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互聯網大衆理財的興起,大家的投資理財熱情都很高,很多人也因此獲得了不小的收益,但是也有一些投資者因爲經驗較少、辨別真僞的能力較弱等因素,被不法分子利用而頻頻掉入投資理財陷阱中。

下面,我們主要通過P2P、外匯、銀行理財、信託等市面上較常見的幾種投資,分別介紹它們各自都有哪些“坑”,巨匯外匯帶小夥伴們詳細瞭解下吧,如何避開這些“坑”。

P2P的陷阱

最近P2P頻頻爆雷弄得人心惶惶,如果還有藝高膽大的敢繼續投資P2P,那麼就要注意專家站臺和高額返利這兩個陷阱。

如何避開P2P的陷阱?

1.這些年“專家”被濫用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專家並不會爲你的損失負責,如果選擇了P2P,那麼在投資前,至少要知道:自己選擇的是什麼樣的標的?風險如何?平臺的風控能力如何?

2.而對於高額返利,大家更要謹慎,越是保證的天花亂墜,背後可能存在的問題就越大。

外匯的陷阱

外匯市場目前的發展比較成熟規範,交易成本低、風險較小,且已經具備了嚴格的正規監管,不過,大家投資外匯依然要注意選擇平臺和交易軟件的陷阱。

如何避開外匯的陷阱?

1.選擇外匯平臺必須選擇有監管的正規平臺,國際性的大平臺就更好了,而那些資質不全的黑平臺,遇到就趕緊遠離,否則在資金、安全上根本無法得到保障。

2.而對於交易軟件,大家選擇平臺開戶之前還要查看平臺提供什麼交易軟件,確認是實時接入國際市場的MT4交易軟件,保證公平安全,避免滑點、卡盤等虧損問題。

銀行理財的陷阱

很多人都覺得銀行理財是最保險的,但其實銀行銷售的理財沒你想的那麼“安全”,銀行理財的陷阱就在自營還是代銷這個問題上。就拿銀行的“飛單”來說,一些銀行工作人員給投資者賣了不屬於銀行自己的理財產品,從中獲得高額的佣金提成,而一旦出問題,銀行根本不需要承擔相關責任,投資者也只能欲哭無淚。

如何避開銀行理財的陷阱?

1.銀行自發的理財產品,在產品說明書中,會有一個以大寫字母“C”開頭的14位產品登記編碼,而且合同中也會說明是哪家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大家通過這些細節可以知道自己買的是不是銀行自營的理財產品。

2. 銀行自營的理財產品,安全性高,且收益一般不超過6%。如果你購買的產品收益過高,那麼你可能就需要謹慎了。

信託的陷阱

這之前,信託產品也爲投資者提供了理想收益回報,積累了“良好”口碑。但隨着剛兌被打破,如今的投資者也需要正視信託的風險了。信託市場主要有跟風高收益和看歷史業績進行投資兩大陷阱。

如何避開信託的陷阱?

1.選擇信譽良好的信託公司,認真考量信託公司的誠信度、資金實力、資產狀況、風險管控力度等綜合因素,而不是哪家收益高就買哪家的,一般情況下,收益率越高,風險就越大。

2.預估信託產品的盈利前景,有些人很喜歡用過去的業績來衡量是否值得投資,但過去賺錢的產品不代表未來也會賺錢,信託產品是基於未來的市場狀況投資的,所以一定要結合趨勢來看,不要用過去的業績來評價和判斷。

3.注重信託項目擔保方的實力,一般而言,銀行等金融機構擔保的信託理財產品雖然收益相對會低一些,但其安全係數卻較高。

如果你還在騙局中,希望你能夠儘快脫身;如果你還沒入坑,那就要擦亮雙眼;如果你被騙過了,請不要抱有回本的幻想。

對比其他投資來說,外匯投資的安全性應該是最高的,因爲不管任何市場、任何投資平臺來說,監管都是最有力的安全保障利器,這也是其他幾種投資目前欠缺的,一旦受騙,必虧且無處申訴。所以看完以上分析,希望能幫助大家增強防騙意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