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5月25日拂曉(也有史料記載是4月25日),侵佔河北省博野、安國、定縣、蠡縣的日寇一共2000多人包圍了博野縣的北塔村。那一天,抗日軍隊冀中九分區三十三團的一個營剛剛進駐村中。

日寇的槍聲一響,白塔的人們就明白了,這叫“拂曉包圍”,這一天,日寇在半夜裏躲過了抗日軍隊的崗哨,把整個村子包圍得裏一層外一層。

戰鬥開始了,抗日軍隊的官兵們迅速將部隊拉到村邊與日寇接上火。而村裏的由老百姓組織的遊擊小組也全部集合起來,他們決定要幫助自己的部隊打跑日本鬼子。於是,他們也拿起“單打一”的土槍,到村子邊上去迎接敵人。

這就是根據地的人民,他們很多人不在乎自己的生死,只希望能通過自己的犧牲打跑日本鬼子,這種思想在現代也許讓有些人覺得難以理解,但是在那個時代,在家破人亡的時候,信念比生命重要多了。所以日本人在很多淪陷區裏,只能控制着城市,對農村他們一點辦法都沒有。所以只能用一次次的掃蕩和屠殺來恐嚇抗日軍民。

在村子邊上,戰鬥在激烈的進行着,日寇佔着人數和火力的優勢向抗日軍民發起了一陣又一陣的進攻。我們的勇士在做拼死反抗,日本人一片一片倒下,我們的戰士也一個一個的犧牲了。

在敵強我弱的時候,打這樣的遭遇戰不是游擊戰的原則,於是戰士們組織起來打算突圍,衝出去,可這是日寇策劃很久的陰謀,他們早就把白塔村鐵桶似的圍了起來,哪能輕易就讓抗日戰士們衝出去。

衝不出去,那麼就沒有了生的機會,戰士們也都想開了,他們都做好了犧牲的準備。當然,既然抱着一死的決心,那當然不能白白送死。他們是戰士,戰士犧牲在戰場上是光榮的,但是在他們犧牲之前必須要讓敵人先死亡。

一粒子彈,一個人!這是戰士們臨死之前的最後要求。戰鬥非常慘烈,戰士們一個接一個的倒下了,他們的鮮血染紅了白塔村周圍的土地。這場戰鬥從早晨一直打到了傍晚,打了將近十二個小時,抗日勇士們終於堅持不住了,當然不是因爲他們的身體意志堅持不住,而是他們沒有子彈了。

槍聲不響了,日本人衝進了村子,這個時候有個別沒有犧牲的戰士已經分散到了各個巷子中,他們在尋機給日寇最後的一擊。有一名戰士,史料上竟然沒有留下他的名字,他帶着最後的三顆手榴彈,躲在一間房子的門後,等着日寇來搜索。

日本人推門進了房子裏,他引燃手榴彈撲向敵人,“轟”的一聲,他把自己炸得粉碎,而他這最後一炸,也殺傷了15個日寇。對於這個成績,老兵想我們的戰士應該可以含笑九泉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