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西祠衚衕“暫關”,人人網被賣,網友驚呼:別刪!那有我的青春

近日,南京本土BBS西祠衚衕發佈公告,宣佈將關閉近三個月管理消極、發帖不活躍的討論版,引發不少網友感慨,在上面買過手機,玩過美妝,敗過家,當過校園版主,還有人玩西祠認識了老公,現在孩子都上小學了…

無獨有偶,人人網也宣佈“出售”,引發網友唏噓,“看着校內變成人人,希望人人未來一直都在,畢竟承載我們太多回憶”。曾紅極一時的年輕人社交平臺,如今正成爲消逝的輿論場,一本與青春有關的“紀念冊”。

鏡頭1>>

西祠衚衕“關閉調整”:

曾經“生活在南京,沒西祠賬號不行!”

南京西祠衚衕近日宣佈“因互聯網發展及運營方向調整,對討論版及相關功能進行清理優化。”調整內容包括“三個月內消極管理的討論版將被關閉、清理內容。請在收到衚衕大媽飛語的15個工作日內進行回覆,站方將進行評估擇優保留。對討論版現有功能也將進行排期評估,老舊功能將逐步下線。接下來西祠移動端將成爲運營重點,西祠衚衕小程序功能將全面開發。”

作爲國內最早成名的社區網站,西祠衚衕成立於1998年,鼎盛期旗下注冊用戶超過3000萬。2000年出售給藝龍,但是運營並沒有大的起色。2016年,西祠衚衕開始全員減薪。業內人士分析,今年西祠再次宣佈清理非活躍討論版,也是縮減運維成本的做法。

業內人士認爲,如今西祠的退化與衰落,自然逃不掉大環境的因素和自身的諸多問題:隨着微博、微信等新社交形態的興起,第一代社區熱潮退去,社區BBS的真實有效用戶羣已大不如前;另外,西祠衚衕過強的地方屬性,商業化之路不順等也是原因。

與刷朋友圈、發抖音小視頻不同,現在的90後、95後估計很難體會,在PC時代,發帖、跟帖、刪帖、互動,是大家上網的“正事”。在南京,西祠衚衕社區幾乎集結了一代最活躍的網民。

曾經南京人無論做什麼,大到結婚、裝修、旅行、租房子、買賣物品,小到交友、打聽八卦、找哪裏有好喫的、好玩的,首先想到的就是上西祠。在上面總能找到自己需要或者感興趣的版。西祠衚衕幾乎包攬現在新浪、知乎、豆瓣的功能,在南京生活的人,沒有西祠賬號,簡直沒法好好生活。曾經西祠上的大版也和現在的微信大號一樣,非常有影響力。

“物是人非了,還挺懷念混跡西祠的日子”。很多人還記得,那時候喫貨混“e美食”,每天討論哪家火鍋最好喫,什麼地方又有了新美食。最棒的是花20元就可以辦一張e美食卡,用這張卡在很多餐廳都可以打折。南京女生呢,則流行上“敗家MM集中營”。這本來是轉讓閒置物品的討論版,但大家敗家的熱情很快讓種草、剁手也都盛行起來,還流行起一種“分贓”團購。一到週末,新街口、湖南路、夫子廟的一些快餐店,經常會有一撥撥女生出沒,不是爲了喫,而是爲了分團購的商品。“當年敗版還開過實體店,我還有它家的會員卡。”有人評論:這個論壇,除了團不了男朋友,其他都能團!

還有諸如媽媽們聚集的版“小豬慢慢長”,很多人都在這裏交流育兒經驗,有些準媽媽遇到緊急情況就趕緊上這個論壇求救。“婚後空間”則是一地雞毛的家庭生活,複雜沉重,很多人在這裏發泄壓力,尋找安慰。顏值最高的版是“俊男秀”,全是帥哥美女發自拍。高校雲集的南京,基本各大高校都在西祠有陣地,比如東大傳說、南大我的家,南理工的混“理工大軼事”版塊,還有“南氣風雲”、南財仙林、風雨南林、南航天下等。

西祠有多八卦,就有多文青。有網友說,當時最喜歡看八卦集散地“包藏貨新”,裏面是各種出軌、婆媳矛盾的狗血八卦,所以這個版塊曾經火得一塌糊塗,精彩程度不輸現在的微博熱搜大戲。其實,除實用和娛樂內容,作爲人文社區,西祠還聚集全國的文藝青年,人文討論版也很多。“後窗看電影”是西祠最有名的電影論壇,曾經是南京小資們的觀影風向標。很多人在關注後窗之後才知道侯孝賢、北野武、特呂弗的電影。當年流行聽電臺,江蘇音樂臺有一個很火的欄目“都市夜歸人”,很多聽友就聚集在這裏分享心情,抒發情感。

鏡頭2>>

人人網“被賣”:

那些年邂逅過的同學,以及偷過的菜

     11月14日,人人網攜手多牛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發佈公告,人人網以整體對價6000萬美金出售人人網及相關業務,人人網CEO陳一舟發佈人人博客回應併購公告。消息一出,迅速登上熱搜。

  人人網可以說承載着80、90後一代人的青春記憶,正因爲這一代人的青春,鑄就了人人網昔日的輝煌。人人網註冊用戶曾經達到近2億人,登錄用戶每天平均停留時間達 7.7小時,而當時Facebook的用戶平均登錄時間也不過才7.3小時。它一度被大衆視爲“中國版Facebook”。後來推出的“開心農場”,讓一億多白領爲之瘋狂,每天設好手機鬧鐘,凌晨集體起來到人人網上去“偷菜”。

網友問>>

關於一座城一代人的“時間膠囊”如何保存?

“希望校內網的照片一直在,因爲有時候也想去回望青春。”“畢業9年了,我居然還記得校內賬號的密碼!”人人網和西祠的命運牽動網友的心。大概在於那個年代,網絡沒有把大家分隔開,反而大家非常熱衷於線下見版友,聚會頻繁。不少網友最終變成多年好友和愛人,交往真實而又密切,少了所謂虛擬社交的空虛感。

西祠網友還記得,當時南京很多酒吧都成了聚會的地方。2000年五一首次大型網友聚會,很多著名節目主持人和西祠人物都來了,盛況空前,當天玄武門都被擠堵車了。江蘇電視臺還爲西祠網友打造元旦晚會,成了很多西祠網友的回憶。2004年“戀戀西祠,快速交友”活動首次上線,很多人戀愛就從西祠開始。有網友告訴記者,“我和老公就是玩西祠認識的,版聚見面,然後戀愛結婚,現在娃都五年級了,對西祠還是有感情的。”

許多網友念念不忘的是,像人人網、西祠衚衕等社交平臺,已經成了時代的記錄者和見證者,一代人一座城的集體回憶。而今互聯網更新太快,創業者掘金不斷更迭,但網民的“時光膠囊”如何保存?這個問題,也期待時間和技術的回應。

來源|揚子晚報/揚眼記者 張楠

編輯 | 天七

青春只有一次

不可重來

動動手指轉發或留言

想個辦法保存青春回憶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