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永萍

中國婦女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0月30日至11月2日在北京召開。全國三八紅旗手、雲南省第二人民醫院超聲科主任陸永萍作爲雲南省省級衛生系統唯一代表出席了此次盛會。從醫近20年,“醫者父母心”是陸永萍的人生座右銘。

1991年,陸永萍以較好的成績考入了同濟醫科大學臨牀專業,1996年以優異的成績大學畢業。

大學畢業時,她有條件選擇留在學校或北上廣等好的醫院,但是懷着對家鄉的眷戀和熱愛,陸永萍放棄了優越的條件與平臺,毅然回到了雲南,並且到了當時基礎條件並不好的雲南省第二人民醫院。

如果說來到雲南省第二人民醫院是出乎預料的,陸永萍對專業的選擇更是出人意料。

上世紀90年代,在雲南省內的各級醫院中,超聲專業無論是技術發展還是平臺建設都非常落後,診斷技術的滯後,使得這個專業的技術含量極低,並嚴重製約着臨牀的發展。

當時,人們大都不理解作爲重點大學畢業的她爲什麼會選擇這種“輔助科室”去工作,機會和發展必定不如臨牀醫生。而陸永萍,則看重了超聲醫學專業的發展前景和無人“拓荒”的優勢。

陸永萍的選擇是正確的。隨着現代醫學影像技術的發展,超聲技術越來越受到業內人士的關注和重視。 2002年,陸永萍所在的科室由“B超室”更名爲“超聲影像科”,標誌着一個獨立學科的形成。

20年的執着追求和心路歷程,使她在超聲醫學領域漸漸嶄露頭角。2001年,她通過努力再次考回母校,並且如願以償攻讀超聲專業的碩博連讀研究生。因爲有了目標與方向,她更懂得珍惜。2006年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博士學位。當時國內超聲專業的博士還不多,作爲同濟的博士,國內、省內許多大醫院向她伸出了橄欖枝,而她又一次選擇回到了雲南省第二人民醫院。

作爲雲南省第一個超聲醫學專業女博士,醫院給了她更多的發展空間與平臺,使她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超聲醫學事業中。

超聲醫生與其他醫生相比,成才週期長,能夠脫穎而出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大部分醫生都是幕後英雄,但是,卻承擔着臨牀醫生的“眼睛”和“探針”的重任。尤其是隨着現代診療技術的發展,超聲診斷更成爲了臨牀診療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無數患者的痊癒,都無不凝結着超聲醫生的辛勤與汗水。

“醫者父母心”,看見自己的病人能夠被準確地診斷、治癒,健康地走出醫院,就是陸永萍最開心的時刻。

有一次,陸永萍生病了,發高燒,夜裏剛剛睡去,急診電話卻響了。一個心內介入手術後的病人出現了心包填塞,情況異常緊急,她毫不遲疑地趕回了醫院,與心臟科醫生配合,引導心包穿刺引流,並持續監測,直到病人轉危爲安。等所有工作結束,已經天亮了。

20年來,陸永萍爲雲南省、尤其是邊疆地區培養了大量的醫學人才。她積極主動投身各項婦女公益活動,經常到基層進行會診、義診及醫學知識講授,並參加人文關懷活動,進行正能量傳播,爲雲南省尤其是邊遠地區的婦女身心健康作出了積極貢獻。

多年的汗水與淚水,沒有白流, 陸永萍先後入選雲南省醫學領軍人才、雲南省中青年學術和技術帶頭人,獲得了雲南省有突出貢獻的專業技術人才獎、全國三八紅旗手、雲南省三八紅旗手、雲南省巾幗建功標兵等榮譽稱號。

雲南政協報投稿郵箱

基層政協稿件請投郵箱:[email protected]

公、檢、法、行政司法相關稿件請投郵箱:[email protected]

文史、文學、鑑賞等副刊類稿件請投郵箱:[email protected]

新媒體部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識別關注我們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