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之小雪

播放/span>

二十四節氣之

小雪

2018年11月22日 17:01:24

農曆 十月十五 星期四

小雪,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個節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曰:“十月中,雨下而爲寒氣所薄,故凝而爲雪。小者未盛之辭。”

/p>此時,西北風開始成爲常客,氣溫下降,逐漸降到0℃以下,但大地尚未過於寒冷,雖開始降雪,但雪量不大,故稱小雪。

小雪初下,北風蕭瑟,我們終於等來了真正的冬天。

有這樣一羣人,他們日復一日頂風冒雪巡邏,年復一年挑戰生命極限,無私奉獻在邊關哨位,堅定地擔負起衛國戍邊重任。

他們就是爲祖國和人民站崗執勤、巡邏放哨的中國軍人,無論環境多麼惡劣,永遠堅守戰位。

播放/span>

雪域邊關查果拉

青藏高原的查果拉哨所,是全軍海拔最高、最艱苦的邊關哨所之一。那裏的海拔高達5300米,空氣含氧量僅爲內地的35%,冬季奇寒漫長,最低氣溫零下40℃。官兵們極易患上維生素缺乏症,人人指甲凹陷,嘴脣乾裂。

/section>

△在風雪中站立。

/section>

△這是一名18歲戰士的手。

/section>

/section>

△年輕戰士開裂的嘴脣。

駐守在那裏的是陸軍某邊防團官兵,他們常年執行珠峯地區的邊防保衛任務,被譽爲“珠峯衛士”。他們所擔負的5個固定巡邏點都在海拔5500米以上,最高點位海拔6900米,巡邏途中要爬雪山、蹚冰河、越險灘。

/section>

△巡邏官兵的腳印,就是祖國版圖上的印章。

/section>

△行走在結冰的雪地上。

巡邏道上幾乎無路可走,前方是深淵,身後是暗河,每一步都是生與死的考驗。行走在冰川之間大家會用巡邏繩把每名官兵連接起來;走在陡峭的山脊上,那些看似山體形狀的山脊是亂石覆蓋的千年冰川,一不小心踩空就會滑進致命的冰窟窿裏。曾在一次巡邏途中,一名戰士不慎踩空掉入冰窟窿,幸好身後背的槍卡在洞口,把他從鬼門關拉了回來。

/section>

△五星紅旗在冰天雪地間飄揚。

/section>

△翻越雪山,艱難爬行。

那裏有首著名的歌叫《鮮花獻給查果拉》:“金色的草原開滿鮮花,雪山頂上有個查果拉……查果拉山高風雪大,山上自古無人家,解放軍爲咱守邊疆……”

/section>

△巡邏中官兵喫乾糧。

/section>

△雪地練戰術,艱苦不怕喫苦。

/section>

△雪地練兵”缺氧不缺精神“。

一個個查果拉官兵從上世紀60年代唱到今天,一茬茬“珠峯衛士”將強軍足跡印刻在漫天雪海,他們用青春和熱血踐行着“寧讓生命透支,不讓寸土丟失”的鏗鏘誓言。

祖國西南高黎貢山

高黎貢山位於怒江西岸,是著名的深大斷裂縱谷區,那裏海拔高可達5128米,最低處僅500多米。因怒江切割較深,故峽谷縱橫,峯巒起伏,山頂與河谷高差達4000米,具有十分罕見的垂直分佈植被和立體氣候,素有“山腳春意濃,山頂冰雪寒,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說法。

/section>

△比雪山更高的是戍邊軍人的信念之巔。

/section>

△內衣被汗水浸溼,外套卻被冰雪凍住。

有一羣“峽谷勇士”長年駐守這裏,守護着中緬邊境雲南怒江段的40塊界碑,他們就是南部戰區陸軍某邊防旅官兵,他們的每一次巡邏都要經歷“十里不同天”和“怒江大峽谷”的重重考驗。

/section>

△巡邏車在雪地裏開進。

/section>

△艱難前行。

艱難險阻,催生勇士戰鬥豪情。由於界碑大多矗立在奇峯峻嶺的雪山之巔,沿途地貌複雜、溝壑縱橫、荊棘叢生,山頂長年積雪、寒風凜冽、滴水成冰,在這條巡邏路上,官兵們喫了多少苦,克服了多少艱險,誰也說不清……

/section>

△“雪”崖峭壁,身後是萬丈深淵。

/section>

△翻越雪山。

“我把青春獻在祖國的大山上,我把熱血融進洶湧澎湃的怒江裏……”每當官兵們筋疲力盡時都會唱起這首“峽谷勇士”之歌《榮光》來振奮精神。一個戰士說:“自己選擇的路,無怨無悔,青春的足跡印在神聖的邊境線上,我無比自豪,就算是爬,我也要爬到界碑。”

/section>

△滑冰臥雪。

/section>

△爲界碑描紅。

/section>

祖國東極黑瞎子島

黑瞎子島,一片祖國最年輕的土地,位於祖國陸地的最東端。當初登島接防建設營區時,參與建築的工人都說“那不是人待的地方”。在那裏蚊子、瞎蜢、小咬三班倒,連軍犬都受不了;家常菜是:小咬拌飯、瞎蜢燉菜、蚊子沾醬;冬季長達8個月,最低氣溫零下40℃ ,就算是豔陽高照,也會堆滿積雪甚至封路。

/section>

△嚴寒中,軍姿依舊挺立。

駐守在那裏的北部戰區陸軍某邊防旅官兵,他們每天在“東極哨所”迎着初升的太陽昇起第一面五星紅旗,踏着第一縷陽光巡守在中俄邊境線上,被譽爲祖國的“東極哨兵”。

/section>

△駕乘摩托雪橇巡邏。

/section>

△踏着霞光巡邏在邊境線上。

狂風嘯,枯葦黃,傲挺雪中戰寒霜。在冬季,他們採取乘摩托雪橇和徒步的方式巡邏執勤。島上冬天草深雪厚,摩托雪橇時常會被草纏住無法開進,官兵們只能在沒膝的雪地裏徒步巡邏,一個來回至少要走6個小時。

/section>

△雪地裏進行戰術訓練。

/section>

△掩體構築訓練。

“我把太陽迎進祖國,太陽把光熱撒給萬里山河……”一首《我把太陽迎進祖國》唱出了“東極哨兵”的忠誠誓言,唱出了戍邊將士的壯志豪情。在極寒天氣裏,駐島官兵與風雪搏鬥,同嚴寒抗爭,始終堅守哨位,用腳步丈量邊境線,用不屈的意志在祖國陸地最東端的邊防線上築起一道堅不可摧的鋼鐵長城!

/section>

△巡邏途中,介紹邊境情況。

/section>

△在結冰的江面上訓練。

祖國很大,大不過一顆守衛祖國的心!不管是查果拉、高黎貢山還是“東極哨所”……每一寸祖國的土地,都會有一羣忠誠的守護者;“珠峯衛士”、“峽谷勇士”、“東極哨兵”他們只是無數戍邊人的一個縮影。

/section>

/section>

“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國,我用生命捍衛守候,哪怕風似刀來山如鐵,祖國山河一寸不能丟……”每一次披星戴月,每一次戰風斗雪,每一次巡邏放哨,邊防官兵都在用實際行動演繹這首《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國》立起新時代戍邊軍人的好樣子!

向您致敬,風雪戍邊的中國軍人!

猜你喜歡被告知真實傷情,27歲掃雷戰士的反應讓人心疼到想哭!

深情緬懷逝去的“兩彈一星”元勳

軍合辦舉行聯合國維和行動經驗研討交流活動

捍衛英烈:不只是烈士親屬的家事,更是國事

一聲溫暖的問候,今天說出一直留在心底的話

聲明:內容來源於解放軍報記者部、人民日報、央視軍事,中國軍視網綜合,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施紅剛 瞿良 徐先傳 韋啓位 薛阿男

責編:張凱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section>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