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雙十一狂歡再度來襲,已從單純降價促銷過渡到以品質性價比的消費回饋。作爲大消費中的一環,餐飲業也不例外。

雙11一天,星巴克賣出了10萬杯咖啡,肯德基賣出了34萬個黑巧克力冰淇淋花筒,西貝賣出了88萬串羊肉串……

筆者觀察到,首次加入雙11戰場的李先生牛肉麪,也收穫頗豐,以16萬碗牛肉麪售賣量躍居前列,可以說是互聯化的重要里程碑。

其實,甚少在媒體露面的李先生牛肉麪,已經陪伴國人40年了,全國800多家店儼然成爲消費者身邊的食堂,加上70年代在美國的運營時間,可媲美日本一蘭拉麪。

成立於1960年的一蘭拉麪,極致追求高品質的豚骨拉麪,主打“一人食”的場景,成爲風靡全球的拉麪品牌。

創新不忘本,傳承不守舊,老牌餐企都在擁抱變化順應趨勢。對於李先生這種在前進大潮中的餐企,如何在餐飲業的“變與不變”邏輯中切換步法?

01互聯網時代,企業如何“變”

當下,85後、90後甚至00後正在成爲消費主體。他們不僅要求更個性化的就餐體驗,甚至還希望有能夠在精神層面有共鳴。

外出就餐對他們來說不再是爲了果腹,而變成一種融合社交、娛樂、“自我寵愛”功能的體驗。

而打上深深“標準化”烙印的傳統中式快餐,給年輕消費者的印象,已然只停留在“解決溫飽”四個字上。提到真功夫、72街、李先生,聯想到的大多是火車站、飛機場等“顛沛流離”的場所。

過去“快捷高效”的快餐品牌,如今卻成爲“消費升級”中最迫切需要調整的一類。

當“便捷”不再成爲重要競爭力時,他們不得不要開始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顏值”來迎合市場。

也許,基於“用戶爲中心”的品牌升級正當時。只有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提升品牌價值纔是永恆邏輯。

以“改變”尋求新一代年輕消費者的青睞,從傳統的“快速解決溫飽”向“精品快餐”轉變,講究用餐品質與體驗,“快”和“優”須同時兼備。

1、品牌進化從logo演變開始

對於一個餐飲企業而言,LOGO是最重要的品牌符號。隨着市場的變化,LOGO也是要隨之調整。

根據專業市場調研,李先生持續“迭代”LOGO,一方面對內對外傳遞變革的信號,更重要的是品牌年輕化。

根據品牌發展需要,星巴克5次設計logo,越來越簡化,肯德基最近第7次更改標誌...

其實,走過20年的餐企,大都面臨“中年危機”,品牌老化,產品更新慢,場景體驗的問題,真功夫、李先生牛肉麪、味千拉麪等莫不如此。

這些老牌餐廳作爲新品牌剛出現的時候,服務的主要是年輕白領,但是現在的年輕白領已經不再是當年的白領了。

而這些老牌餐廳仍然覺得自己是領先的,不對產品、服務等進行升級和創新,這就很容易進入“中年危機”。

那麼,餐廳如何變年輕,如何更貼近消費者?標準化+個性化——讓產品和場景與年輕人對話。

2、產品品類豐富化

傳統快餐店以標準化套餐解決的是效率和性價比問題,伴隨着外賣的興起和蓬勃發展,其效率優勢基本無法凸顯,性價比也幾無明顯優勢。

新式快餐紛紛將菜品類別更豐富,滿足不同顧客的口味及就餐需求。品類繁多的菜品,固然會增加管控成本,但給顧客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如深圳小女當家的菜品共七大類別,五六十個品種,幾乎囊括了市面上熱銷的大部分產品;

肯德基爲了擺脫油炸不健康的洋快餐形象,在國內推出了輕食沙拉;

樂凱撒除了招牌榴蓮比薩外,還推出火鍋比薩、墨魚黑比薩、牛油果飲品等;

牛肉麪素有“天下第一面”的美稱,而李先生牛肉麪,也有面、飯、小喫、甜品下午茶等6個品類。

今年又新增邱君扣肉飯、香菇雞塊飯、香酥雞、奶茶等飯類、小食類、涼菜類,芋之遇港臺甜品下午茶等……,滿足顧客千“面”萬化的味蕾需求。

3、就餐場景休閒化

伴隨着消費者年輕化,快餐市場需求正在經歷着轉型升級。

快餐餐廳要向消費者提供更好的就餐體驗和價值感知,不僅僅是快速解決喫飯問題的場所,消費者希望喫飯之外還有空間體驗。

“喫好”是基本,“喫爽”是剛需。除了極致的菜品外,要數讓人感到愉悅的就餐環境了,各種挖空心思的空間設計,彰顯的就是“人、空間、食材”的和諧相處。

需求人羣越細分,定位越精準,餐廳的呈現方式就變得愈發多樣。因此很多門店,在找到自己品牌風格共性的同時,也在製造不同門店的差異化。

爲順應年輕趨勢,肯德基一改過去大紅色調,開出以綠色和灰色爲主的K-PRO餐廳;

喜茶、奈雪的茶、松哥油燜大蝦,則紛紛推出符合主力客羣---年輕女性喜愛的黑金店、粉紅pink店;

近年火爆的蛙小俠打造俠客IP,走武俠主題風,而黑白電視走復古風,給消費者強烈的視覺記憶,2年在全國開出過百家門店;

李先生迭代的4代店,全新打造休閒化的就餐環境,更加強調了時尚和舒適就餐體驗;可視化的廚房讓顧客一覽菜品製作的全過程,用餐更加放心、安心。

未來,可以採用“休閒化+多主題”模式,給消費者營造「情懷、價值、美學」的場景體驗,爲消費者提供更多價值而不斷升級迭代。

4、營銷傳播精準化

在這個社交媒體橫行的年代裏,我們一直都在說內容爲王。其實每一家公司,每一個餐廳也都是一樣的。

你經營的每一個細節,每一個制度都是在創造內容。做一家值得別人去研究,去分享的企業,你會發現營銷就不會有你想的那麼累。

製造內容與顧客互動,建立新關係、鞏固老關係,用漏斗營銷沉澱到會員系統。

李先生的微信粉絲超過53萬,喜茶、探魚、很久以前的超過100萬,推文閱讀量10W+,成爲企業發聲器。

對於雙11,可以借勢互聯網平臺做精準營銷。

李先生的玩法:推出紅黑雙享卡,以一張卡券含多份單品來引流,多次覈銷來鎖客。紅卡包含5份李先生牛肉麪,黑卡包含4份邱君扣肉飯,雙11當天以5折優惠創造牛肉麪銷量達到16萬份的戰報。

02不確定的未來,“不變”的是什麼

面對錯綜複雜的市場變化,我們經常說如何變,但有什麼是不變的呢?

不確定的未來,餐企確定不變的是持續提供好的產品和服務體驗,堅持食品安全底線,維護其核心競爭力。

1、堅持好產品

在餐飲行業,產品是最基本的競爭力。

消費升級來臨,更理性、更願意爲高品質和高性能買單的羣體正在崛起,“產品=出品+體驗”成爲顧客評判一家餐廳好壞的重要標準。

消費升級的本質是品質升級,今天,新一代的消費者,更多地在逐求清晰可見的品質和切切實實的體驗,喫飯也要對自己好一點兒。

近兩年火爆的餐飲品牌,無不是在產品上下足功夫。迴歸產品本質,巴奴的“產品主義”受到餐飲人的響應,現切、現做、鍋氣正在流行...。

“真材實料、手工現做”是不二法則,西貝賈國龍說過:“聰明人用笨辦法,好人做餐飲的時代來臨!“。

李先生堅持對於食材的精挑細選和品質的精益求精,精選巴西、烏拉圭、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全球優質天然牧場的成熟肉牛,營養價值高;麪粉選自進口的加拿大小麥和國產優麥,並選用靠近麥芯的精華部分,麥香更濃郁。

2、品類升級

隨着市場競爭的加劇,越來越多的餐飲品牌把目光聚焦在了品類創新與單品突破上,不斷進行產品升級,贏得市場份額。

姚酸菜魚的新品牌金戈戈,主打細分品類豉油雞,採用180天走地雞+釀足365天的醬油,將一隻雞做到天天排隊。

牛肉麪素有“中華第一面”的美稱,一碗牛肉麪,須以肉爲神,以面爲基,以湯爲根兼收並濟,才能回味悠長難以忘懷。

李先生不斷升級產品,選用最適合燉煮的牛腹肉、牛腩、牛腱輔以十幾種特選天然香料組成的祕製料包,先以大塊煨燉,再以油鹽老抽進行調味;

18個月的老母雞以最簡單、樸素的方法熬成鮮湯,當鮮美老雞湯與醇厚的牛肉湯交匯,形成回味無窮的豐腴湯頭,加上飽滿大塊牛肉,孕育出絲絲入扣的經典味道;麪條必須現場新鮮製作,爽滑筋道。

3、一如既往的服務熱情

李先生本着持續提供健康美食、創造卓越就餐體驗、鑄造快餐第一品牌的企業願景,始終秉持讓顧客喫好一頓飯的真誠作爲使命,與顧客長期建立起了良好的信任關係,是李先生40年始終堅守不變的初心。

小結:

消費升級的本質是品質升級,在確信了產品與自我匹配後,他們願意爲高品質埋單。

餐飲業不變的是優質產品,變的是出品形式;不變的是美好體驗,變的是連接形式;不變的是堅守初心,變的是實現路徑...

對於不確定的未來,以不變應萬變,以創新擁抱趨勢!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