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大盛魁用厚重歷史“擦亮”對外知名度

圖爲古色古香的呼和浩特市玉泉區大盛魁。玉泉區官方供圖

中新網呼和浩特11月17日電 題:大盛魁用厚重歷史“擦亮”對外知名度

中新網記者 李愛平

雕樑畫棟,古色古香,遊人不絕,偶爾還能看到身着布衣的“駝夫”拉駱駝吸引遊客的畫面……

被外界稱之爲“大清第一商號”“亞洲最早創立二權分離的股份制公司”的大盛魁正在用厚重歷史“擦亮”對外知名度。

事實正是如此,五天前中國知名導演王新民與企業家馬雲在香港就電視劇《大盛魁》的播出情況進行了交流。

“三百年前的大盛魁就類似如今的阿里巴巴。”王新民17日對記者回憶說:“馬雲對大盛魁的歷史很感興趣,電視劇播出前要送馬雲一套影碟。”

圖爲古色古香的呼和浩特市玉泉區大盛魁。玉泉區官方供圖

坐落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玉泉區的大盛魁深受遊人喜歡,大盛魁博物館館長張書平表示,“其獨特的歷史是很多外賓們最樂於關注的。”

“步八千里雲程披星戴月,集二十二省集貨裕國通商”。記者在現場看到,曾爲大盛魁商號的大門門聯如今在大盛魁博物館門外被“復原”,同時被“復原”的還有曾由清康熙皇帝第十代孫愛新覺羅啓鑲題寫的“大盛魁”牌匾。

爲了讓衆多中外賓客能夠深入瞭解這段歷史,該博物館內還設置了旅蒙商文化展示區,向遊人“講述”着大盛魁旅蒙商創造的商業傳奇,以及老歸化城(今呼和浩特)旅蒙商的歷史足跡。

此外,該博物館內還有黎元洪、袁世凱爲大盛魁的題詞“功德蓋塞”“拱衛綏遠”。

在大盛魁博物館中,前來遊玩的賓客們還可瞭解到大盛魁創立的中國品牌茶―“川”字牌磚茶的歷史。

在過去的三年中,當地官方着力打造的大盛魁文化創意園區,已經初見成效,園區內的餐館、茶社、相聲表演等,已經成爲外來賓客來呼和浩特遊玩時必去的“文化地標”之一。

從深圳來的遊客宋清輝說,來到這裏,就像瞬間回到二百多年前的歷史中一樣。

呼和浩特市玉泉區宣傳部副部長田金有告訴記者,即便是在冬季,這裏仍然有俄羅斯、蒙古國等國的外賓造訪。近年來被“復原”的大盛魁,愈來愈顯現出其獨特的“國際範兒”。

曾在呼和浩特設立總商號的大盛魁,是清代山西人在清康熙年間開辦的對蒙貿易商號,鼎盛期有兩萬多峯駱駝,近千頭藏獒護衛犬。他們沿着草原絲綢之路,開啓了二百多年的國際邊貿和國際生意。

“作爲對蒙貿易的商號,大盛魁活動地區爲烏里雅蘇臺、庫倫(今烏蘭巴托)、俄羅斯恰克圖及中國內蒙古、新疆等地。其交易主要物品爲茶葉、日用品、藥材。”作家鄧九剛對記者介紹說,“大盛魁在1929年歇業,直到近年來纔在當地官方、學界、企業界的逐步推動下得以引發外界持續關注。”

一個有趣的事實是,讓大盛魁再次爲世界各地所關注的“先行人”正是鄧九剛本人。

作爲土生土長的呼和浩特人,鄧九剛在1987年前後寫出了中篇小說《駝道》,並在隨後創作了長篇小說《大盛魁商號》。

“小說《駝道》發表後,山西電視臺和北京電視臺聯合攝製了32集電視劇《駝道》。”鄧九剛告訴記者,該電視劇在美國、蒙古國播出後,反響強烈,可以說,這是大盛魁最早產生的“國際文化現象”。

圖爲古色古香的呼和浩特市玉泉區大盛魁。玉泉區官方供圖

中新網記者瞭解到,《駝道》《大盛魁商號》這兩部小說的誕生,迅即在中國形成了關注大盛魁的熱潮。大盛魁商號的後裔們開始辦公司,並註冊了大盛魁的商標;知名導演王新民購買了《大盛魁商號》的電視版權並在隨後進行了拍攝;當地官方也在此後開始打造大盛魁文化創意園、文化旅遊區。

鄧九剛告訴記者,如今在呼和浩特大盛魁文化旅遊區門前矗立的“中蒙俄茶葉之路旅遊聯盟”紀念碑,已經直接介入到中蒙俄茶葉之路的旅遊業當中,爲蒙古國、俄羅斯旅遊界人士所重視,也被國內旅遊界人士所關注。

鄧九剛說,從2012年迄今召開的多屆中蒙俄“萬里茶道”市長峯會,他作爲嘉賓亦多次出席,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大盛魁的國際知名度。(完)

責任編輯:虞鷹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