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羅小杰相同,劉帥也是通過線上平臺Pokerstar接觸到德州撲克的,但與羅小杰後來致力於在線下俱樂部打比賽不同,劉帥是一名線上德州撲克半職業玩家。

7月16日晚,記者見到劉帥時,他的電腦屏幕上正開着六個德州撲克對戰窗口,每個窗口都代表一桌德州撲克局,每局的籌碼量在500元到1000元不等。

半小時之後,其中一個窗口的籌碼量跳到了2000,“這個局盈利了1000元,而另外5個局有贏有賠,但都是幾十塊錢的,算下來和半小時前沒什麼區別。”劉帥說。

電腦屏幕中的每一枚籌碼代表一元錢,這些錢是劉帥通過微信支付和“局頭”換來的。劉帥可以隨時關閉窗口“離桌”,而這局遊戲結束後“局頭”會依據劉帥手中的籌碼,把相應的錢再從微信上轉給劉帥。

作爲一名剛剛創業的90後,由於生意並不樂觀,劉帥靠打牌來補貼家用。“最高紀錄是在10天贏了3萬元,主要的平臺就是國外的Pokerstar。”

劉帥表示,他的賺錢方式是在Pokerstar平臺上通過打德州撲克賺取遊戲幣,然後再從淘寶上把遊戲幣賣出。但半年前開始,國內上線了許多線上德州撲克平臺,他隨即轉戰國內平臺。

7月17日,我們登錄了劉帥所在的撲克平臺,這家平臺採用的是“約局”模式。即玩家可以自行在平臺上組局,由“局頭”向玩家發放遊戲幣,再開始遊戲。

我們隨即聯繫了平臺客服,詢問在哪裏可以找到“局頭”,平臺客服稱可以加她微信參加“官方快速局”,最低買入門檻爲200元,以微信或支付寶轉賬,對局結束後,客服再通過微信或支付寶將資金返還玩家,而盈利的3%將作爲服務費。

還有各式各樣的私人“局頭”。劉帥就將自己對局的一名“局頭”介紹給了記者。這名“局頭”抽取盈利的5%作爲服務費,在添加該局頭微信並支付100元后,局頭告知了記者“入局”的ID號,記者加入這場德州撲克局後發現,該場對侷限時2小時。試玩了半小時後,記者贏了20元籌碼,隨即離桌。2小時後,“局頭”也信守承諾把119元發給了記者。

“德州撲克對戰模式決定了它需要的服務器要少於鬥地主和麻將,管理成本低,但德州撲克玩家的購買力卻遠高於鬥地主和麻將玩家,這意味着它天生適合發展線上平臺。”張威說,“德州撲克最開始是博雅在做,後來聯衆、騰訊都上線了平臺想要分一杯羹。相對於‘天天德州’等一般模式,我更喜歡約局模式,因爲直接比賽只能讓平臺獲利,而約局模式可以讓組織者也有利益。”

“不管是哪種模式,平臺的掙錢方法都是賣幣,和遊戲賣點卡一樣。”羅小杰說,“Pokerstar也好,天天德州也好,其他網絡遊戲也好,所有虛擬平臺都有幣商擔當遊戲幣和現金之間的橋樑。”

羅小杰稱,在約局模式裏,局頭扮演了幣商的角色,他們事先通過支付系統從平臺處購得一定數量的遊戲幣,之後再發放給入局的玩家。

關注《期贏家》微頭條,天天早間送福利!!!

期贏家

羅賓漢

↓↓↓(點擊下方瞭解更多) 免費申請《內部家人服務》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