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养儿,富养女”的观念早几年前就开始深入人心,常常听人说起,并奉为圭臬。

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越来越多的家庭同时养育着男孩和女孩,父母们就开始困惑了,两个小孩,如何做到一个穷养,一个富养?

其实,产生这样的困惑,大多是因为没有真正明白穷养和富养的内涵。

不管是穷养,还是富养,最终指向的,都是孩子的自控力,是为了帮助孩子发展出更好的自控力而总结出的教养方式。

决定孩子未来幸福的,不仅仅只有自控力一个因素,为何仅仅根据自控力这一项就得出“穷养儿、富养女”的结论呢?

因为一般来说,自控力好的孩子,在求学期间的学习成绩会更好,抗压能力会更高,人际交往也会更好,日后走向社会一般会有更高的收入,更高的社会地位,更美满的婚姻和更好的身体。

而自控力主要受家庭的物质条件(即富裕或贫困)和教养方式(及关爱型或忽视型)的影响。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刘嘉,曾经对“穷养儿、富养女”的含义进行过解释:

对于女孩来说,富裕家庭的孩子比贫穷家庭的孩子有更高的自控力,而教养方式的影响则不明显,因为女孩的自控力更多依赖物质条件,所以概况为富养;

对于男孩来说,富裕程度对培养男孩的自控力没有明显影响,而父母的教养方式起到关键作用,对男孩严格要求,并同时关注孩子的成长,与父母给他多少钱没关系,而与给他多少精力和挑战有关,所以概况为穷养。

穷养或富养,其实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

穷养,并不是说要去给孩子创造很差的物质条件,而是说,对于男孩来说,物质条件没有关爱的养育方式那么重要;

富养,也不是说就一定要给孩子超过自己承受能力的物质条件,而是指,对于女孩来讲,良好的物质条件,比关爱的养育方式更能培养孩子的自控力。

所以,关于穷养和富养,我们不光要看字面含义,还需理解其实质,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1、穷养不是要创造贫乏的物质条件,而是需要更多教养

我看到网上关于穷养儿的讨论,很多家长都有误区。

大部分家长都简单把“穷养”,等同于“像穷人那样养”,实际是大错特错的。

有位妈妈,在讨论区描述了她的困惑:家里条件本来不错,可是她觉得穷养儿子很有道理,应该让儿子多吃点苦,这样才能培养艰苦奋斗的品质。

于是她给孩子穿最便宜的衣服,孩子想买个好点的踢足球的球鞋,她也不会满足,从来不给孩子打扮,真正践行她所说的:在物质上向低标准看齐。

可是,她的儿子变得越来越沉默自卑,不仅没有展现出什么优秀的品质,就连学习成绩也不断下降。

这样的结果其实一点也不奇怪,如果说穷养是这样的含义,那么贫困家庭的儿子个个都是人才了。

穷养儿子,不是说我们不能给他提供优渥的条件,体面的穿着,而是说,我们要花更多的精力去关注孩子成长,规范他的言行,让他在享受父母提供的生活资源的同时,深刻地了解到一切来之不易,要靠自己的双手去获取。

2、穷养富养并不绝对,自控力也不是成功的唯一指标

我认识一位瑜伽老师,性格特别好,人也很阳光,看她的脸就能感觉满溢的幸福。

但她告诉我,小时候家里生活条件并不好。

她的父母都是非常非常普通的工人,她还有个哥哥,生活可以说是捉襟见肘。

有一次,她跟爸爸去一个亲戚家玩,那位亲戚是镇上一个办公室主任,是家族中经济条件最好的。

她一进门就看见了客厅桌上放着的酒心巧克力。在那个时候,她家买个大白兔奶糖都奢侈,更别说巧克力了,她只是在广告中见过。

不知道盯了多久,她才回过神,跟着爸爸走了进去。

那天回家以后的一个星期,她都会时时想起那些巧克力,但是她从没有提起,因为她知道家里的境况。

没想到的是,周末,她的爸爸竟然给她带回来了几颗酒心巧克力。

她睁大眼睛不可思议地问爸爸:“这个,很贵吧?”

她爸爸说:“是挺贵,可不能常吃,但买几个给闺女尝尝还是可以的。”

那位瑜伽老师说:“虽然我家不富裕,甚至可以说是穷的,但我一直觉得自己是被富养着长大的。”

所以,不一定给予好的物质条件才叫富养,经济条件不够好的家庭就不能富养。

在我看来,富养是一种态度,是愿意给孩子最好的那种柔软的爱。

当然,“一招鲜”式的教条无一例外地都存在其局限性。

说女孩要富养,难道只需给她爱护,而不去进行其它的教育引导,就能让她变得优秀吗?脚指头想想都知道,那是不可能的。

男孩和女孩,确实在生理、心理上存在一定差距,在养育过程中需要有所侧重,但是都同样需要用心教育。

3、这些富养男孩女孩都需要

没有哪种养育方式需要去刻意创造穷困的物质环境来磨练孩子的意志。

注意使用正确的教育方式,穷人富人的孩子都能成才。

而在下面这些方面,富养的孩子成功机会更多。

首先是教育资源的投入。11月初,一个 5 岁小朋友的简历让看完的人纷纷感叹,这孩子牛,背后的家长更牛。

这个五岁的小朋友,有着文史、艺术、数理、运动等丰富的爱好,有着中英文几百本的书籍阅读量,还有多个国家的旅行经历,简直让众多成人都自愧不如。

近年来,大多数的高考状元,都是丰富教育资源的受益者。比如2018年的安徽省文科状元郑辰筱,12岁的时候就曾在美国留学,从初中开始已经跑遍了美国、德国、西班牙等全球十多个国家。

第二是眼界的开阔。大家都知道的黄多多,简直是孩子界的典范。性格独立自主,会照顾他人,一口流利的英语,会配音、会写诗、会走秀、会弹钢琴,还会演话剧。

这样举重若轻的成就,都跟她从小就见过世面分不开。

多多从小跟着黄磊孙莉一起在剧院长大,从两岁开始,就跟着爸妈参加话剧表演,到今年已经整整十年。他们走过了四十几个城市,演出了近500余场。

参加爸爸去哪儿的时候,已经表现出超高的情商;在巴黎时装周上,为奢侈品童装走秀时毫不怯场。

在开阔眼界方面,再怎么富养都不为过。

第三是爱的给予。穷养富养,都需要用爱滋养。

不管孩子最终会有怎样的成就,是一代伟人,还是平凡一生,家长都无一例外地期待孩子幸福。

家庭在孩子年少时给予的爱,会变成他心中的光,身上的铠甲。让他在以后的人生路上,能够看清方向,披荆斩棘,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一切。

作者:张书愿,国际注册心理咨询师,企鹅童话签约作者,个人公众号:咬书酱(shujiangyao)。人生是一场用心的体会,愿你我都能甘之如饴。

注: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删!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