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食製作爲主的IP日食記開店線下實體店了。從2013年至今,日食記每集平均播放量達到了2000萬。

目前,其粉絲累計已經超過3500w;作爲主演之一名叫酥餅的貓也擁有500w的粉絲。

經過五年的發展,日食記涉獵的領域也越來越廣,從做短視頻到做IP周邊;現在,這個頭部美食IP開啓實體運營……

IP打造核心:故事化與人格化

在IP打造中,將IP人格化和故事化是常用的一種方式,日食記的成功再次印證了這個邏輯定義的合理性。

日食記主人公之一姜老刀——《日食記》系列視頻的主演、導演以及罐頭廠創始人,另一位主人公是一隻貓,名叫酥餅,罐頭廠CEO。

酥餅是一直被撿回的流浪貓,彼時恰逢自媒體興起,姜老刀分享酥餅的故事奠定了《日食記》IP故事化的基礎。

在5分鐘的短視頻內容裏會講解一個食物的製作流程,每期主題搭配不同主題故事,“美食+故事”是最大的特點,做到塑造IP的故事化。

作爲《日食記》的核心之一的酥餅,在視頻裏是會以文字的形式穿插與人的對話,並且在自媒體平臺上開啓了自己的賬號,還不定時和粉絲進行互動。

無論是在視頻裏的出現還是自媒體互動,酥餅作爲《日食記》IP吉祥物已經完成了IP人格化的塑造。

構建社羣屬性:持續的內容輸出吸引粉絲

從2013年12月,《日食記》上傳了第一期視頻節目“製作聖誕薑餅人”開始,保持在每週更新2個時長爲5分鐘的短視頻。

在長時間的觀看視頻的過程中,受衆的情感的流會使受衆自發的形成社羣,也就是所謂的粉絲。粉絲圍繞各自的IP,形成緊密的社羣。

5年來持續的內容輸出和互動讓日食記形成強大的粉絲,且擁有一定的社羣屬性。粉絲對於IP的喜愛在後期願意消費的產品也會趨於相同。

日食記在微信公衆號宣佈線下實體店已開業時,粉絲紛紛留言,從而帶動其他可能還是路人的潛在消費者。

線下店鋪的開啓也讓粉絲之間有了一個很好的平臺進行交流和溝通,可以適當地鞏固粉絲的社羣屬性。

IP線下運營變現:產品與內容高度結合

日食記線下實體店門店【日食記生活館】位於上海南京東路世茂廣場,以綜合體驗店的方式呈現,面積達到380平米。

實體店鋪主要分爲四個部分,水吧、面檔和線下零售板塊每個部分並非憑空設置,所有版塊均與日食記IP內容相關。

在店鋪空間呈現上也不強調零售,以構建場景爲主,更加註重體驗感。

第一部分水吧,可體驗精品咖啡等日食記衝飲類目的零售產品,作爲IP衍生品的一部分存在。

第二部分是面檔,是線上欄目《深夜一碗麪》延伸,可以讓消費者與粉絲更近距離體驗嚮往的日食記生活。

第三部分是線下零售板塊,主要用於打通線上線下的銷售,銷售自營IP周邊和日食記精選,用於線下引流,打通線上線下銷售。

最後一部分是線下活動空間,定期舉辦體驗課、分享會、主題展覽、跨界合作等活動區域同時,還有個電影放映區,日常播放日食記的各類視頻。

未來發展:將IP元素拆分成立單獨品牌

日食記開啓線下店的優勢在於強大的品牌和IP效應,其收入不僅依賴零售部分,線下活動、品牌營銷以及針對消費者的體驗式服務都可將成爲重要的收入來源。

據瞭解,日食記未來不僅會開啓更多線下綜合店,可能會鎖定新一線城市將四大元素獨立拆分開店形成品牌,比如咖啡館、麪館、零售店等,各自代表不同的商業模式。

線下實體店作爲線上IP的延伸,作爲優質內容近距離接觸用戶的橋樑,與用戶建立直接的信任感。同時,對於IP來說,自帶流量的內容IP也能給項目本身帶來一定的更新升級,吸引更多的年輕消費者。

文章來源:風景文創

點擊“閱讀原文”立即報名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