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全國自貿區內首個基金小鎮——前海深港基金小鎮正式開園運營。南方日報記者 魯力 攝

“讓數據多跑路,讓羣衆少跑腿。”11月20日下午,深圳前海e站通服務中心辦事大廳進出人流絡繹不絕,香港其晉有限公司負責對接政府行政許可事務的杜峯對懸掛牆上的這幅標語印象深刻。

他曾代表公司在前海註冊港商獨資企業,原本以爲“手續很麻煩”,卻意外發現從申請到最終領取營業執照與備案回執只用了2天。這得益於前海率先在外資領域實施的外企設立商務備案與工商登記“一口受理”改革。

“制度創新是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的核心使命,目前已累計推出401項制度創新成果,全國首創或領先的達133項,分別向全國、全省和深圳市複製推廣28項、62項和79項。”深圳市委常委、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管委會主任田夫說,制度創新支撐片區實現跨越式發展,僅去年的註冊企業就實現增加值2030.26億元,同比增長43.4%;實際利用外資44.48億美元,佔深圳六成以上,成爲我國發展最快、效益最好的區域之一。

制度創新總指數位列全國自貿片區之首

僅三年時間,招商財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綜合管理部財務室副總經理鄔黛紅明顯感覺辦稅業務高效了很多:“以前每月要來櫃檯3—5次,耗時少則3小時,多則一天。現在一年也就來7—8次,80%左右的業務在網上完成,幾分鐘搞定。”

深圳市前海稅務局聯合黨委書記、局長陳維忠說,前海稅務在全國率先探索“先辦後審”,實現228項稅收優惠“即報即享”,其中177項無須報送資料。同時,率先推出一體化電子稅務局、移動繳稅、跨境電子繳稅等,發佈辦稅事項“最多跑一次”清單,基本涵蓋目前納稅人辦理的主要業務,其中六成以上項目“全程網上辦”。

企業所感受到變化的背後是前海蛇口自貿片區以“制度創新”爲核心任務的結果。田夫表示,片區通過構建政府、市場、社會協同創新體系,對標國際,重點推動投資便利化、貿易便利化、事中事後監管、金融開放創新、法治創新、人才管理改革、體制機制創新等七大板塊創新。僅今年前9月,前海蛇口自貿片區就新推出82項制度創新成果,累計推出成果數量達401項,平均每三天推出一項,屬全國首創或領先的達133項。

今年6月,中山大學發佈的“2017—2018年度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制度創新指數”顯示,前海蛇口自貿片區制度創新總指數在全國自貿片區中排名第一;海關總署廣東分署評估顯示,該片區貿易便利化水平位居全省自貿片區前列。

今年前9月平均每天

10家港資企業落戶

“深港合作”是前海的獨特使命之一,仔細梳理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的制度創新成果便不難發現,許多“制度突破”都與香港具有高關聯度。

全國首家粵港聯營律所——華商林李黎律所港方管理合夥人林新強是見證者之一,他曾針對“深港兩地法律合作新途徑”向全國人大和相關部委提交過60頁建議。如今全國11家粵港澳聯營律所,7家均落戶前海。

讓前海金融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強每次談及都難掩激動之情的是,今年年初,“CEPA10”框架下獲得證監會覈准設立的內地首家港資控股證券公司——“滙豐前海證券”正式開業。香港上海滙豐銀行與前海金控分別佔股51%和49%,突破了外資不能控股和單一牌照的限制,並打破了以往外資只能和內地證券公司合資設立投行業務子公司的侷限,“這成爲前海金融改革試驗和引導頂尖香港金融機構進駐的里程碑事件”。

數據顯示,去年前海蛇口自貿片區註冊港企增加值佔比爲二成多,納稅佔比近三成,完成固定資產投資佔比近四成,滙豐集團、東亞銀行、港交所、嘉裏集團、周大福、新世界、九龍倉等一大批知名港企均已入駐。僅今年前9月,片區又新增註冊港資企業2962家,平均每天就有10家落戶,使得累計註冊港企達10064家,註冊資本9296.79億元。

田夫透露,近期前海將重點圍繞“持續放寬市場準入、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實行高水平貿易便利化政策”等三方面謀劃出臺132條改革創新舉措。

創新案例

前海率先推出

港澳居民就業

免辦就業證制

港籍工程師、前海能源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生產服務部副部長李志健如今打算長期留在前海發展了。特別是今年3月,在我國實施了24年的“臺港澳人員內地就業實行就業許可制度”被前海率先打破,港人不用再辦《臺港澳人員就業證》,並在住房公積金的繳納和提取上享受市民待遇後,他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歸屬感。

“以前這個證每2年就要辦一次,每次至少耗時一週,還有不少限制,比如體檢僅限定在一間醫院,如果換單位或回鄉證號碼換髮變更,又要重新辦證或辦理變更手續。”李志健說。

事實上,在前海工作近4年,李志健已先後享受了前海就業、個稅補貼、出入境便利等多方面福利,去年還申請到前海人才公寓龍海家園的租住權。“一套50平方米兩房一廳的公寓租金才1600多元,是周邊小區同等面積商品房租金的一半左右。”

截至2017年底,前海蛇口自貿片區註冊企業從業人員達56萬人,其中前海片區40.52萬人、蛇口片區15.48萬人,港資企業就業人口7.24萬人,聚集境外人才8182人,其中大部分來自港澳地區。

前海管理局組織人事處(人才工作處)處長陳海說,前海還在全國首創對境外高端和緊缺人才個稅超過15%的部分給予補貼。截至今年9月,前海已累計發放個稅補貼1.62億元。

“這些不斷出臺的惠港政策正是前海踐行國家戰略,不斷深化內地與港澳地區交流合作的最好體現。”香港十大傑青、前海香港事務首席聯絡官洪爲民說。

本欄採寫:南方日報記者 張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