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集中注意力

“注意力是知識的窗口”,課上只有集中注意力才能高度有效地吸收知識。如何更好地保持注意力,我們在後面會有專門的章節來講述。

2、積極思考

敢於質疑問難講課是一種雙邊活動,既有教師的講,也有學生的問。學生應大膽地提出質疑,養成提出問題的習慣;我們對教師所講的知識要多問幾個爲什麼,要善於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側面去分析和理解,將問題進行加深和拓寬。只有這樣,才能將知識真正掌握,從而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可以說課堂是一個積極思考的王國。能不能開動腦筋,積極思考,是課堂學習的關鍵。因此,我們在課堂上不能只是張着嘴巴等老師“喂”知識,而應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提高能力。

3、積極參加討論

對老師的提問要勇於回答,積極參加課堂討論,以闡明自己的見解和看法,培養自己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前蘇聯着名教有家蘇霍姆林斯基說: “你首先要把自己培養成善於思考者,你才能體會和認識到學習是-種幸福,是一種智力活動。”

4、抓住學科特點和教師的講課特點

由於每個教師的講課特點不同,我們的聽課方式也應靈活機動。如有的教師語言簡練、重點突出、很少重複,這就要求我們聽課時精力要特別集中;有的教師板書整齊有條理,就應將教師的板書及時記下來;有的教師課堂上的導語和下課前的小結往往都是教材的重點和難點,這就應對他的導語和小結予以高度的重視。

各學科有各學科的特點,聽課要根據各學科不同特點,有針對性地聽講。例如,物理、化學、生物課,經常要演示實驗、放教學錄像、打幻燈片、展示標本模型等,因此,學習這種課程時必須學會“善於觀察,善於動手”。上外語課要敢於大聲朗讀、對話,不要怕講錯,只要敢於張口說,就是學外語勝利的開始;

聽語文課既要注重學習知識體系,又要注重培養聽、說、讀、寫的能力。總之,要把握住各 個學科的不同特點和每個教師的教學風格,纔能有的放矢,才能於重點處下工夫,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5、要做到“五到”

“五到”即心到、口到、眼到、耳到、手到。現代心理學表明,各種感官同時參與活動,對於提高大腦工作效率極爲重要。

6、要學習知識,還要學習方法

同樣的知識不同的人來學就會有不同的效果,關鍵在於學習方法的使用。在課堂上,我們應該向老師學習科學的思維方法,不僅理解老師的講課內容,還要跟老師學習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邏輯思維方法。

7、重視老師的提問

大家可能都有這樣的經歷,上課的時候,老師要求大家舉手回答問題,有的同學則不舉手:如果老師點名來回答,心裏就盼華 着千萬別點到自己。一旦老師叫了別的同學,自己緊張的心情就松地下來,認爲不管別人答對答錯,再也沒有自己的事了。這是 沒有自信、透避學習的一種表現,是十分錯誤的。 老師有問,學生有答, 使全班的教學活動能開展起來,推動同學的積極思維,從而對全班的學習起促進作用。參與回答問題,就參與了班級的學習活動,積極動腦,沒有袖手旁觀,這是一種正確積極的學習態度。題答對了,說明自己學得不錯,答錯了也沒關係。

8、抓住課後總結

也就是說,學完一節課,要及時總結。這節課的學習重點是什麼,哪幾個知識點掌握了,還有哪幾點比較模糊。這樣一來,記憶得到了強化,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及時想辦法補救。課後小結一般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進行:

1、回顧一堂課從頭至尾的過程,這節課主要內容是什麼,老師開頭是怎樣引人的,中間是怎樣引導分析的,最後是如何總結 想歸納的,弄清來龍去脈。

2、合理評價老師的思路。在理清老師思路的基礎上,思索老師用了哪些思維方式,思維過程怎樣。

3、概括出本節課所學知識要點,並將它納人自己的頭腦裏已有的知識結構,以使你的知識結構融會貫通。所以,下課後不要急於去放鬆,用兩分鐘的時間簡單小結一下,會幫助你更好地鞏固剛學的知識。

9、上課不能分心

所謂分心就是指我們在聽課時注意力被別的事情吸引過去,離開了聽課的內容。例如,有個同學上課時思想上開小差,當老師叫他的名字的時候,他竟然沒有聽見,還東張西望,問他的同桌:“ 老師在叫誰啊?”結果引起全班同學鬨笑,真是心不在焉啊。那麼要想克服分心的現象,我們必須首先了解分心的原因。

1、外部環境的無關刺激

這可以說是引起我們分心的主要原因了。例如:教室外體育課上的哨聲,可能會使一些同學 想起了昨天晚上那精彩的足球賽,雖然人在教室裏坐着,心早就跑到足球場上去了;有些外部刺激與我們的安全有關,也引起關心。下陣雨了,同學們都沒有帶雨具,老盼着雨停,因此上課時常向外看。房上掉下一塊土,淘氣的同學小聲說了一句: “地震了!”其他同學心中總是不安。有些外部刺激是無法避免的干擾,如食堂每日定時吹風機的噪音、音樂教室的歌聲,都能使我們無法安心聽課。在課堂上發生的一些事情也會使我們分心,而且影響可能會更大。例如:有的學生不服教師的教育和管理,與老師吵了起來;有的同學間相互說話,使別人無法聽課;在課堂上學生之間 夢 因爲一點小事吵了起來,使老師無法講課;有的學生在聽課時總愛“搭茬”,也影響了其他同學聽課。

2、心理原因

在老師講課中只能根據大多數學生的接受水平講,學習好的清 學生認爲老師講的自己都知道,於是不聽了,等老師講到自己不知道的地方自己也沒有聽進去。學習差的學生聽不懂,也就不聽了。這是由於學生程度不齊引起的分心。有些同學上課了卻忘不了自己曾經經歷過的有趣的事情。例如,有的學生腦子裏浮現出了昨天晚上看的電影的畫面,想到精彩處竟忍不住笑出了聲音,不僅自己不能聽好課,也影響了別人聽課。有的同學在課上總是想自己課下將要做的事情,例如,下午看電影準備和誰一起去;明天球賽,自己應怎樣打才能爲班上爭光。這些期待來臨的事物往往吸引着學生的注意力。

3、生理因素

有的同學沒有喫早點的習慣,第三節課就餓了,怎麼下定決心也提不起精神。有的晚上看電視,直到自己實在支撐不住了纔去睡覺,上課時趴在桌上睡着了,還在做夢,內容竟然是昨天晚上看的電視。當然也有學生體弱多病,到第四節課實在支撐不起來了。同學們,你們上課分心是屬哪-種原因呢?找出原因,自己就容易找到辦法克服了!

聲明:本文來源天津新東方學校,由公衆號《零點高三》排版編輯。本次轉載重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