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 十月十三

北京秋天的銀杏

我家住在北京西三環外鬧市的一處非商業小區,小區不大但很安靜。一進大門的甬道上有兩排銀杏樹,年復一年,它們的葉子由春天的嫩綠經過夏天的生長,到了秋天就變成了金黃,成熟的累累果實也會散發出特有的味道,到了冬天便休養生息了,光禿的樹枝顯得嶙峋而又灑脫,直到第二年開春又重複着上一年的四季演化,這也許就是成長吧。因爲有了這兩排銀杏樹,我最是喜歡小區的秋天。初秋,走進大門,一眼就能看到在藍天白雲映襯下,那兩排挺拔的銀杏樹上金黃一片,甬道上也鋪上了稀疏的樹葉,忍不住駐足掏出手機拍下畫面作個紀念。到了深秋,甬道上、低矮的冬青等灌木上,都落滿了金色樹葉,便會踩着鬆軟的樹葉,與家人一起散步。有時還會碰到院子裏的野貓家族,懶洋洋地趴在樹葉上,不懼行人沐浴着秋陽。這個季節,即便是在家裏,也願意在六層高的樓上,隔着玻璃窗俯瞰兩排濃郁的金色樹冠。

每到秋天,能代表北京秋色之美的除了成片的紅葉外,就屬銀杏了。京城人趨之若鶩的是位於釣魚臺國賓館東牆外的銀杏大道。據說這裏的銀杏是上世紀50年代末,釣魚臺國賓館改建時種的。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生長發育,如同風華正茂的青壯年富有朝氣和生命力,棵棵株幹端直,枝條蓬勃,摺扇形的葉片精巧、雅俊而又瑩潔,整片林木堅實蔥鬱而又不失莊重!一到深秋,樹上、地上都是一片金黃,在陽光的照射下甚是美麗,讓人陶醉。這裏已成爲北京城區秋季最美的一道風景,是北京觀賞銀杏的一個地標。有帶着家小來賞秋的,有朋友相約來留念的,有拍攝婚紗照的,有扛着長槍短炮不畏辛苦捕捉瞬間美景的,有架着畫版作畫的,甚至還有電視電影劇組來就地取景的。

近幾年京城秋賞銀杏的地方越來越多,如清華北大等各校園,園博園、地壇東門等各公園,北辰大街廣場、西單文化廣場等各廣場,還有不少街道兩邊、小區裏……都有銀杏的身姿。 年年秋賞銀杏,成了一種習慣,習慣於觀看銀杏葉子在整個秋季逐漸變幻色彩、紛紛落下的美麗,就如同每天上下班、喫飯、睡覺一樣自然,成了京城人的期待。有一次出差,隨手帶了一本用作路上打發時間的科普小書《種子的故事》,無意間看到書中對銀杏的介紹,便引起了極大的興趣,從此,這種在北京隨處可見、平時熟視無睹的樹種,在我眼裏被賦予了新的意義。

《種子的故事》由英國生態學專家喬納森·西爾弗頓所著,他從專業的角度介紹了最早的種子植物出現在泥盆紀,距今約3.6億年,流傳到現在的物種就包括了銀杏。就是說,遠在人類誕生前,銀杏就已經生活在地球上了,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樹種,難怪被稱爲植物界的“活化石”。試想一下,從遠古地老天荒萌芽的一粒種子,經過無數次滄海桑田的變化,曾經稱霸地球的恐龍都遭到了滅絕,但它依然幸運地、頑強地活了下來。一棵普通的銀杏竟帶着這麼古老的信息,按照達爾文適者生存的原理,進化到今日應該是最完美的呈現。 正因爲有了極強生命力,1945年廣島原子彈爆炸中,有一棵銀杏距爆炸中心地點只有1.1公里,但仍然倖存了下來。在我國不僅是北京,長城內外、大江南北,不論平原、丘陵、海島和山地,都能生長良好,世界各地的花圃和公園裏也都見得到這種植物。適應性如此之廣,爲許多樹木所不及。

銀杏最早是一位西方植物學家在中國的寺廟發現的。早到什麼年代,《種子的故事》一書中並沒有具體說明,但據文獻記載,三國時期銀杏就已盛植於江南,漢代出土的文物中也有銀杏圖案的石刻,宋代則遍及中原,可見栽培歷史之悠久。 北京作爲古都,不僅種植有很多銀杏樹,而且年代堪稱久遠,樹齡在千年左右的老銀杏,至今還巋然屹立在一些寺廟院內。位於西北郊的潭柘寺是北京最老的千年古剎,最爲著名的當屬毗盧閣前兩棵古老的銀杏樹,一棵名叫“帝王樹”,另一棵稱爲“配王樹”。帝王樹種植於唐代,至今已有1400多年,粗壯挺拔的樹幹高達40多米,直徑4米有餘,要六七個人才能合抱。乾隆皇帝來寺遊玩時,御封此樹爲“帝王樹”,這是迄今爲止,皇帝對樹木的最高封號。與其相對的配王樹略小,高約30多米,直徑約3米左右,是後來補種,因與帝王樹相配而得名。可惜錯配了鴛鴦,兩棵樹都是雄性,不能結果。在其東側的青山居前,也有兩棵銀杏樹,左右相對而生,一雌一雄,每年都果實累累。兩棵樹向上生長時又分出許多支幹,旁逸斜出的樹冠伸展到天際,充滿了整個院子。

與之媲美的是大覺寺內的古銀杏。寺內的古銀杏可謂各具特色,其中無量壽佛殿前的一棵雄樹,相傳是遼代所植,樹齡亦有千年,樹高30米左右,樹冠蔽日,號稱“銀杏王”,乾隆皇帝曾爲這棵銀杏樹寫下“古柯不計數人圍,葉茂孫枝緣蔭肥。世外滄桑閱如幻,開山大定記依稀”的詩句。古銀杏樹與佛殿上方高懸着的“動靜等觀”匾額很是應景,有一種格外沉靜的感覺。 另外,五塔寺、龍泉寺、石佛寺、靈福寺、紅螺寺、西峯寺、香山雙清別墅等地的古銀杏,至少也都經歷了幾百年的風雨。它們各具特色,古樸莊嚴中記錄了豐富的人文歷史,有的還演繹出了動人的傳說和故事,構成了京城特有的古剎銀杏景觀。專有一些遊人雅客應季前往,徜徉流連拍照留念。 在歷史長河中這些銀杏樹就在那裏靜靜地生長,直至成爲今天的參天古樹。歲月的積澱讓原本纖細的銀杏樹有了如此的壯美,如同歷經滄桑的智者,磨練出充滿靈性的氣質和包容大氣的胸懷,在它們面前只有流動的歷史,其他一切都顯得那麼渺小。待秋色盡染,古剎掩映於一片輝煌之中,撐起了北京秋韻之美。 古都秋季又至,觀賞滿城金色銀杏的同時,不覺得它們有了新的內涵嗎?

文章刊載於《學習時報》2018年11月9日第7版

本期編輯:王 雪關注學習時報微信公衆賬號微信頁面通訊錄→公衆號→右上角“+”→搜索“studytimes”文章頁面點擊右上角→查看公衆賬號→添加關注文章分享點擊右上角→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二維碼點擊下方二維碼→保存圖片→發給朋友

本文來源學習時報

更多精彩!

敬請期待!

最後,忍不住,

給他們一個

大大的點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