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清晨起大早,路上居然撿個寶,打開一看笑嘻嘻,西數新款SSD!沒錯,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一款西數/閃迪推出的M.2 NVME消費級SSD:Western Digital PC SN520 NVMe SSD 256G。

這款固態硬盤是西部數據WD NVMe SSD系列產品,另一款產品是PC SN720。SN520採用3D NAND技術和PCIE X2接口,主控和固件均爲西部數據自行研發。這款產品主要用在筆記本、物聯網設備等終端上,是一款小巧強力的消費級SSD。

【外觀特點】

這款SSD彩盒爲紅色塑料開蓋設計,背面有關於這款SSD的顆粒特點、保修和服務聯繫方式等信息。

取出SSD後可以很直觀的看到這款產品的細節。PCB爲藍色,底板上印有官方的查詢二維碼,主控和顆粒被標籤覆蓋,不過我們也不需要去撕開標籤,之後可以從軟件讀取到相關信息。從標籤上我們可以獲得關於這款SSD的信息有:

背面則是這款SSD的生產商、取得的一些認證和環保相關信息,和我們關係不大。

【性能評測】

接下來我們準備讓這款SSD上機測試,首先和測試平臺合個影吧。測試平臺配置如下:

安裝後效果:

驗明正身:可以看到這款SSD實際裝機容量爲238GB,讀寫總量均爲0GB,僅僅通電2次,支持NVME1.3協議,顆粒爲64層堆疊TLC顆粒,是全新的固態硬盤。

上機了不跑個分什麼的怎對得起觀衆老爺們的辛苦等待?首先我們進行傳統的AS SSD Benchmark測試。

AS SSD上進行的連續讀寫速度爲1578MB/1242MB,和官宣1700/1300相差不大。

AS SSD並不算比較專業的SSD評測軟件,下面我們將用到ATTO DISK Benchmark,這款工具被日立等SSD廠商用於硬盤產品測試,是固態硬盤行業的專業工具,可以對單盤或者RAID性能進行評測,隊列深度可自行調整,這點比AS SSD方便很多。我用到的ATTO版本爲3.05。

設置上我們將傳輸文件大小覆蓋512B到64MB,長度爲默認的256MB,隊列深度4,此時4K讀寫性能爲190K/40K,和我的啓動盤三星PM950差距依然蠻大(449K/314K),畢竟三星主控實力和顆粒實力大家有目共睹,而且PM950是全長度M.2 SSD,在顆粒通道數上有巨大優勢。

除了傳輸速度,掉速也是SSD性能指標中不可忽視的因素之一,SSD掉速有2個原因:一是有緩存區的SSD會在消耗緩存區後出現大幅度的讀寫性能下滑現象,這也是不少SSD高分低能的一個因素;二是SSD塊頻繁擦寫被消耗,壽命即將耗盡。如何測試SSD的掉速情況?可以這麼做:

首先使用CMD生成一個大小爲10GB的txt文件。10GB有多大?通過計算1024*1024*1024*10得到10737418240字節,於是打開CMD,在另一盤符下輸入命令:

然後將這個文件複製到WD SN520固態硬盤所在分區,從折線圖中我們可見:文件傳輸到不到10%,大約是7G左右即開始掉速。這塊硬盤從AIDA64上獲得的信息是沒有緩衝區,那麼掉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個人傾向於是主控爲了控制溫度而降低了IO傳輸速率,不過即使在速度最低時,這塊SSD依然有424MB/S的寫入速度,面對現在各種混合硬盤依然是無可取代的。

最後我們使用AIDA64的系統壓力測試界面來監測這塊SSD在滿載情況下的溫度變化。要讓SSD滿載不是說只讀/只寫就行,而是讓SSD模擬多用戶同時進行滿載混合讀寫時的狀態,這對SSD無疑是個巨大的折磨。這裏我們使用iometer這款專門用於測試數據中心級SSD的軟件對SN520進行測試。

我們用軟件模擬了12個用戶訪問本機,對SSD進行滿盤、隊列深度爲10、4KB級別的隨機讀寫操作(讀寫比例6:4)。在測試開始前,這款SSD的待機溫度爲41度,測試中我們可以看到這款SSD最高溫度穩定57度,看來這款SSD在溫度控制方面還是蠻優秀的,很適合高性能筆記本使用。

【性價比】

目前這款SSD在某馬上的售價約爲450¥,同爲2242規格256G容量的M.2固態硬盤價位通常在500-550區間,比如建興T11 256G Plus(519)、東芝 BG3 256G(499),但是英特爾、三星等一線品牌在2242 M.2領域卻沒有涉足。身爲存儲大廠的西部數據無論是在口碑還是質量上都得到了全球用戶的一致認可,這次提前佈局入場2242 M.2市場,在性價比和時間點上都搶得了先機,作爲我們消費者自然也樂意簡單SSD市場的多樣化啦。

本次評測到此結束,如果大家有什麼問題可以關注我並給我留言,保證有問必答!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