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紅霞

“病人是演的,診斷是假的,病房是空的……”這樣的情節竟然在現實生活中上演着。

日前,央視曝光了瀋陽市兩家定點醫療機構騙保事件。據調查顯示,每天都會有面包車將等候的老人集中送往醫院,在沒有做任何檢查的情況下,就被醫院確診成了各種疾病,安排住院。在醫院一天除了喫飯、聊天、外出購物外,沒有任何治療行爲,但醫療費用已經產生。

事實上,醫保套現早已是“舊聞”,類似騙保新聞屢見不鮮,其套取手段也是五花八門,如開具“陰陽”病歷造假,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弄虛作假,醫療、病人、醫藥銷售人員建立“攻守同盟”等。

而上演這些戲碼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通過醫保“騙錢”。按照醫保相關規定,退休人員在一級醫院住院享有97%的報銷額度。這些“病人”每次住院產生的上千元醫療費用基本都是醫保資金買單,醫院營收上去了,成爲主要獲利者;同時那些“病人”,每天有專人接送,跑跑腿就能拿到300元左右的返款。

“住院能掙錢”,這個公開的祕密背後,無疑暴露出醫保基金監管工作存在的短板。

醫保基金是老百姓的救命錢,國家每年投入大量的財政資金進行支持,爲的就是讓老百姓看得起病、住得起院。然而,這些救命錢卻成爲某些機構眼裏的“唐僧肉”,讓本是惠民利民的政策在執行中走調變味。

這種通過各種手段欺詐套取醫保基金的行爲,不僅嚴重損害了參保人員的利益,也會導致國家醫保資金大量流失最終危害醫保制度的可持續發展,必須重拳出擊,加強整治,切實保障醫保基金的安全運行。

想要遏制騙保現象。一方面,要加強監管,利用不定期巡查、抽查、調查等方式,嚴密防控騙醫保行爲的發生,參保人也要加強自身的法律意識,做好社會輿論監督,畢竟醫療基金與每個人的利益都息息相關。

另一方面,必須加大對於醫院騙取醫保行爲的懲治力度,提高違法成本,讓參與騙取醫保行爲的人員付出沉重代價,只有重典治罪,才能斬斷那些伸向“救命錢”的利益黑手。

當然,除了要打擊套保、騙保行爲外,治本之策還是要優化制度設計。騙保把戲之所以能屢屢得逞,根源還在於醫療體制本身。相關部門應完善規則設計,讓監管主體和責任更明確、監管手段和方法更多樣,消除尋租空間,讓法律法規成爲“帶電高壓線”。

“醫保基金是依賴每一個公民維護運行的民生福祉,容不得任何人鑽營牟利。”這個基本底線不可越。

中國產經新聞

經濟成功人士的標誌讀物

新聞拼盤 品味中國

News Collection, Experience & Taste China.

訂閱:cien_offical

微博:@中國產經新聞

投稿[email protected]

講述,你在產經一線的故事

長按二維碼關注

點擊 “閱讀原文” 閱讀中國產經新聞數字版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