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儘管在這起事件當中,受害者確實是一名醫生,傷人者也確實是一名患者家屬,但是,我們不能錯誤地將其理解成一場“醫患糾紛”。將這樣的事件稱爲“醫患糾紛”,在語義層面上相當於爲暴力犯罪行爲提供了某種“正當性”,這種表述一旦傳播開來,很可能會讓其他患者和患者家屬誤入歧途。

原標題:醫生遇刺身亡,暴力傷醫是刑事犯罪!

12月24日,北京民航總醫院發生了一起性質十分嚴重的傷醫事件,一名男子持刀襲擊該院的楊文醫師,導致楊文醫師頸部嚴重損傷,最終不治身亡。12月26日,國家衛健委在例行發佈會上針對此事正式作出了回應,明確指出“這不是醫患糾紛問題,這是非常嚴重的刑事犯罪”,並重申了“傷害醫生的嚴重刑事犯罪行爲必將受到法律嚴懲”的一貫態度。

“這不是醫患糾紛問題,這是非常嚴重的刑事犯罪。”——國家衛健委的回應不僅精準地點破了此類傷醫事件的真實本質,也廓清了輿論對此類事件的常見誤解。儘管在這起事件當中,受害者確實是一名醫生,傷人者也確實是一名患者家屬,但是,我們不能錯誤地將其理解成一場“醫患糾紛”。在某種程度上,這種理解不僅會令社會討論跑偏、失焦,對於在此類事件不幸罹難的醫護人員而言,也是一種不負責、不尊重。

我們在看待一起具體事件時使用的認知框架,會對我們最終得出的結論產生重要的影響。而“醫患糾紛”與“刑事犯罪”,正是兩個截然不同的認知框架。在“醫患糾紛”這個認知框架裏,隱含着不容忽視的預設前提,那就是事件當中的醫患雙方處於平等地位,各有各的道理,能夠通過協商來處理相關矛盾。

然而,在此類惡性傷醫事件當中,以上前提完全不能成立——面對手持利刃的行兇者,受害醫生在力量上居於絕對劣勢,當一個人對另一個人拔刀相向的時候,衝突的性質顯然已經遠遠超出了“糾紛”的程度。在這種情況下,仍然以“醫患糾紛”的視角審視和評述此類事件,只會讓社會上由來已久的醫患對立情緒藉機出籠,助長針對受害者的謠言與中傷。

只有跳出“醫患糾紛”的認知誤區,我們才能看清此類事件“刑事犯罪”的本質。受害者是醫療工作者還是普通路人,施暴者是患者家屬還是變態殺手,兩者之間又有怎樣的恩怨過節,並不是案件性質的決定性因素。重要的是:這種用暴力解決問題,用傷人表達訴求的做法,在任何情況下,都是社會絕對不會鼓勵,也絕對不能容忍的。對此,公衆必須形成對暴力傷人行爲果斷說“不”的共識,這不是爲了某個特定的職業羣體的利益,而是爲了讓所有人都能免於遭受暴力的侵害,守護法治與社會文明的底線。

在當下的中國社會,各式各樣的醫患糾紛確實是值得討論也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然而,醫患糾紛可以通過調解程序解決,調解不成,也可以通過法庭起訴見真章,但無論如何,任何糾紛都沒有發展到動刀傷人這個程度的理由。

將這樣的事件稱爲“醫患糾紛”,在語義層面上相當於爲暴力犯罪行爲提供了某種“正當性”,這種表述一旦傳播開來,很可能會讓其他患者和患者家屬誤入歧途。爲此,唯有以堅決的態度抵制一切可能爲暴力犯罪提供藉口的錯誤論調,我們才能遏制此類刑事犯罪行爲,也只有這樣,醫患糾紛的問題也才能在正途上得以解決。

撰文/楊鑫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