀。

圖書館:

閱讀推廣的堅強後盾

全民閱讀想要吸引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不僅要有“軟實力”,也要有“硬條件”。鄭州已經形成了以市、縣兩級圖書館爲核心,文化站、社區書屋、農家書屋爲輻射節點的全民閱讀服務網絡,全民閱讀活動的基礎更加堅實。

成立於1953年的鄭州圖書館,新館位於鄭東新區客文一街10號,館舍佔地76.383畝,總建築面積7.245萬平方米,設計閱覽座席3000個,現有各類文獻館藏221萬多冊(件)(含數字資源),年均接待讀者320餘萬人次。該館2017年共舉辦全民閱讀推廣活動223場(次),參加讀者10餘萬人次;截至2018年9月底,舉辦全民閱讀推廣活動198場(次),參與讀者11萬人次。其中,“天中講壇”作爲最具影響力的品牌活動,已累計舉辦92期,除了“坐着講、坐着聽”外,還積極創新展現形式,把地方戲曲、民間藝術、非物質文化表演等原汁原味地搬上講壇,形式多種多樣,內容豐富生動,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和好評。利用新館多媒體系統對講座、論壇等活動同步直播,與鄭州各縣(市)區圖書館、開封市圖書館、上海圖書館等共享合作,讓更多人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吸引了更多市民走進圖書館、瞭解圖書館,愛上閱讀、品味書香,爲打造書香城市和書香中原助力。

近年來,鄭州市還建設了農家書屋1996個,總計配送圖書400.1萬冊,音像製品5.6萬張,報紙期刊25種、238.1萬份,價值總計790.4萬元,覆蓋全市所有鄉村。各類基層工會職工書屋948家,各級工會先後投入經費3270餘萬元,藏書710餘萬冊,報刊種類達51種,有電子音像製品22.95萬張,配備可上網電腦4620臺,發放愛心借閱卡52萬餘張,專業管理人員700多人。建成全國職工書屋示範點29家、省級職工書屋示範點70家,質量和數量均居全省第一。

實體書店:

城市建設的書香沃土

現在,鄭州共有大大小小實體書店1100餘家,大多數爲傳統的零售店面,儘管這幾年圖書市場低落,但是人們愛書的熱情並沒有消減,每逢節假日,書店依然是熙熙攘攘,人頭攢動,比比皆是席地而坐讀書的人。實體書店秉持信念堅守,積極探索轉型。近年來,在鄭州市文廣新局的引導下,一批優秀的實體書店在街頭巷尾亮相,通過延展書店的文化服務屬性,通過引入休閒、娛樂、茶飲、沙龍等形式,完成了傳統書店到現代書店的華麗轉身。

松社書店致力於打造家和工作之外的“第三空間”,以高品質、高頻次的“松社我來講”爲平臺,吸引了衆多國內外讀者,使其成爲鄭州市的文化地標。創辦至今,已先後舉辦講座400多場。從2015年開始,松社書店開始打造“書店+”概念,舉辦了文化旅遊、藝術品展銷、作家籤售、讀書沙龍、話劇、相聲、民謠、戲劇等一系列文化活動。

金水區緯五路第二小學門口有一家特別的書店,是河南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的大河書局打造的校園閱讀中心。它既是書店,也是校園閱讀中心。正門面向街道,對大衆開放;後門直通校園,對師生開放。上課時,可以作爲閱讀教室;放學後,整個書店就是一個開放的閱讀空間。因爲孩子的放學時間與父母的下班時間銜接不上,校園閱讀中心開業後,很快變成“四點半課堂”。緯五路二小爲書店提供了免費場地,書店則爲師生們提供優質、舒心、安全的閱讀環境,每天還可以安排兩個班的學生在書店內上閱讀課,課堂更靈活、效率更高。

這樣的書店在鄭州還有很多家,倡導“深夜書房”的生活書店,致力於將閱讀與不同的業態結合的銳普書房,期望“書與人的在場、人與書的相遇”的我在書店,秉承“一家書店和一座城市的溫度”的閱開心書店,打開“另一個世界的出口”的城市之光書店……這些實體書店成爲了全民閱讀場所的有效補充,也爲城市增添了迷人的文藝氣息。

社區:

家門口的閱讀加油站

在政府的大力倡導和全社會的共同關注下,“書香鄭州”已經不再只是一個口號,而是真正融入城市生活的各個角落。全市各個社區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民間閱讀團體,如媽媽書友會、夕陽紅記者團書友會、悅讀時代書友會、理想國讀書會、讀庫書友會等。據不完全統計,鄭州市已經有400多個社區繪本館、讀書會,吸引了各個年齡段的市民參與到全民閱讀的大潮中來。

在二七區,每季度都會向社區推薦10本好書,引領全區羣衆開展閱讀,推薦書單在全區各類媒體發佈。大學路街道的“康橋詩文品讀社”由一羣60歲以上的文化志願者組織,每週五開展各類讀書活動,並積極參加各種文化傳播活動,傳播文化正能量,弘揚文化主旋律。在管城回族區,社區向羣衆免費提供數字書籍,市民只需用手機等移動設備掃描圖書的二維碼,就能共享管城回族區圖書館豐富的電子圖書資源;依託閱讀志願者,爲不同人羣提供“私人定製”式閱讀推廣志願服務,針對兒童開展真人表演,再現閱讀內容,針對老年人開展“伴讀老人”等閱讀推廣服務,針對家庭開展“半小時親子共讀”等閱讀推廣活動,激發了市民的讀書興趣。在滎陽市,汜河路社區建立了面向居民開放的漂流書屋,同時鼓勵小區居民將自己看過的好書捐獻出來,一同“放漂”,爲漂流書屋注入更多源頭活水,借書人歸還圖書需夾藏感悟留言分享閱讀心得。家住福利巷的楊女士,每週至少帶女兒來一次社區圖書室,圖書室印製精美的圖畫、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吸引了衆多社區居民,還提供書法、繪畫、剪紙等特長輔導,豐富了孩子們的課餘生活,深受小區居民好評。在新鄭市,東郭寺村成立了白居易文化志願者隊伍,致力於白居易故里文化和全民閱讀活動的推廣。在經開區,中煙社區舉辦“學習國學經典·傳承文明禮儀”國學文化體驗,孩子身穿傳統的漢服,峨冠博帶,口中抑揚頓挫地背誦《三字經》,跟着韻律動作,似是古時杏壇場景的再現。在鞏義市,貨場路社區以退休黨員幹部、退休老師等一批熱愛閱讀的人羣爲基礎,成立“公益讀書故事”,引領轄區廣大羣衆共同愛上閱讀。在上街區,朱寨社區在居民中倡導“與好書交朋友”的思想,以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爲載體激發居民的讀書興趣,培養居民讀好書、好讀書的良好習慣。在中牟縣,縣圖書館在城關派出所、看守所、拘留所設立分館,在中牟縣消防大隊、河南殘友培訓基地、武警河南總隊訓練基地設立服務點,爲特殊職業及特殊羣體帶來便利的閱讀……

在鄭州的各個街道都有不勝枚舉的閱讀故事,讀書學習的風氣正在市民中逐步擴散。

志願者:

閱讀“最後一公里”的橋樑

近年來,鄭州出現了一大批熱愛閱讀、熱心公益、心繫社會發展的全民閱讀志願推廣人士,爲了帶動身邊的市民增加閱讀興趣,相繼建設了愛心書攤、免費書院、鳥巢書屋、自助圖書館等一系列與閱讀有關的設施,並自發組織各類活動,方便市民就地閱讀、就近閱讀。

在鄭州,有一支知名的志願服務團隊——河南小螞蟻志願服務隊(鄭州市衆益青年志願互助中心),發起於2012年5月18日。小螞蟻志願服務隊秉持“以微力促文明,聚微力助民生,攜手做你我身邊好青年”的團隊理念,積極開展各類公益活動。2014年3月,小螞蟻“愛心書攤”在月季公園安了家,每週末由志願者在文明使者志願服務站開展讀書活動,服務市民閱讀。而爲了更好地推進全民閱讀,組織策劃了“綠城換書大會”,每年的4月23日讀書日,在月季公園開展“換書”活動,老老少少歡聚在公園,在月季花香中,互相交換各自的好書。每年“愛心書攤”都組織多次送書下鄉活動,把愛心人士籌集捐贈的圖書、雜誌等刊物送到缺少圖書的鄉村去。今年,“愛心書攤”改變了往年的做法,直接對接入戶,在瓦窯坡村,通過走訪、村幹部統計,瞭解每家每戶讀書“微心願”,然後由團隊在微信公衆號“衆益青年”上發佈,愛心市民和志願者認領鄉村讀書“微心願”書單,“對口”送書入戶,實現“精準閱讀”,避免了以往粗放式捐書的消極後果。

鄭州市是全國爲數不多的堅持每年開展城市閱讀調查的城市之一。自2008年開始,由鄭州市新華書店指導,鄭州市推廣閱讀志願者團隊每年開展公益社會調查,今年是第10次。鄭州市2017—2018年度市民閱讀狀況調查共收集了4112份有效樣本,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8年,市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爲8.9本,比全國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的4.66本高4.24本,比上年同期增長0.29本。市民平均每天通過各種媒介閱讀的總時長爲2.5小時,比上年每天多閱讀0.2個小時,比全國平均量多約0.4個小時。

回顧過去,鄭州市開展全民閱讀推廣的15年曆程,凝聚了關心和期待,飽含着辛勞和汗水,以及社會各界不懈的努力,終於書香一路滿綠城。

黃河濤聲依舊,綠城書聲迴盪。全民閱讀,功在當代;全民閱讀,利在千秋。

獲取更多資訊及精彩閱讀

請掃描下圖二維碼關注“公共文化空中大課堂”微信公衆號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