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20的信息化程度远超过歼-10

  根据美国空军参谋长戴维.戈德费恩在接收采访时候曾透露,美国空军现在认为中国空军的歼-20战斗机是一架类似于F-35“信息化战斗机”,具备网络中心战能力。这就让人觉得奇怪了,那你让俄罗斯苏-57怎么看呢?

  歼-20的EODAS

  具体到中俄两军目前的作战体系来说,中国空军同现在的美国空军一样,更加侧重飞机“看不见”的一面,即战机的信息化作战能力。为了满足这一需求,歼-20与F-35一样“堆砌”了大量电子科技领域最先进技术的结晶,如:低可探测性有源相控阵雷达、分布式光电孔径系统(EODAS)、光电瞄准系统(EOTS)等。这些体积和耗电功率都极大的电子设备无可避免的占用了大量的机体空间,这使得F-35看起来很“肥”而歼-20看起来很“大”。

  F-35的EOTS

  不过从中美两国空军的取舍来看,这种做法是利大于弊的。其原因在于,传统的战斗机只是一架“战斗机”,其任务范围也无外乎传统战斗机“制空”“对地”等任务。而一架高度信息化的战斗机则可以在遂行传统战斗任务的同时,以其高度信息化的能力“盘活”整个战局。比如,传统的空袭任务无非是“飞过去—发现—锁定—投弹—评估毁伤—飞回来”,但是信息化条件下的空袭则可能是:多平台多种武器发射—歼-20抵达战区侦测并锁定目标—歼-20指挥武器集群攻击目标—歼-20进行毁伤判定的更高强度、更高烈度的全新模式。

  歼-20弹舱展示

  在这种高度融合、高度集成的作战体系中,每架飞机的武器搭载量已经不再是决定其战斗性能的决定性因素——尽管美国空军司令和歼-20总设计师杨伟都曾经极力强调武器搭载量对战斗机作战效能的影响,但从F-35战斗机和歼-20战斗机的发展来看,两者都没有像当年的F-22A一样,把“提升武器搭载量”这一课题作为最迫切的需求。目前,两者都仅能携带4枚中距空空导弹。在此基础上,F-35舍弃了传统的近距离格斗导弹;歼-20则舍弃了机炮和使用弹舱挂载对地武器的能力,换句话说,歼-20的光电瞄准系统仅能用于空战或为其他发射平台的武器进行制导。

  苏-57仍具有碾压实力

  作为对比,苏-57则与世界上第一种进入服役的第四代战斗机F-22A有颇多相似之处。两者都更加强调战机“看得见”的性能。比如:超机动性,超音速巡航能力等。从传统空战理论的角度出发,这种优化将使战斗机在空战中拥有更加强悍的实力。举例而言:超机动性强调飞机在过失速和超音速两个极端条件下的机动性能,远超此前的第三代战斗机。这使得苏-57和F-22将在飞行包线速度轴的某一端或两端,毫无悬念的碾压第三代战斗机。

  超音速巡航也是重要指标

  超音速巡航也是相同的道理:除了能够快速响应,快速抵达交战区域以外,超音速巡航的指标还赋予了战斗机更加强悍的生存能力。众所周知,空空导弹的攻击包线在机尾的部分随着飞机速度的增加而收窄。用更加直白的话说,飞机平时飞的越快,越难被别人“打黑枪”。在美国战斗机飞行员中曾经盛行这样一句话:清除后半球威胁最简单办法,就是将飞机加速到1.4马赫以上。

  苏-57相对可靠的弹舱展示图

  另外值得一提的一点是,因为苏-57是个“拍瘪了”的苏-27,其两部发动机悬吊于中央升力体两侧,弹舱位置相应的被移动到了机体中央的承力结构。这也导致了其尾撑宽度较苏-27大幅增加。由于弹舱位置较高,为了提高导弹的发射的成功率,俄罗斯还独创了X型的UVKU-50和UVKU-50L内置弹舱通用弹射挂架。相比于美国采用的垂直弹射挂架,这种弹射挂架弹射行程更长,使用也更加安全。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