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雨水渐止,阳光将至(这条老街有宁波人不可复制的回忆)

奉化天气

昨夜秋雨淅淅沥沥地下了一整晚,今天白天我区以阴天为主,不时仍有小雨飘落,随着冷空气开始影响,傍晚前后雨将渐止,气温也持续走低。

明后天天况逐渐转好,今夜到明天阴转多云,受冷空气影响,气温降至10到15度。后天晴到多云,最高气温17度上下,最低气温降至7度左右,山区3~6,请大家注意防范。

冷空气影响下早晚气温低,昼夜温差较大,请大家享受晴好天气的同时,注意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七天预报

旅游资讯 这条老街有宁波人不可复制的回忆 来听听它的水边往事

老街上的日子,平淡温和,但紧邻着街市,又时常有热闹的时候,犹如岁月敲下的鼓点,在人们平淡的生活里增添一串节奏。

鄞州有条老街——横溪老街  来听听它的水边往事

横溪古镇位于金峨山谷北端,南面是莽莽苍苍的天台山余脉,北面是一望无际的宁绍平原。两条溪水从谷地流出,从小镇东西两侧流过,镇南一条短溪将其直面截断,使东西两边的溪水连成一气。

《鄞县通志》中记载,横溪因有溪横亘镇上而得名,说的正是这条长不过百米的短溪。从溪边铺展开的横溪古镇,经受了千年岁月长河的洗涤,且不说钱岙是周朝遗址,栎斜早在三国就有人居住,光光是旧鄞县的五大建制镇之一,就足够横溪拥有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

自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沿着横溪河、与人民路交错的横溪大街热闹起来,道路两侧热门商店相继落户,横溪老百姓的衣食住行都能在这两条大路上解决,彻底成了横溪南来北往的交通枢纽,而老横溪中心就渐渐成了明日黄花,伶仃地开在老横溪人的记忆里。

花石桥下,张家谭的大香樟树遮天蔽日,每一寸枝干的伸展都刻着老街的一段过往韶华。

老街上的房子新旧杂处,有很多砖瓦结构的,也有不少保持了旧式木结构。沿着老街漫无目的地走,见到一所门户敞开的老房子,仍是灰瓦白墙的旧模样,高耸的马头墙,幽幽的木窗棂,天井里长着繁茂的花草。

在老街的西侧还曾有二座庵堂——中街庵和下庵。中街庵位于直街西侧,距离横街几步路远,原为一个小的四合院,东侧厢房临街面市,出入相当便捷,故香火甚盛。

庵堂内几百岁的银杏树,树高30多米,根深叶茂,年年硕果累累。中街庵后来成了横溪乡公所,1952年横溪成立文化馆,又做过俱乐部,现在为横溪镇房屋管理所。下庵在中街庵北约六七十米处,右侧原为染坊和“万恒昌”酱油店,旁边还有一座下凉亭,后均被拆除。

中街的下庙在直街的东面、横街的南侧,旁有周家弄,前有螺场地。前后两井,中为戏台,后为大殿,祀五代时的唐将军楼永,俗名横溪大庙。此庙在上世纪60年代曾做过横溪文化馆,后被拆除建成了一座规模宏大的人民大会堂,即原来的横溪电影院,可容纳千余名观众,当时在鄞县各乡镇中是屈指可数的,令老横溪人十分自豪。

到了新世纪,该大会堂因年久失修终成危房,隔年最终拆除建了一座街心公园以纪念“楼君”。螺场地在旧社会是人们聚众唱堂会的地方(堂会是旧时人们一种自娱自乐的活动形式,形式往往是四五人一堆,有拉有唱)。

中街的航船埠头是另一个十分有特色的地名,那里原来是前塘河通到镇内后的航船停靠站。虽然曾经林立的商铺建筑今天早已面目全非,但那些繁华和寂寞,仍稳稳维系着几代横溪人的情感。日新月异的老街上,旧日气息被新活力代替,溪流奔腾不息,古镇繁华依旧。

老人们保留着关于横溪过去的记忆,享受着今天便利的生活,这恐怕是岁月留下的最好的礼物。

资讯来源:节选自鄞州旅游

查询“最新天气”,请点击阅读原文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