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家庭经过一场四年的拉锯战后,小伟用一场风光的婚礼把小燕娶进家门,他感慨道“历经八十一难,终于修成正果,只为今天。”小伟出生于1991年,2010初中毕业后在江苏打工并于年认识了同公司的小燕,“当时就是抱着找老婆的心态来处的,没想过家里会怎么样。”对于这段感情,小伟的家人一致保持反对意见并在事件的最初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中断它,“领个这玩意回来不在街上丢死了,十里八乡也没有这样的,在家里又不是找不着”。最开始,小伟父母试图用父母的威严甚至是断绝父子关系来威胁他,小伟则用“不让在一起就一块寻短见”来反抗。见自己说服无望,小伟父母又动员全家人轮番做思想工作,小伟说那段时间每天都能接到家人的电话,“爸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叔、姨”,“最后说烦了我就接通后扔到一边什么也不说”。

访谈中,小伟父亲说起那段时间时仍略带气愤,“说他不听,小伟妈每天又都在我跟前哭,我快愁死了,生气的时候我就想全当没这个儿子了,后来又觉得不管作样儿子我总得要啊,就拖着吧”。最切的努力没有收到成效时,小伟家人不得不采取了放任的态度,希望年轻人感情来得快去的也快。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这整个过程中,小伟家人一直对街面隐瞒着小伟处对象的事实,直到小伟把小燕带回家。而事情的转机也出现在小燕随小伟一起回家过年,“我那个气的啊,总不能不让他回家吧,那么小出去打工好几年没在家过年了”小伟的妈妈说,气归气,她还是专门收拾了一间房子并购置了新的被单、窗帘。

从双方的回忆来看,那个年过的并不是太令人满意,“我爸妈一直私下里训我”小伟说,采访时小伟妈妈则表示“叽里呱啦的我听不懂,我说啥她也听不懂,我反正是没给她多少好脸色”,但她的话立即遭到邻居的反驳“噫,别听她瞎说,从见第一面我就说她俩像娘们(即有婆媳像),咋不中啊”。年过完了,小伟两人返回了工厂,临行前父母和小伟有一次深入的谈话,“爸妈让我注意节育,我觉得有戏了”。小伟的家人的态度在年后明显的分成了两派,小伟的妈妈和姨们继续反对,以小伟爷爷、爸爸以及叔叔为代表的男性家属的态度则缓和了许多。

小伟的爷爷说“一进门看她穿的很朴素又不化妆,我就觉得这孩子行,能过日子”,小伟的叔叔则认为现在都开放了,找哪的都一样,小伟的爸爸也开始做起小伟妈妈的思想工作来。小伟家庭观念的转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到最后只有小伟妈妈还在做坚持。随着小燕的怀孕,即将成为奶奶的喜悦成为压倒小伟妈妈心中天平的最后一块法码,她拒绝小伟的流产意见并让小燕回到家中待产。到2013年小伟儿子出生时,小伟妈妈己经成为邻居口中的好婆婆。

小伟的故事是当地的一个代表性事例,即在突破传统的通婚情景时,家庭、子女如何在这场“越轨婚姻”的博弈中如何各自妥协,它显然是一个动态博弈的过程。小伟的故事发生前, 在本村的人看来只有在当地找不到媳妇的人才会找外来媳妇, 某些不成功的跨地域婚姻实践更加强化了人们的认同。当地人所认为的非传统通婚场景问题可以归纳为文化的和经济的。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