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在由中國需獸醫學會動物微生態學分會主辦、華南農業大學、中山大學、溫氏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承辦、《農財寶典》新牧網作爲承辦媒體承辦的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動物微生態學分會第五屆第十三次全國學術研討會上,華南農業大學副教授張琳作了《腸道微生物代謝產物對脂質代謝的調控及機制研究》主題報告。

華南農業大學副教授張琳

我國仔豬存活率偏低。據農業部消息,2016年我國新生活仔豬8.79億頭,出欄肥豬6.92億頭,死亡1.90億頭;其中1.52億在斷奶前後死亡或者淘汰,經濟損失高達240億元。

張琳表示,仔豬體脂沉積不足是影響仔豬新生期存活的重要因素。其試驗前期結果表明,低體重初生大白仔豬皮下脂肪厚度顯著低於平均體重仔豬。那麼,脂質代謝是否受營養調控呢?對此,張琳作了相關試驗探索。

張琳的試驗結果表明,短鏈脂肪酸對機體脂質代謝與沉積、腸道健康有調控作用,組蛋白去甲基化酶LSD1是機體脂質代謝調控的關鍵因子。纖維和其腸道微生物酵解產物丙酸可以直接作用於腸上皮細胞,提高AMPK磷酸化和LSD1表達,從而提高脂解作用關鍵基因ATGL等的表達,增強腸上皮細胞脂解作用,降低細胞內的脂質含量,從而降低機體的體脂率。

而多胺代謝關鍵酶Spermidine/Spermine N1-Acetyltransferase(SSAT)通過調控多胺代謝速率調節機體脂質沉積,是介導免疫和脂肪產熱的關鍵因子。脂肪組織中SSAT通過調節多胺代謝速率而調節產物ROS含量,同時促進脂肪產熱和免疫反應,進而調控機體脂質沉積。

南方農村報、農財寶典、新牧網原創稿件文圖,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嚴禁轉載、摘編或建立映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編輯部電話020-83003429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