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八屆中國國際新媒體短片節開幕現場。資料圖片

第九屆中國國際新媒體短片節(以下簡稱“短片節”)將於11月26日至12月2日在深圳舉辦。

近日,筆者從組委會獲悉,本屆新媒體短片節邀請到知名網球運動員李娜擔任首位形象大使,將於11月26日亮相短片節,助力第九屆中國國際新媒體短片節開幕。

●撰文:柳豔

1 鼓勵年輕短片導演勇敢追夢

李娜,中國女子網球運動員,亞洲第一位大滿貫女子單打冠軍得主,亞洲女單世界排名最高選手。2014年李娜退役後,嘗試了不少跨界。最近,擔任過第六屆中國國際新媒體短片節金鵬獎評委會主席的陳可辛導演,根據李娜的經歷創作了一部短片《做自己》,在網上引發廣泛傳播。這也是李娜首次成功跨界當“演員”,她堅信“做自己,最好看”。

短片節旨在鼓勵國內外優秀新媒體短片創作,發現和扶持影視創作人才,孵化優質影視創意項目,促進影視和新媒體產業融合發展,推動國際文化交流與合作,宣傳主題爲“新媒體、新科技、新生活”,這與李娜《做自己》主題非常吻合。

短片節組委會透露,本屆短片節首次設置形象大使並邀請了李娜,是希望李娜拼搏、執着追求夢想的精神,可以激勵年輕導演們敢於迎接挑戰,勇於追逐夢想,創作優秀影視作品。

2 專業化市場化國際化程度再升級

本屆新媒體短片節專業化、市場化、國際化特點更突出。

據介紹,中國傳媒大學和深圳大學成爲本屆短片節聯合承辦單位,兩所高校都設計了一些專業活動,還將舉辦體現目前國際VR、CG領域科技最新成果的“VR前沿科技與短片創作論壇”。屆時,美國知名特效公司The 3rd Floor(三樓工作室)首席執行官、皮克斯羣組模擬技術組負責人亞倫·洛等大咖將到場分享創作經驗。同時舉辦中國網絡視頻國際高峯論壇。

經過8年發展,短片節已經成爲國內外影視文化交流合作的國際平臺,爲深圳影視文化產業帶來更多資源。

據悉,今年短片節爲了促成更多合作,組委會與美國電影協會合作舉辦了網絡大電影創投會,會有12個網絡大電影項目路演。除了專家評委,還有30家影視文化企業和技術機構的負責人和投資人,愛奇藝、騰訊、開拍網等網絡平臺負責人組成的評審團將對項目進行評選,並挑選出意向投資項目進行深入洽談。

光明區構建一流營商環境

發展動能不斷提升,高端資源加速集聚

從2013年的“草地短片嘉年華”活動,到2016年短片節正式落戶,再到2018年全面落戶,短片節已經成爲光明區乃至深圳的一張城市名片,引領光明區文化產業發展,助力光明區的城市軟硬實力提升。

據瞭解,文化產業是光明區重點打造的新興產業之一。光明區未來將重點發展人工智能(含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智能製造)、新材料、生物與生命健康、文化創意四大新興產業。

隨着光明區持續不斷地推進營商環境綜合改革,光明科學城、中山大學深圳校區、光明小鎮等一批重大項目加速推進,光明區從原特區外相對偏遠發展滯後的區域,正以更開放的格局走向國際共享與合作,吸引高端資源加速集聚,成爲朝氣蓬勃的一方宜居宜業新熱土。

結構優化

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40.3%

即將到來的短片節,是外界瞭解光明的一個窗口,也成爲鏈接各方資源的一個重要平臺。就在今年8月,中國國際新媒體短片節企業推介會上,重點推介了第九屆短片節各項活動以及企業合作資源,讓光明企業更多地瞭解短片節,促進短片節與企業發展融合。

作爲光明區重點新興產業之一,光明區文化產業正在走內涵式發展路徑。2017年,光明區修訂發佈了關於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方面的資助實施細則,支持重點文化產業發展,年度扶持11個項目。2017年的第八屆中國國際新媒體短片節促進短片版權代理、新媒體技術合作、電影、短片投資、合拍、發行等約20個交易項目,合作意向簽約額超過8.5億元。

光明區正在越來越多的開放平臺上綻放城市活力、創新實力。

前不久舉辦的第二十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以下簡稱“高交會”)上,前沿科技吸睛無數,來自光明區的高科技企業展團也備受關注。光明區科技組團的參展企業有14家,包括東盈訊達、衛光生物、蘭度生物等高科技企業,另有31家轄區企業如華星光電等,或獨立參展或隨其他展團參展。展覽項目涉及目前最活躍的人工智能、石墨烯、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展現了光明區創新驅動高科技發展,推動智造強區建設的最新成果。

高交會上亮相的光明區企業展團,是光明區高新技術企業質量齊驅的一個縮影。除了有華星光電這樣的龍頭企業,也湧現出了很多創新勢頭強勁的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

目前,光明區共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45家、上市企業18家、產值百億企業4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615家,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增加值342.9億元,佔GDP比重達40.3%。

隨着普聯、歐菲光等一批產值過百億元龍頭企業快速崛起,光明雲谷、光明小鎮等一批投資過百億元的重大項目動工建設,光明區產業重大項目建設正在跑出“加速度”。

動能躍升

城市綜合競爭力全面升級

光明區正加速構建現代公共文化體系,打造文化體育產業名城。

除了短片節,光明區還連續5年成功舉辦ITF深圳國際元老網球巡迴賽,且今年成功升級爲二級聯賽,成爲中國區唯一的國際網球黃金二級聯賽。今年參加ITF元老賽的港臺和外國球員佔比達51.5%,有效提升了光明區國際化知名度。

文化發展水平是城市軟實力的體現,也是綜合營商環境的評價指標之一。

光明區從率先構建全市最優的產業可持續發展環境、營造更優的人才發展環境、率先建設一流宜居宜業環境、率先營造更加高效的政務服務環境、率先構建全市綜合成本最低經營環境5個角度出發,提出20條優化營商環境具體措施,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9月23日,光明城站實施全新的鐵路運營圖,開通直達香港西九龍站的高鐵列車。光明區全面納入粵港澳大灣區“1小時都市生活圈”。優良的區位條件加上便捷的交通,使得光明可以快速連接福田、南山中心區及東莞、廣州等珠三角主要城市,高效聯動廣深港澳與珠三角經濟圈。

交通格局的升級將助推光明區對外開放加速,對於希望率先構建全市最優的產業可持續發展環境、營造更優的人才發展環境的光明區來說,光明科學城、中山大學深圳校區等高端資源的集聚,也給這一目標實現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光明科學城是光明區搶佔科技制高點的前瞻佈局。科學城未來將成爲集聚世界級大科學裝置羣和科學研究頂尖人才的特殊城市區域。光明區將強化大科學裝置、基礎研究機構與企業研發需求的聯動,建立聯合科研攻關機制,推動大科學裝置開放使用、數據成果共享,以前沿技術和共性需求作爲研究重點,形成高能級的應用技術研究羣落。

除了加快建設一批高水平的創新載體,光明區還出臺“鴻鵠計劃”人才政策,全力打造優質人才發展環境;用地方面,未來3年計劃新拓展產業用地3平方公里,配合精準供地模式、聯合拿地模式、合作開發模式等多位一體的土地政策,加大產業用地供應保障,爲產業發展持續性地輸送空間動力;出臺促進創新資源集聚的若干政策,推進科技創新與實體經濟發展深度融合。

營商環境的不斷優化提升,正爲光明區培育發展新興產業、推動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也正在讓這片改革熱土煥發出新的城市魅力。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