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里爾•索科洛夫(Kiril Sokoloff)是13D研究公司的創始人、投資戰略家,最早一批來到香港投資的外國專業投資者,最早發現中國崛起潛力和帶領西方投資者到中國投資的西方人。他在1992年就出版著作《中國覺醒:九十年代的首要投資機會》。全球很多大型基金、高淨值人士及企業領導人都是他們的客戶,包括索羅斯、黑石集團、香港交易所等。

索科洛夫很善於撇開雜音,看清事情的本質,擅長捕捉推動未來市場的重大驅動性因素。而在這個紛雜多變的世界裏,可以做到這一點,是很難得的本領。

領航名人館

Kiril sokoloff

基里爾•索科洛夫

1983年 創建13D研究公司

1992年 發表文章《中國覺醒:90年 代 第一投資機會》

1992年 聯合創始第一個純亞洲基金

1994年 聯合創始世界上最早的純科技 基金之一

1996年 接受人工耳蝸手術

2001年 開始撰寫《每週感悟》

1

少年失聰

奮鬥從聽到開始

看着這個高大自信的男人對着鏡頭侃侃而談政治經濟發展趨勢的樣子,很難想象,他其實少年失聰,日常交流要在人工耳蝸的幫助下通過一隻耳朵完成。索科洛夫的奮鬥,是從對平常人而言輕而易舉的“聽到”開始的。

和聽力不足的鬥爭是一場漫長的戰鬥,因爲每天每次跟人說話交流時,都要經歷新的戰鬥。索科洛夫說,人們開始失去聽力時,最常做的就是辭去工作,與世隔絕,放棄正常的生活。但他決心永不放棄,不因爲聽力問題拒絕任何社交活動。他用樂觀和頑強,取得了令很多人都豔羨不已的成就。

他輕描淡寫地講述着自己那些尷尬的時刻,“別人會說,我想請你去喫晚飯,去一個安靜的餐廳。到了那裏以後,他們說,我真沒意識到這個餐廳有多吵。因爲他們對安靜的定義和我需要的安靜環境是兩種概念。”

他也曾經在無數個婚禮或者商務場合,被桌子另一頭的人大聲問着一個問題,問了五分鐘,他連一句話也沒聽清。他只好努力試圖去猜想六個對方可能會提出的問題,“努力把手上的牌打好”。

他直言失聰真的會使人變得弱勢,雖然有時他也會覺得他堅持不下去了,但是明天又是新的一天,索科洛夫又重新振作起來。

2

專注於所得

把失聰變成一件好事

索科洛夫甚至說他把失聰看作是發生在他身上最好的事情,他覺得與其選擇專注於失去的東西,不如選擇專注於所獲得的東西。而且他覺得他因爲失聰得到的,遠比他失去的多。

失聰教會他永不放棄,尤其是作爲一個投資策略家,失聰反而幫助他培養了直覺,讓他能更好地排除雜音,也讓他意識到所有人和事之間的聯繫,領悟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最重要的,也體會到萬物無常和人之渺小。他把失聰這個苦難轉變成了一種福氣。

3

不怕做少數派

不帶有色眼鏡

索科洛夫的事業從這些人生道理中獲益匪淺。他說他對投資和展望未來一直都充滿熱情。作爲投資策略師的美妙之處就在於,要嘗試用一種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和理解這個世界。

他不怕做少數派,也敢於在一個趨勢如日中天蒸蒸日上時判斷它要走下坡路。比如在1994年1月,索科洛夫選擇關閉在香港的公司,要知道1993年的香港股票市場呈現了巨大的繁榮,市場上漲了250%。

但索科洛夫說,他決定在那個時候退出香港股市,就是因爲他認定那是典型的、非常強大的、引人注目的變化,這個變化吸引了所有人,連最後一個堅持熊市觀點的人都入市了,他說這種時候就是採取不同行動的時機。他相信通常在一個趨勢結束前很多時候會看到這種巨大的增長。

而在1997金融危機爆發前一年,他就陸續撰寫了100多篇文章闡述危機準備來臨,他所參與創立的兩隻基金都分別在亞洲金融風暴和科技泡沫破裂前成功清倉。在大的危機來臨前或宏觀經濟發生大的轉變前,他似乎都能預知未來。

索科洛夫說自己看到這些趨勢變化似乎很容易,這個世界很複雜,充滿噪音,但對他來說反而是個優勢,因爲他認真聆聽自己的內心,善於看清事情的本質,看到最重要的、最具戰略意義的關鍵問題。

要能做到這點,他說其實關鍵就是要摘下有色眼鏡,放棄過往的偏見和由於投資出錯輸錢而帶來的傷疤,用全新的視角去審視投資機會,放棄從衆心理。

他認爲,能看到下一個趨勢非常重要,因爲如果你做到了這一點,你可以在下一個趨勢中犯下各種錯誤,卻仍然收穫成功。但如果你站到了錯誤的一邊,那麼將會很難獲取成功。

4

美國股市已達巔峯

利率必須上升

索科洛夫對世界宏觀經濟趨勢發展一直有獨到的分析和判斷。他認爲眼下最重要的問題是:美國股市是否已經達到巔峯,全球股票市場是否已經進入了長期的熊市?根據他們對市場的分析,美國市場已經到頂,正在崩潰。

而他認爲,我們主要面臨的長期問題是債務問題。截至2018年3月月底,全球債務達到250萬億美元,是全球GDP的三倍。

而且因爲這麼多年免費印錢貨幣放水利率超低的慣性,人們已經習慣了去借錢。如果中央銀行開始對所有這些債務加息,那麼國家和企業都可能會破產。

索科洛夫總結說,在歷史上,處理債務的方法主要就是通過印錢來實現通貨膨脹去解決債務問題。不斷放水的方法讓我們從2009年開始就經歷了這種長期牛市。

但是索科洛夫認爲,這些現在即將要結束了。利率必須上升,必須更加正常化,我們需要一個更高的利率去停止不良投資的增長。現在中央銀行開始抽回流動性,這也是新興國家會先受到衝擊的原因,它們總會先感到流動性被抽回。

當利率上升的時候,借款方能承受高利率嗎?對處於變動之中的經濟局勢,索科洛夫說這很有可能會引發經濟危機。

5

世界發展的階段

由財富積累轉爲財富分配

索科洛夫認爲,如果最聰明的商人、金融家完全不受限制,他們將積累世界上所有的財富,所以政府必須干預,對財富進行再分配,讓那些能掙很多錢的人更難掙錢。

比如說,美國在19世紀末期的大壟斷集中時期,比如卡內基、洛克菲勒等,是一個通貨緊縮的時期。直到羅斯福出現,終結了壟斷的時代。而這個從財富積累轉向財富分配的過程,總會帶來通貨膨脹,導致利率上升。

索科洛夫說自從2011年以來,他一直在尋找從財富積累轉向財富分配的時機。至少在美國他認爲,1865年到1932年是財富積累的階段,然後從1932年到1980年是財富分配的階段,之後的財富積累是從1982年到2018年。

6

誰控制機器學習

誰將控制世界

談及未來世界最大的變化可能,索科洛夫認爲,關鍵在於人工智能會帶來什麼變革。那些控制人工智能的人也將控制世界,因爲人工智能是世界上有史以來被髮明出來的最強大的工具。

在索科洛夫的眼裏,數字鴻溝比貧富差距帶來的後果更加可怕。他認爲,我們已經看到由於財富差距所帶來的憤怒,而現在又多了一個改變的維度——快速的技術變革,世界的神經系統不太能維持這種改變的速度,只會導致崩潰和社會動盪,所以發展必須要放慢腳步,人類需要時間空間去應對變革。

身處大變革的時代,人類該怎麼辦?索科洛夫認爲唯一答案就是創新,想象力和創造力,這是機器永遠不會超越人類的東西。然後同樣重要的是要有同理心,同情心和關懷,並熟練掌握人際交往技巧。

面對快速變革的世界,索科洛夫覺得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平和很重要,最好可以找到一個遠離嘈雜世界的方式和地方,讓你可以體驗到這種內心的平和,完全靜下心來思考。我們放空思想,會更容易看到真理。這樣做最符合我們的利益,所以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時不時停下來。

究竟有什麼方式可以令我們在繁雜的世界中找到內心的平和與喜悅呢?在索科洛夫看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最根本、最重要的,否則這個世界將毫無意義。

索科洛夫認爲,重新迴歸到以人爲本的世界,建立本地社區,建立人與人之間緊密、溫暖的關係,在社區中感到被關心、被照顧至關重要。他舉了個例子,調查分析顯示,當今的年輕人即使有1000個朋友,仍然感到沮喪,因爲他們感到孤立,迫切需要和人建立聯繫。

他引用胡佛一個著名的諺語說,“當暴風雨來臨時,你跑去地下室並抱緊柱子。”在今天,這個柱子就是宗教和家庭。

編輯:胡雪曼、愛美麗、巴塔木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