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思想網

一起分享教育的點滴!

關注

昨晚,意大利奢侈品牌Dolce & Gabbana(以下簡稱D&G) 原定於在上海舉辦的大型時裝秀“The Great Show”,因設計師涉嫌辱華而遭到全民抵制,最終被迫取消。

隨後300名中國模特、40多位明星藝人、KOL集體在社交平臺發起「Not Me」行動,堅決反對辱華行爲。

據環球時報報道,事情的起因是D&G拍攝的一段宣傳片。該視頻把中國傳統文化與意大利經典飲食相結合,標題爲“起筷喫飯”。

宣傳片裏充滿着對東方文化的誤解和貶低,片頭故意用錯誤發音讀出品牌名,還夾雜着對東方人的各種暗示。模特用奇怪的姿勢,使用筷子喫所謂的“意大利美食”:

D&G宣傳片裏模特用奇怪的姿勢,使用筷子喫所謂的“偉大的意大利美食”。

看這起筷的姿勢,就已經犯了中國的禁忌。在筷子的用法中,不能“刺筷”和“別筷”。顧名思義就是將筷子當成叉子和刀子,去扎着夾菜和撕扯食物。

而整個視頻中,模特還做出在空中揮舞筷子,將筷子對着鏡頭的動作,這是“指筷”,也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爲。

D&G宣傳片裏模特用奇怪的姿勢,使用筷子喫所謂的“偉大的意大利美食”。

對筷子乃至中國文化的理解神形皆失,引來衆怒,D&G這一波做法,可以說是自取其辱。

筷子,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李政道曾這樣給筷子定位:

中國人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就發明了筷子。如此簡單的兩根東西,卻高妙絕倫地應用了物理學上的槓桿原理。筷子是人類手指的延伸,手指能做的事,它都能做,且不怕高熱,不怕寒凍,真是高明極了。

筷子雖不起眼,卻能登大雅之堂。1972年尼克松訪華時,便展示了用筷子夾菜的動作,更是“一筷泯恩仇”落實了中美建交協議。

1986年伊麗莎白二世訪華時,熟練使用筷子喫龍眼的照片,成爲英國報紙的頭條。

對於筷子作爲餐具的妙用,更是不勝枚舉。

涮火鍋

剝開莧菜夾起中間最軟嫩的部分

剝玉米

卷花捲

筷子和武術一樣,都是中國的國粹

筷子在使用的時候,講究配合和協調,蘊藏着中國太極和陰陽的理念。太極是一,陰陽是二;一就是二,二就是一;一中含二,合二爲一。這是中國人的哲學。

這一特殊原理同樣也運用在了中國的武術當中,筷子兼具了武器的功能,既能攻又能守。

上世紀80年代,秦沛、姜大衛、爾冬升三兄弟炮製的無厘頭喜劇《貓頭鷹》裏,衆人用筷子鬥法已經相當厲害。一來一往常常能讓人看得拍案叫絕,別有一番味道。

電影《貓頭鷹》片段

近幾年大火的《功夫熊貓》中師徒倆鬥筷設計則更上一層樓,成爲經典橋段之一。(D&G真的應該跟好萊塢學學對中國文化的理解…)

功夫熊貓片段

筷子是餐具,更是文化 點擊邊框調出視頻工具條

 

一雙筷子,承載着中國人的情感和記憶。

視頻來源:2015年春晚的暖場視頻《你真的懂用筷子嗎?》

莫言筷箸小,日日伴君餐,千年甘苦史,盡在雙筷間。——馮驥才”

中國的古詩文中對筷子的描寫比比皆是。

筷子是餐具,更是文化,它展示着中國人的個性,承載着啓迪、傳承、明禮、關愛……

著名作家、收藏家 馬未都 曾談過用筷的講究:

中國人拿筷子,不能拿在前半部,要拿在三分之二的位置,不然會有一種窮酸樣。

拿筷子應該是平行的,筷子只允許尖的部分相碰,其他任何地方都不許碰。如果你不會拿筷子,一定是把筷子捏在一起去拿。

不能越過圓桌的中線去夾菜;筷子不齊切忌在桌子上掇,不能嘬、敲碗碟、插在飯上。

圍坐一桌喫飯,不只是自己喫飯,還得照顧別人的感受。所以有儘量用筷子不動手、給人夾菜用公筷的禮節。

……

所謂見微知著,大抵如此。

圖片來源:文化節目《觀復嘟嘟》

筷子雖小,卻承載了上千年的中國文明,默默滲入了中國人的生活串聯起了中國人的人生百態。

D&G們,可以不懂筷子,但請做到尊重。

插播小通知:

微信又雙叒叕改版了

如果您想更方便地找到【教育思想網】

可以把我們“設爲星標

步驟很簡單

推薦閱讀:

知乎高贊: 人生中最重要的三種能力,讀書學不到

回頭再看金庸先生的作品,才發現這是一本失傳已久的教育真經!

魏書生:教育孩子最省力的辦法,就是看到孩子心靈深處的兩個自我

幾個空蕩蕩的專科教室改變不了“小海”們的命運…

橫斷大山裏的學前教育“最後一公里”

李鎮西:宣傳中高考佳績不要吹得太離譜了,每個學生都應該是學校的驕傲

農村孩子最大的痛,是教育獲得的城鄉差異!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