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砚山县紧紧抓住沪滇扶贫开发合作,实施“云品入沪”的新机遇,帮助砚山企业与上海市场开展产销精准对接,通过组织培训、市场考察、业务培训、产销对接等措施,开辟了“砚菜”入沪的新渠道,让沪滇帮扶真正驶入了“快车道”。

统一包装 固定销售 这些蔬菜远销上海

这两天,在砚山县者腊乡夸溪村的云南中康食品有限公司的蔬菜基地里,大批工人正在将新鲜采摘回来的蔬菜进行打包、装车,这些经过精挑细选过后的新鲜蔬菜,将通过30多个小时的长途运输直抵上海市场。

云南中康食品有限公司夸溪基地负责人 方耀先:“像他们这些称过之后全部装满筐,然后拉到那边去,反正这些质量不达标的都拉下去。”

每天下午五点,基地负责人方耀先都要督促工人,将菜心、芥蓝、银丝王、上海青等十多个品种的蔬菜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按照相关的技术要求,将每一颗菜中最好的部分装进盒子里,并在盒子上张贴微信扫码标签。

云南中康食品有限公司夸溪基地负责人 方耀先:“我们走上海的或者走超市的,或者固定商户的,都是用这种包装来做,这里的二维码都是有溯源的,一扫(就知道)什么时候种、什么时候用肥、什么时候采收、经过谁的手,精准到每一个工人、采收,打药都有。包括这片区域是谁负责,负责人都有,我们做的是放心的食品,安全的食品,让消费者吃的放心。”

走进中康公司的科技大棚,只见大棚内五彩斑斓的小番茄已经缀满枝头,黄色、红色、黑色……看上去很抢眼。大棚技术员介绍,目前基地里的番茄品种主要有黄妃、迷彩、黑美人等多个品种,这些品种大多从荷兰引进过来,对于砚山的气候条件以及种植环境都作了大量的前期调研工作,对于水果番茄的种植,他们也是花费了大量的心力,由于各个品种的适应性不同,所以对技术管理也就提出更高的要求。

云南中康食品有限公司夸溪基地技术人员 沈学泽:“现在种植的有9个品种的小番茄,还有15个水果小黄瓜,都是发往上海。我们这里的种植、把控都非常严格,这边都是属于绿色蔬菜、绿色食品,它的温度,还有湿度都要把控好。”

对口销售 带动砚山800多户贫困农户

云南中康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农产品种植、加工和牛、羊、猪养殖及销售,农副产品加工及销售为一体的,具有进出口权的农业食品企业。公司以生产各种脱水蔬菜为主,采取“公司+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工厂+高校”的生产经营模式,建立现代化科技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体系,发展现代化、信息化智慧农业。在沪滇帮扶的政策推动下,今年1月开始,云南(砚山)中康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批量进入上海蔬菜(集团)有限公司的江桥市场和西郊国际销售。截止目前,中康公司在沪蔬菜销售量达100余吨,全年预计可销售1000吨蔬菜,在实现可观经济效益、带动砚山蔬菜基地发展的同时,直接带动了砚山800多户贫困农户,实现与国内重要市场的产业链对接,实现有效增收。

云南中康食品有限公司夸溪基地负责人 方耀先:“两个销售地点方向主要是上海和广州,现在我们着重推广上海,平均每天都保持在10吨货的供应量,发往上海的我们也在进一步做精装精品之类的,直接输送到超市和连锁店之类的,销售量一个月在365吨左右,吃到了原始它该有的本身那种味道。”

政策加持 “砚品入沪”助推农产品外销

为加快推进“砚品入沪”工作,推动砚山特色产品进入上海市场。今年10月,砚山县印发了《砚山县“砚品入沪”工作实施方案》,并成立了“砚品入沪”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砚品入沪”的各项工作,并以建立“砚品入沪”合作机制,搭建“砚品入沪”推介平台,组织砚山特色产品进入上海商超销售,组织砚山特色产品进上海职工食堂,组织砚山大宗农产品进入上海批发市场,以扶持助推“砚品入沪”等措施扎实做好“砚品入沪”工作,不断扩大砚山农产品外销,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为砚山县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动力。

砚山县农科局农业股长 余建萍:“县委政府下达‘砚品入沪’方案以后,我们县农科局结合我们部门的职能职责,强化对入沪农产品的筛选。今年砚山县入沪的商品主要有,中康的蔬菜、中荷双创园的马蹄莲这两个主要品种。截至目前,全县通过“三品”认证的企业8个,认证产品36个。其中蔬菜产品20个,我们将对规模化的农产品像三七、辣椒、水果,产量、规模、上市时间进行梳理汇总,扩大农产品供应,确保优质农产品能供应到沪。”

砚山台:黄龙菊 邓维友

编辑:刘虹 张海蓝

制作:冯明兰 陆军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