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醫藥分業、處方外流等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政策的深入,執業藥師在社會和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和定位開始顯現。預計2019年,執業藥師將進入質量提升階段。隨着國家對藥學服務和藥品安全越來越重視,執業藥師資格含金量越來越高,對其能力與學歷的要求也將逐漸提升。

四件事將會成爲2019年執業藥師發展的重點

調整准入門檻

2018年,我國具有執業藥師資格證書的人員接近100萬人。自執業藥師列入全國專業技術人員36項准入類職業資格以來,是否、何時調整准入門檻就一直是考生關注的話題。

在現行政策下,執業藥師總量可能相對充足,但是結構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平衡,主要是鄉村間、零售連鎖與單體藥店間、醫院與社會藥房間的不平衡。另外,相比“健康中國”的政策需求,執業藥師數量還遠遠不足。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調整2019年執業藥師准入門檻,需要考慮結構方面的不平衡以及“健康中國”長遠的政策需求,可以考慮對不同地區、不同藥店的執業藥師進行分類管理。所以提升考試准入門檻也需要慎重,需要等到時機成熟時再將門檻提升,還未提升准入門檻的這段窗口期就是廣大考生考取證書的良機。

職業資格與職稱對接

由於執業藥師的實質作用在社會中還沒有完全顯現出來,因此,不太可能按執業藥師的能力定價。在這種情況下,如何使不同能力的執業藥師的待遇有所區別呢?

2017年1月印發的《關於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意見》提供了一種解決思路,即“專業技術人才取得職業資格即可認定其具備相應系列和層級的職稱,並可作爲申報高一級職稱的條件”。按該文件精神,職業資格和職稱銜接需要在3年內完成。

另外,2016年10月底發佈的《關於激發重點羣體活力帶動城鄉居民增收的實施意見》,提出“建立職業資格與相應的職稱、學歷可比照認定製度”,也就是取得執業藥師可以等同於某些職稱、某些學歷。

但是,限於上述政策尚未細化,離具體落地還有一定距離。

設計合適的實訓模式

隨着公立醫院改革的推進,醫藥市場其實已經開始發生變化,國內外製藥企業已經開始佈局藥品零售市場。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國外部分製藥企業開始和藥品零售連鎖企業合作開展慢性病管理、藥品治療管理等業務,從原來以“產品”爲中心轉向以“服務”爲中心,以應對變化迅速的醫藥市場。

2019年,政府有可能開展執業藥師實訓培養,借鑑2018年醫藥市場中新出現的慢性病管理、藥品治療管理的新模式,以此提升執業藥師的藥學服務能力,並在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中創造價值。

推進藥事服務費

2017年醫院藥師藥事服務費政策有一定進展:7月,國家衛計委發佈了《關於加強藥事管理轉變藥學服務模式的通知》,明確了藥事服務是診療活動的重要內容,從而爲醫療保險支付藥事服務費進行了政策鋪墊。

然而,推進社會藥房領域的藥事服務費並不容易。因爲社會藥房的收入主要來自於患者自付、醫療保險的個人賬戶支付,而患者自付是市場行爲,政府不宜干預,醫療保險個人財戶對社會藥房的支持力度還不夠。

在這種情況下,社會藥房領域的藥事服務費政策的推動就要依靠(執業)藥師協會、各種行業協會的力量。由於執業藥師的作用目前還不明顯,預計2019年此項工作進展的可能性不大。

預計2019年執業藥師准入門檻提升、加強“掛證”檢查、執業藥師實訓培養等政策有可能會取得進展,執業藥師職業資格與職稱對接有可能會得到推進,社會藥房藥事服務費政策還需要一定時間醞釀。

可以肯定的是,執業藥師未來的發展一定取決於這個職業在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未來醫藥市場中所創造的價值,提升藥學服務能力仍然是當前最重要的事情。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