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養兒,富養女”的觀念早幾年前就開始深入人心,常常聽人說起,並奉爲圭臬。

隨着二胎政策的開放,越來越多的家庭同時養育着男孩和女孩,父母們就開始困惑了,兩個小孩,如何做到一個窮養,一個富養?

其實,產生這樣的困惑,大多是因爲沒有真正明白窮養和富養的內涵。

不管是窮養,還是富養,最終指向的,都是孩子的自控力,是爲了幫助孩子發展出更好的自控力而總結出的教養方式。

決定孩子未來幸福的,不僅僅只有自控力一個因素,爲何僅僅根據自控力這一項就得出“窮養兒、富養女”的結論呢?

因爲一般來說,自控力好的孩子,在求學期間的學習成績會更好,抗壓能力會更高,人際交往也會更好,日後走向社會一般會有更高的收入,更高的社會地位,更美滿的婚姻和更好的身體。

而自控力主要受家庭的物質條件(即富裕或貧困)和教養方式(及關愛型或忽視型)的影響。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院長劉嘉,曾經對“窮養兒、富養女”的含義進行過解釋:

對於女孩來說,富裕家庭的孩子比貧窮家庭的孩子有更高的自控力,而教養方式的影響則不明顯,因爲女孩的自控力更多依賴物質條件,所以概況爲富養;

對於男孩來說,富裕程度對培養男孩的自控力沒有明顯影響,而父母的教養方式起到關鍵作用,對男孩嚴格要求,並同時關注孩子的成長,與父母給他多少錢沒關係,而與給他多少精力和挑戰有關,所以概況爲窮養。

窮養或富養,其實是一個很籠統的概念。

窮養,並不是說要去給孩子創造很差的物質條件,而是說,對於男孩來說,物質條件沒有關愛的養育方式那麼重要;

富養,也不是說就一定要給孩子超過自己承受能力的物質條件,而是指,對於女孩來講,良好的物質條件,比關愛的養育方式更能培養孩子的自控力。

所以,關於窮養和富養,我們不光要看字面含義,還需理解其實質,才能更好地指導實踐。

1、窮養不是要創造貧乏的物質條件,而是需要更多教養

我看到網上關於窮養兒的討論,很多家長都有誤區。

大部分家長都簡單把“窮養”,等同於“像窮人那樣養”,實際是大錯特錯的。

有位媽媽,在討論區描述了她的困惑:家裏條件本來不錯,可是她覺得窮養兒子很有道理,應該讓兒子多喫點苦,這樣才能培養艱苦奮鬥的品質。

於是她給孩子穿最便宜的衣服,孩子想買個好點的踢足球的球鞋,她也不會滿足,從來不給孩子打扮,真正踐行她所說的:在物質上向低標準看齊。

可是,她的兒子變得越來越沉默自卑,不僅沒有展現出什麼優秀的品質,就連學習成績也不斷下降。

這樣的結果其實一點也不奇怪,如果說窮養是這樣的含義,那麼貧困家庭的兒子個個都是人才了。

窮養兒子,不是說我們不能給他提供優渥的條件,體面的穿着,而是說,我們要花更多的精力去關注孩子成長,規範他的言行,讓他在享受父母提供的生活資源的同時,深刻地瞭解到一切來之不易,要靠自己的雙手去獲取。

2、窮養富養並不絕對,自控力也不是成功的唯一指標

我認識一位瑜伽老師,性格特別好,人也很陽光,看她的臉就能感覺滿溢的幸福。

但她告訴我,小時候家裏生活條件並不好。

她的父母都是非常非常普通的工人,她還有個哥哥,生活可以說是捉襟見肘。

有一次,她跟爸爸去一個親戚家玩,那位親戚是鎮上一個辦公室主任,是家族中經濟條件最好的。

她一進門就看見了客廳桌上放着的酒心巧克力。在那個時候,她家買個大白兔奶糖都奢侈,更別說巧克力了,她只是在廣告中見過。

不知道盯了多久,她纔回過神,跟着爸爸走了進去。

那天回家以後的一個星期,她都會時時想起那些巧克力,但是她從沒有提起,因爲她知道家裏的境況。

沒想到的是,週末,她的爸爸竟然給她帶回來了幾顆酒心巧克力。

她睜大眼睛不可思議地問爸爸:“這個,很貴吧?”

她爸爸說:“是挺貴,可不能常喫,但買幾個給閨女嚐嚐還是可以的。”

那位瑜伽老師說:“雖然我家不富裕,甚至可以說是窮的,但我一直覺得自己是被富養着長大的。”

所以,不一定給予好的物質條件才叫富養,經濟條件不夠好的家庭就不能富養。

在我看來,富養是一種態度,是願意給孩子最好的那種柔軟的愛。

當然,“一招鮮”式的教條無一例外地都存在其侷限性。

說女孩要富養,難道只需給她愛護,而不去進行其它的教育引導,就能讓她變得優秀嗎?腳指頭想想都知道,那是不可能的。

男孩和女孩,確實在生理、心理上存在一定差距,在養育過程中需要有所側重,但是都同樣需要用心教育。

3、這些富養男孩女孩都需要

沒有哪種養育方式需要去刻意創造窮困的物質環境來磨練孩子的意志。

注意使用正確的教育方式,窮人富人的孩子都能成才。

而在下面這些方面,富養的孩子成功機會更多。

首先是教育資源的投入。11月初,一個 5 歲小朋友的簡歷讓看完的人紛紛感嘆,這孩子牛,背後的家長更牛。

這個五歲的小朋友,有着文史、藝術、數理、運動等豐富的愛好,有着中英文幾百本的書籍閱讀量,還有多個國家的旅行經歷,簡直讓衆多成人都自愧不如。

近年來,大多數的高考狀元,都是豐富教育資源的受益者。比如2018年的安徽省文科狀元鄭辰筱,12歲的時候就曾在美國留學,從初中開始已經跑遍了美國、德國、西班牙等全球十多個國家。

第二是眼界的開闊。大家都知道的黃多多,簡直是孩子界的典範。性格獨立自主,會照顧他人,一口流利的英語,會配音、會寫詩、會走秀、會彈鋼琴,還會演話劇。

這樣舉重若輕的成就,都跟她從小就見過世面分不開。

多多從小跟着黃磊孫莉一起在劇院長大,從兩歲開始,就跟着爸媽參加話劇表演,到今年已經整整十年。他們走過了四十幾個城市,演出了近500餘場。

參加爸爸去哪兒的時候,已經表現出超高的情商;在巴黎時裝週上,爲奢侈品童裝走秀時毫不怯場。

在開闊眼界方面,再怎麼富養都不爲過。

第三是愛的給予。窮養富養,都需要用愛滋養。

不管孩子最終會有怎樣的成就,是一代偉人,還是平凡一生,家長都無一例外地期待孩子幸福。

家庭在孩子年少時給予的愛,會變成他心中的光,身上的鎧甲。讓他在以後的人生路上,能夠看清方向,披荊斬棘,去爭取自己想要的一切。

作者:張書願,國際註冊心理諮詢師,企鵝童話簽約作者,個人公衆號:咬書醬(shujiangyao)。人生是一場用心的體會,願你我都能甘之如飴。

注: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侵刪!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