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全国有2000多家门店,150多万名会员,市场营收超20亿元的连锁巨头。作为养发品类的开创者,丝域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和创新模式,硬生生打开了这个超过千亿的蓝海市场。

但眼下,国内美业市场正在经历新一轮升级,新技术、新品牌、新模式不断涌现,旧有行业格局面临调整。丝域养发这个行业“异类”,如何通过对门店服务的标准化和C2B供应链的改造,不断挖掘美业连锁的可能性,在新一轮消费升级下再一次蜕变?

独角兽的光明之路

在商业巨擘频出的广东珠海,除了格力空调、魅族手机这些传统明星制造企业之外,还有一个少有人提及、却不得不提及的独角兽,它就是养发领军企业——丝域养发。

跟洗剪吹焗染烫相比,“养发”至今仍然是一个相对冷门的概念。但在15年前,深耕美容行业多年的陈英燕,却发现了这一个不被人看重的空白市场。通过一番考虑之后,陈英燕与联合创始人王德友决定创立丝域养发,主打高端头皮护理产品。

但这个超前的项目,由于消费者教育几乎为零,无论是电话销售、商场专柜、还是在美容美发机构开店中店,销路始终打不开,一度难以维持。既然借别人的渠道卖货走不通,陈英燕决定自己开直营店。2006年一家“丝域养发馆”在珠海拱北区开业,借鉴美容店的做法,用产品加仪器配合经络按摩的方式提供养发服务,并通过“一次养发大于等于三次焗油”的营销口号,打开了市场。

直到15年后的今天,丝域养发在全国已经有2000多家门店,覆盖200多个城市,最西边已经开到新疆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离吉尔吉斯斯坦只有一山之隔。此外,丝域养发从业人员超过1万人,年营收规模20亿元,在养发这个垂直细分的领域,丝域的规模比第二名到第十名的总和还要多,是名副其实的行业龙头。这些可能过去的陈英燕也想象不到。

这是一个典型的连锁企业的最好状态,丝域养发甚至被很多美业从业者称为“新美业的代表”,多年来丝域养发所做的,其实就是在养发甚至泛美业领域重塑连锁的概念。这种重塑,基于两个层面。

第一,过去十几年的“黄金时代”里,医美领域并没有纯粹意义上的零售,或者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标杆企业。过去以美容护肤的日用品和化妆品为主,所谓的零售多是分销体系、批发模式流向终端的商品,并没有建立起以大众消费者为目标的零售体系。丝域养发是少有的,从大众消费土壤里生长出来的美业企业。

第二,丝域养发没有单纯的追求连锁的规模化,也没有拆分成线上或者线下,而是更注重门店的质量和标准化,将它们捏成了一个整体。比如在今年7月份,丝域养发开始在各大城市上线小程序“i丝域养发”,通过小程序打通了丝域养发的总部后台、客服系统以及消费端,实现用户集聚、数据沉淀和内外部连接,门店则成为分布式仓储、配送站、体验中心、服务点、展示窗口。

正是这样的企业基因和不断展现出来的价值。2014年,中信产业基金入股丝域养发并成为控股股东,对于以行研深入、只投头部企业著称的中信产业基金来说,丝域养发显然是一个理想的潜在巨兽。

丝域养发创始人陈英燕及团队

在标准化中追求个性化

与在云端的互联网企业不同,连锁企业不能只是架个“服务器”远距离操作,要下沉到广袤的线下大地,这意味着每一家门店都是实打实一家一家打拼出来的。

过去15年,丝域养发始终坚持“直营+加盟”和“产品+服务”的商业模式,不论直营门店还是加盟店,从选址服务到开业指导,从营运规划到人员培训,从新品推送到技术指导,贯穿了门店的整个生命周期。

门店连锁最终形成规模,意味着企业要管理和控制的环节在成倍增多。相同的流程要复制到每一个门店,相同的服务要普及到每一个客户。而当面对充满喜怒哀乐的用户时,这2000多家标准的门店又要能展示出高度个性化的一面。不同区域的产品偏好,用户个性化需求的满足,甚至种种意外情况的应对,说到底服务才是考验连锁企业的试金石。

服务的标准化的确是连锁企业最大的挑战,丝域养发创始人陈英燕说过一句话,“服务是最难规范的,任何带有服务元素的业务都无法实现绝对的标准化。”

美业提供的服务属于典型的“非标品”,依赖于人工,很容易形成客户跟随手艺人或者门店的状况;而流行的预付卡机制,也对用户产生捆绑消费,使得信任度很低。《中国美业报告2017》称,美业的发展要落后制造业、零售业以及酒店等服务业5年时间,整个行业的满意度偏低,仅有5%的门店达到四星以上评价,非标准、不透明、假冒伪劣成为让行业进入劣币追逐良币的怪圈。

陈英燕不希望丝域养发如此,同样推行会员制,但丝域养发强调在会员价值挖掘与快速复制之间取得平衡。

丝域养发一直坚持以养发疗发为核心,搭配以少量的头部和肩颈按摩项目,在项目拓展上极其克制。比如即将推出的黑发系列,这个项目耗用了丝域养发三年的时间打磨,即便产品成熟也还要用三个月时间在门店打版试用,在获得消费者反馈意见之后再上市推广。

目前,丝域会员的年均消费在2000元左右,相对一些高端美容院会员动辄年均消费数万乃至数十万,丝域养发的单客产值并不算高。作为从产业链上游起家的品牌,多年来丝域养发SKU始终控制在几十种,门店产品明码标价,全国统一。

此外,丝域养发还借助互联网工具,导入了“CRM+ERP+MSA”系统。通过这个后台管理系统为全国门店赋能,实现了消费者从预约、到店、离店不同场景的数据信息管理服务,无论是会员优惠活动、积分管理、产品购买都可以实现千店互联,为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实现标准化品质服务。

门店不是丝域养发的全部,却是其商业模式的基础。丝域养发要打造出一个全国型的美业新零售标杆,它的最大价值不是门店数量的多少,而是超越传统门店的技术能力、数据能力、物流能力和管理能力。

丝域养发专卖店展示

打响美业C2B供应链的信号枪

近年来,美业达到了30%左右的关店率,已经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的增长型行业,变成低出生率、高死亡率的高竞争行业,产业升级和结构性转型已迫在眉睫。

消费者越来越追求品质性、健康度以及便利性,供应链上游制造商从产品化向服务化转型已经成为共识,在这样的C端消费需求升级、B端供应模式转型的趋势中,丝域养发通过供应链改造,从消费者需求出发打造C2B模式。

“优质、保真、低价”是丝域养发吸引顾客的砝码,而它却离不开供应链的支撑。在上游,丝域养发拥有及时响应的柔性供应链。比如,亚什兰全球实验中心就是丝域养发多年的合作伙伴,依托其先进的生物科技,在生发、乌发、洗护等产品研发上取得了突破性的创新与升级,并设立了丝域头皮研究中心。除外,丝域养发2万多平方米的食品级自动配料化妆品工厂,使供应链的运转更为高效。

在供应链的下游,一方面通过门店管理系统,聚集透明、精准、快速的市场信息,进行产品定位、定价、服务流程等策划,支持准确开发出符合市场未来需要的好产品;另一方面,通过门店的体验服务和信息化管理,确保消费者满意度。

掌握用户需求是第一步,不同于冷冰冰的制造业,丝域养发的C2B不仅仅是数据导向和定制化生产,还是员工、会员以及门店三个维度的结合。更重要的是,丝域养发可以通过系统输出的模式,既是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人、货、场服务,更是通过技术赋能与供应链赋能,构筑起新零售的底层架构。

陈英燕在美业大集上讲解丝域C2B供应链管理体系

除了在线下门店发力,今年双十一丝域养发在淘宝、京东的官方旗舰店也在紧锣密鼓准备着,但丝域不仅仅是“卖货”,而是正在探索一种独具一格的“服务+产品”的电商逻辑。

目前,丝域线上渠道与线下门店的人群,交叉率只有8%-10%,丝域养发打通线上线下,将意味着对商品结构的多元补充和优化,覆盖和服务到更多的人群,更是全面整合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完成养发产业的供应链闭环。

所有的竞争都是供应链的竞争,丝域养发敢在美业第一个提出C2B供应链改造,离不开小步快跑的创业精神、链接产业上下游的企业实力和看清未来趋势的自信。如今,这个年营收规模20亿的独角兽,正在养发行业这个蓝海里奋力遨游。

-END-

商界新媒体 胡二伙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