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最美鄉村教師】堅守在鄉村 用愛播撒希望 興城華山鎮九年義務制學校教師侯俊芝的故事

權威·貼心·維權

點擊題目下方藍字關注葫蘆島晚報

晚報新聞熱線13019984321

她是興城市偏遠山區的鄉村教師,今年42歲,自從1999年朝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化學系畢業後,一直從事教育工作;她是興城優秀教師、葫蘆島優秀班主任,精通化學、地理、計算機方面的教學;她當園丁培育百花,是孩子們口中的侯媽媽。

她就是興城華山鎮九年一貫制學校教師——侯俊芝。

棄都市繁華 擇鄉村教學

侯俊芝在大學即將畢業實習期間,由於成績優秀,就有多家大公司伸出了橄欖枝,是留在繁華都市當白領,還是回到鄉下當教書匠,她也曾有過猶豫,但是一封家書讓她選擇回到了大山。

她對記者說,她出生於農村,是父母的驕傲,是村裏人的自豪。抉擇之時,父母一封問候的家書,讓她毅然選擇了回到家鄉。爲了讓更多大山中的孩子走出來,她願意當這個人梯。

現在回首,她更加覺得當時的選擇是正確的,大城市少了她沒有變化,而大山裏有了她卻多了份生機。

從2008年至今,由於家裏搬遷,她每天早晨6點從市裏坐車到興城華山鎮學校,風雨無阻,工作更是兢兢業業,勤勤懇懇。付出就有回報,而她也收穫了累累碩果。

研究教學法 育人先育己

有句話說,三尺講臺就是每一位爲人師者的舞臺。從走上講臺的那一天起,侯俊芝就下定了決心:要幹,就要好好幹!無論是對工作還是對學生,她都有着強烈的責任心。

剛到華山鎮九年一貫制學校時,由於教學資源緊缺,她服從組織分配,一人教多科,從頭開始鑽研計算機教學和地理教學。由於從事的教學與專業不對口,侯老師的職稱評定總是與她擦肩而過。

2016年,職稱評定又與她無緣,有人說:“你看你,幹多好有什麼用,職稱晉不上,工資比人家少那麼多,圖什麼啊?”

面對這些,她笑笑,說已經很幸運了,已經晉中級了啊,有許多人還在忙……就是這樣,不富裕的她沒有因此而一蹶不振,而是在教育這條漫漫長路上繼續上下求索。畢業後,雖然一路風雨,卻始終無悔,她用一片丹心在教育的花園中默默地耕耘。

從2009年開始,接連幾年獲興城優秀教師稱號;2009年發表論文《培養學生興趣,激起學習化學的浪花》獲國家一等獎;2015年被評爲葫蘆島市優秀班主任;興城初中班主任中心教研組成員;2013年《多變的情緒》一課被評爲國家級優質課;2017年在《中學生報·教研週刊》發表論文《探究式學習在化學課堂中的應用》並獲得一等獎。

助學生自信 雛鷹已起飛

教育的花園,不可能百花齊放,總會有那麼幾棵奇花異草。在她教的班級中有這樣一個特殊的孩子——郭凌麗,父親患有重度精神病,母親離家,孩子與父親及爺爺奶奶相依爲命,性格偏執、孤僻。

對她的關注是在一節地理課上,正在講地球運動,有這樣一個小環節,請兩名學生表演地球公轉與自轉,可是全班同學沒有一個學生願意和她合作表演。爲了保護孩子的自尊,侯俊芝特意延長了這個教學環節,讓她自己表演自轉與公轉,結果非常成功,那時,孤僻的郭凌麗臉上終於露出了笑容。

那節課之後,這個孩子對地理特別感興趣,每次成績幾乎是滿分。初二分班,郭凌麗恰好分到了侯俊芝的班級。一次偶然的機會,侯俊芝發現郭凌麗總是在別的孩子走後,把班級、走廊再檢查收拾一遍再走,學生們都說她愛管“閒事”“傻子”。

侯俊芝開始有意識地走近這個孩子,走進這個孩子的內心世界。知道家庭情況後,侯俊芝把她當作自己的女兒一般,週六週日把郭凌麗帶到市裏,陪伴她,給她做好喫的。時間久了,郭凌麗親切地稱老師爲侯媽媽。

郭凌麗思想越來越進步,性格越來越自信開朗,同學們再也不叫她多管閒事的“傻子”。後來,郭凌麗被評爲興城道德標兵,她的事蹟也在葫蘆島電視臺播出,得到社會廣泛關注。目前,郭凌麗在山東大學學習中醫,她說她想讓更多的人少些苦痛。

像郭凌麗一樣,受侯俊芝幫助的孩子還有很多。侯俊芝時刻牢記誓言,不忘初心,爲了明天的孩子,爲了每個孩子的明天,她將繼續砥礪前行!

星標置頂葫蘆島晚報

首先找到我們

↓↓

然後點擊右上角的三個小點,

設爲星標

那樣你就可以在衆多公衆號裏快速找到我們了!

重要通告:

發佈自《葫蘆島晚報》微信公衆號的晚報自產新聞,任何微信公衆號及自媒體不得轉載刊用,否則必將追究法律責任。

《葫蘆島晚報》維權中心主任:楊克

《葫蘆島晚報》維權中心法律顧問:

楊威律師事務所楊青樂

主編:王 巖 編輯:潘笑怡

晚報記者:張宏靜

©葫蘆島晚報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