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多的地方不要去!”這句話似乎已經被360行奉爲金科玉律。彷彿信奉此道的人都能賺得盆滿鉢滿,再不濟,也能避免“踩踏”風險。

那麼,在股市裏,也有“人多的地方風險大”的規律嗎?

“上證e互動”和“互動易”,這兩個滬深交易所的交流平臺,成爲投資者最扎堆的去處。其中最受歡迎的問題是:“貴公司目前的股東人數是多少?”看來,都希望自己成爲少數派啊!

最近,民生證券策略研究員楊柳整理了2002-2018年上市公司的股東人數季度變化情況,研究了股東人數與未來收益率的關係,我摘錄其中部分結論如下:

在不做行業或市值中性化處理時,股東人數增長率越高,未來收益率越低

行業的季度股東人數同比增長率越高,未來一個季度左右收益率越低,即使考慮財務報告的滯後期,該關係仍然存在。

流通股股權集中度高的行業,未來一個季度左右收益率更高。行業的股權集中度具有較高的穩定性,因此股權集中度高的行業長期有穩定的更高的回報率。股權集中度高的行業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更高,表明機構投資者在市場中的長期回報率高於個人投資者。

興業證券在研報《從股東人數變化真的能洞察主力操作?》裏面,也得出過類似的結論:戶均持股數越大,股東戶數越少,也就是說股東人數減少的股票組合表現更好

不過,股東人數的披露是一個短期刺激的行爲,對長期走向的影響,可能並沒有那麼大。中信建投的丁魯明老師,曾以公司披露股東數量減少超過5%作爲一個事件,統計結果顯示,公告日後絕對收益明顯,但相對收益較低

這意味着,從長期來看,還是要回歸到基本面。簡單想想也是,如果光看股東人數就能穩定盈利,投資是不是太easy了?大家天天研究得兩眼發黑,還有什麼意義呢?所以說,股東人數只是衆多參考指標之一罷了,還要參照很多其他指標。

比如,丁魯明老師還得出一個結論:在股東數量下降比例最大的股票中,ROE(淨資產收益率)較高的股票,未來一個季度的收益,要明顯好於ROE低的股票,且這種效應自2003年以來一直十分穩定。除此之外,ROE較高的股票,也能夠一直穩定跑贏基準組合。

綜合來看,研究員們給出了2點建議:

1.股東人數變化和戶均持股變化這兩個反映持股集中度的指標,可以部分反映主力資金的操作動向。相比股東人數減少而言,更傾向於建議投資者儘量迴避股東人數增加的股票

2.在籌碼最集中的標的當中,業績仍然是超額收益的主要來源。業績好纔是王道

資料來源:

《股東人數及其變化對選股、行業配置與大勢研判的意義》民生證券2018.10.08

《從股東人數變化真的能洞察主力操作?》興業證券2016.7.6

《股東數量變化因子的有效性分析》中信建投2017.9.21

聲明及風險提示:以上券商觀點不代表萬家基金的觀點,亦不作爲任何投資建議及法律文件。投資人購買基金時候應詳細閱讀該基金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說明書等法律文件,瞭解基金基本情況。基金管理人承諾以誠實信用、勤勉盡職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