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雨水漸止,陽光將至(這條老街有寧波人不可複製的回憶)

奉化天氣

昨夜秋雨淅淅瀝瀝地下了一整晚,今天白天我區以陰天爲主,不時仍有小雨飄落,隨着冷空氣開始影響,傍晚前後雨將漸止,氣溫也持續走低。

明後天天況逐漸轉好,今夜到明天陰轉多雲,受冷空氣影響,氣溫降至10到15度。後天晴到多雲,最高氣溫17度上下,最低氣溫降至7度左右,山區3~6,請大家注意防範。

冷空氣影響下早晚氣溫低,晝夜溫差較大,請大家享受晴好天氣的同時,注意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七天預報

旅遊資訊 這條老街有寧波人不可複製的回憶 來聽聽它的水邊往事

老街上的日子,平淡溫和,但緊鄰着街市,又時常有熱鬧的時候,猶如歲月敲下的鼓點,在人們平淡的生活裏增添一串節奏。

鄞州有條老街——橫溪老街  來聽聽它的水邊往事

橫溪古鎮位於金峨山谷北端,南面是莽莽蒼蒼的天台山餘脈,北面是一望無際的寧紹平原。兩條溪水從谷地流出,從小鎮東西兩側流過,鎮南一條短溪將其直面截斷,使東西兩邊的溪水連成一氣。

《鄞縣通志》中記載,橫溪因有溪橫亙鎮上而得名,說的正是這條長不過百米的短溪。從溪邊鋪展開的橫溪古鎮,經受了千年歲月長河的洗滌,且不說錢岙是周朝遺址,櫟斜早在三國就有人居住,光光是舊鄞縣的五大建制鎮之一,就足夠橫溪擁有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

自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沿着橫溪河、與人民路交錯的橫溪大街熱鬧起來,道路兩側熱門商店相繼落戶,橫溪老百姓的衣食住行都能在這兩條大路上解決,徹底成了橫溪南來北往的交通樞紐,而老橫溪中心就漸漸成了明日黃花,伶仃地開在老橫溪人的記憶裏。

花石橋下,張家譚的大香樟樹遮天蔽日,每一寸枝幹的伸展都刻着老街的一段過往韶華。

老街上的房子新舊雜處,有很多磚瓦結構的,也有不少保持了舊式木結構。沿着老街漫無目的地走,見到一所門戶敞開的老房子,仍是灰瓦白牆的舊模樣,高聳的馬頭牆,幽幽的木窗欞,天井裏長着繁茂的花草。

在老街的西側還曾有二座庵堂——中街庵和下庵。中街庵位於直街西側,距離橫街幾步路遠,原爲一個小的四合院,東側廂房臨街面市,出入相當便捷,故香火甚盛。

庵堂內幾百歲的銀杏樹,樹高30多米,根深葉茂,年年碩果累累。中街庵後來成了橫溪鄉公所,1952年橫溪成立文化館,又做過俱樂部,現在爲橫溪鎮房屋管理所。下庵在中街庵北約六七十米處,右側原爲染坊和“萬恆昌”醬油店,旁邊還有一座下涼亭,後均被拆除。

中街的下廟在直街的東面、橫街的南側,旁有周家弄,前有螺場地。前後兩井,中爲戲臺,後爲大殿,祀五代時的唐將軍樓永,俗名橫溪大廟。此廟在上世紀60年代曾做過橫溪文化館,後被拆除建成了一座規模宏大的人民大會堂,即原來的橫溪電影院,可容納千餘名觀衆,當時在鄞縣各鄉鎮中是屈指可數的,令老橫溪人十分自豪。

到了新世紀,該大會堂因年久失修終成危房,隔年最終拆除建了一座街心公園以紀念“樓君”。螺場地在舊社會是人們聚衆唱堂會的地方(堂會是舊時人們一種自娛自樂的活動形式,形式往往是四五人一堆,有拉有唱)。

中街的航船埠頭是另一個十分有特色的地名,那裏原來是前塘河通到鎮內後的航船停靠站。雖然曾經林立的商鋪建築今天早已面目全非,但那些繁華和寂寞,仍穩穩維繫着幾代橫溪人的情感。日新月異的老街上,舊日氣息被新活力代替,溪流奔騰不息,古鎮繁華依舊。

老人們保留着關於橫溪過去的記憶,享受着今天便利的生活,這恐怕是歲月留下的最好的禮物。

資訊來源:節選自鄞州旅遊

查詢“最新天氣”,請點擊閱讀原文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