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詩歌的名義

-------序《時光剪影:當代文學作品精選 》(詩歌卷)

作者: 老 土

時令過了立冬,氣溫逐漸下降。天氣預報不時地播出多地下雪的消息。視線之內的綠色植物,也在蕭瑟的秋風中抖落自己的葉子,宣告着一季嚴寒急不可耐的到來。

滿眼的關於冬天的色彩,滿懷的關於寒冷的神色。季節輪迴之中,造物主給我們呈現出秋去冬來的感慨,此時,什麼纔是值得我們回味的與留戀的?主流與非主流媒體關注的那一場家喻戶曉的央視著名主持人崔永元挑戰娛樂圈暴利的新聞此起彼伏,似乎引起了一些有着擔當情懷與公義思維的人士的關注與好評,這個世界浮躁的讓人們後怕。名譽、地位、司法公正、道德操守、價值底線、社會公義、人生信仰……都在我們的眼前變換着臉譜呈現。在這樣的形勢下,如何維繫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似乎已經引起了一些有着思想深度人士的思索?

窗外寒意襲人,室內溫暖如春。我打開姜秀麗女士發給我的這部《時光剪影:當代文學作品精選》(詩歌卷)已經看了一個星期。此時,我被這部文集中詩人們對人生、對社會、對親情、對愛情、對信仰淋漓盡致的抒發所感動。是的,我們活在這個世界,是需要有一種精神的。特別是在當下,經濟文明與物質文明得到了空前的發展,作爲一個有着五千年文化傳承的民族,更應該在文化自信方面極力構築自己民族的精神與情懷。

在這部《時光剪影:當代文學作品精選集》(詩歌卷)中,我透過詩人們的作品看到了這份精神的守望與靈魂的吶喊。透過這部文集中詩人的構成,不論是古稀之年的老者、還是風華正茂的青年,不論是科技工作者還是軍人與新聞工作者、教育工作者與普通的勞動者,在他們的血脈之中,流淌着的是對國家與民族的熱愛,是感恩與守望的情懷。

不論是童年的記憶,少年的經歷,眼中花開花落的傷逝與山川河流的壯美,還是湧動於心胸之中的祖孫情、戀人離別友人思念之情,那些屬於風花雪月之外的鄉土故園,抑揚頓挫中的先賢俊秀,無不在字裏行間流淌成一種滌盪心靈的洪流。

不老的歲月,不倦的文心,歲月滄桑中揮之不去的那些印痕;激情滿懷、躊躇滿志的逐夢情懷與溫婉柔美的真情告白,匯成了這部文集的風骨,讓這部文集有了靈魂。

不論是彭建華的《等你》,把玫瑰情懷書寫的柔腸百轉;張小梅的《池影》,用一種別樣的意象傾訴一份別有風情的詩意;王奎的《奶奶的淚痕》刻畫,把生離死別的刻骨銘心揉進字裏行間的悲慼之情;相秋蓮把一個女子獨有的情懷付諸《夢之沃土》的真情告白;還有耳順之年的劉如春,在從事科技工作之餘付諸筆端的山水情懷;向守華、衣鳴鶴、戰克等人深厚的古文功底,在抑揚頓挫中把家國情懷、山水之美與人間友情抒發的淋漓盡致;還有曾經熟悉的清雅、姜海波、焦留國、鄭書曉等人別具一格的生活情懷與詩意解讀,都讓我們真切的感受到文化傳承與文化自信的敦厚。

正是有了對詩歌藝術的熱愛,正是有了對詩心的守護,我們眼中的山川河流與花香鳥語才愈加得美輪美奐。感謝這些懷揣着詩歌情懷的作者爲我們奉獻的這份文化大餐,或許,這就是我們文化自信的根源。

作爲走在新時代,面對紛擾與困惑的亂想,有一種精神追求與心靈守望的人愈發的難能可貴。

也正是有了這些滾燙的文字與炙熱的情懷,在這個寒冷的冬天我才感受到了一份噴湧的熱流。正是這詩歌溫暖了我,溫暖了這個冬天,溫暖了這個時代。

有了這些有追求與精神的人構成的民族,纔會有社會擔當與使命情懷,這個民族纔會永遠的充滿生機,這個國家纔會永遠的充滿希望。

這些都是一個用良心來寫作的詩人最好的註解。唯有有良心的詩人作品纔會有蓬勃的生命力,纔會流傳下去。

是爲序。

2018年11月12日初稿,15日修改,19日終稿

作者簡介:老土:本名黃秀峯,山東寧陽人,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山東省評論家協會會員、山東省青年作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草根》文學雜誌社社長、大型紀實文學雜誌《沃土》總編輯。作品錄入2015年《齊魯文學作品年展》、2016年《齊魯文學作品年展》、《濟南作家論》等多部文集,獲得2017年中國詩歌萬里行“百年新詩放歌黑河”二等獎、韓國雪原杯特別文學獎等國內外獎項。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