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村屏山,村北有座狀如屏風的高山,因此而得名。又因古建制屬黟縣九都,村中多爲舒姓聚族而居,故又名九都舒村。清朝詩人餘逢辰曾揮毫爲它:“青山列畫屏,雨餘翠欲滴。秋葉更春花,紛披似錦織。”

村口處,一條斜坡和一條並排的青石階齊刷刷的向村內延伸開去。小孩被媽媽牽着手,“噠噠噠”的向前跑去。繁盛的花朵並未受到秋冬的摧殘,爭先恐後的從一側的白牆裏探出腦袋,與遊人問好。

幾級石階因水粉的不經意點綴,披上多彩的外衣顯得格外耀眼。

不遠處,青黃葉子掩映處的七彩門樓——舒光裕堂的九檐門樓引得遊人紛紛駐足拍照。不同於一般的徽州門樓,它最大的特色是高浮雕、五彩色,這在徽州祠堂中是獨一無二的。門樓飾以玻璃彩雕八仙、羅漢、福祿壽等人物塑像300餘尊以及衆多花木鳥獸。大門兩側八字照壁雕刻青松白鶴、翠柏雪鹿五彩浮雕吉祥圖,清晰可辨、呼之欲出。

這座門樓不僅富麗堂皇,其背後還有段感人至深的孝道故事。明萬曆年間進士舒榮都在外爲官,因擔心父母在村中無人照顧,便把自己的妻子留在家中盡孝。後其因多次彈劾魏忠賢而被迫害致死,平反後,崇禎皇帝下旨爲其修建了九檐門樓。九檐門樓擁有一長八短九個飛檐,是封建社會宗族祠堂的最高規格。如今,“孝道”也並未被舒氏遺忘,被寫進舒氏的家規家訓中,壽宴成爲村民最隆重的家宴。

屏山舒氏是伏羲九世孫叔子的後裔,定居於屏山已有1100多年的歷史。目前,村內保存有光裕堂、成道堂等7座祠堂,明清民居200餘幢。

栩栩如生的徽雕認真地展現着自己的精緻,斑駁的牌匾深情地講述着滄桑與歷史。輕撫木雕,燭光中那個低頭認真挖刻的樸素木匠的身影漸漸清晰,一邊雕刻一邊在輕訴他引以爲傲的手藝活。漫步於青石板路,猶然可聽不絕如縷的吆喝聲,猶見當年市井之繁盛。推開大門,東瓶西鏡安然放置,坐於椅上,笑看孩童嬉戲、男女主人相敬如賓。

屏山是藝術界頗負盛名的寫生基地。學生拿着畫筆,認真在紙上描繪,或站或坐,一抬頭,支開的窗柩旁也倚着聚精會神寫生的學生,鉛墨在筆與紙的摩擦中漸漸地成了一幅幅優美畫卷,不遠處藍天白雲,白牆黛瓦、飛檐翹角。

隨處可見的還有慵懶的狗,四肢伏地,一動不動,只留一雙眼睛間或瞥着過往的行人。

吉陽溪蜿蜒逶迤,穿村而過,青磚灰瓦的民居祠堂和前店後鋪的商鋪夾岸而建,十餘座各具特色的石橋橫跨溪上,儼然一幅古樸的潑墨江南畫卷。

九都舒村,四季皆景。春風細雨,桃花水漲;夏日納涼,柳垂揚鬱;秋夜賞月,水映橋動;冬季踏雪,竹翠筍萌。來到屏山,推杯換盞中回憶青春,搖晃的咖啡勺中訴說衷腸,與懶到躺在地上回應你的示好的狗狗玩耍逗趣,抑或是純粹的在“小橋、流水、人家”徽州韻味中消磨時光,滋養於深耕於茲的濃厚孝文化中,不管怎樣,都甚好。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