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这次的发言引发了人们很大的不适感,不少人怀疑:俞敏洪是吃饱撑着了,抛出这个现代版的“红颜祸水”甩锅论?

想要表达的观点引起热议,又不想挨骂,这可是个技术活。如果问俞敏洪错在哪里?我想,他错就错在“用力过猛”。

尽管如此,我发现,他提出的一些问题仍然是值得讨论的。

从俞敏洪的发言来看,他的本意是希望女性改变择偶标准,因为女性的择偶标准会影响社会整个男性群体的行为准则。女性都选择“良心不好只会赚钱的”男人,那么这个社会的男性就会往这个标准看齐。

这不正说明女性的力量权重在提高吗?可见俞老师表达的并不是老一套的“红颜祸水”理论。

只挑一句话来批评是网络惯用伎俩。然而,引起这么大的舆论批评浪潮,要说怪谁,只能怪你自己,谁让你语不惊人死不休呢!

我们来看看俞敏洪的说的话是如何“惊人”的。其中,最刺激女权主义者神经的是“女性堕落说”。他们纷纷追问,中国女性哪里堕落了?要生孩子还要赚钱,堕落从何而来?是不是俞老师身边只能接触到那些少有的“堕落女性”呢?

平心而论,女性择偶观的形成,很明显是受到社会压力的影响,尤其是社会强加给女性的压力。这方面虽然男性压力也大,但方向不同。

但换个角度想,俞老师提醒的对,只是重点错了。

确切地说,女性强则男人强,说的不是眼前的这个男人,而是膝下的下一代男人。

女性强则国家强,这句话是改编自梁启超的“少年强则国强”。当时的中国危机四伏,被列强环伺。但是在那个时代,人们已经注意到女性对社会对家庭的重要教化意义。所以,当时往对面的日本送学童留洋时,就有相当比例的女性。

母亲的素质高、格局大,培养出来的孩子也可能相对素质更高、格局更大。当然,母亲对孩子的教育很重要,并不是说父亲就跟孩子的教育没关系。我认为,“熊孩子”“娘娘腔”的出现和母亲、奶奶的教育当然是有关系,但是爸爸们的责任和干系也是逃脱不了的。

不过回到现实,男人在外打拼事业,在子女教育上花费的时间一般比女人要少。不仅是母亲,奶奶姥姥在现实中对孩子的教育所花费的时间精力也要更多一些。

所以希望大家冷静对待,俞敏洪打比方不恰当,但我相信他本意也许是好的。

关于下一代教育,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其实给了我们不少启示:

我在《个人晋级二十条》中说过:三流的父母做保姆,二流的父母做教练,一流的父母做陪练。培养下一代就是进行人生接力赛,父母既是孩子的起点也是教练,有时还得当陪练。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