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姓,中華姓氏之一,主要源自姬姓,部分源自子姓、嬀姓和少數民族改姓。王由三橫一豎構成,三橫代表天、地、人,一豎貫通天、地、人,這就是天、地、人都要歸“王”管的不二哲學。上古時期夏、商、週三代的最高統治者被稱爲“王”。“王”作爲姓氏即來源於“王”這個至尊之位;東周時期的姬晉爲王姓始祖。

根據國家統計局2014年公佈的官方數據顯示,中國大陸王姓人口達到9468萬人,佔全國總人口的7.1%,爲全國第一大姓。

在中國,截至2014年,東部地區佔了王姓總人口的38.3%,中部佔了王姓人口的26.0%,西部佔了王姓人口23.5%,東北佔了王姓人口的12.2%。全國形成了以長江爲界的高比率的北方王姓區和低比率的南方王姓區。

宋朝時期,王姓大約有590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7.7%,爲宋朝第一大姓。王姓第一大省是山東,約佔全國王姓總人口的14.7%。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山東、河北、四川、河南、山西,這五省王姓大約佔王姓總人口的55%,其次分佈於江西、陝西、浙江,這三省的王姓又集中了25.5%。全國形成了陝晉冀豫魯、贛浙以及四川三大塊王姓人口聚集中心。

明朝時期,王姓大約有620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6.7%,仍爲第一大姓。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浙江、江蘇、山東,這三省王姓大約佔王姓總人口的40%,其次分佈於江西和山西,這二省又集中了17%。浙江一躍成爲王姓第一大省,約佔全國王姓總人口的13.7%。南方王姓在宋元明600年中有了大的發展,兩廣和福建的王姓人口已經大大超過了宋朝。而宋朝的王姓大省河北、河南和四川,這個比率已經降了一半。全國重新形成了贛浙蘇皖、魯豫晉冀陝兩大塊王姓人口聚集地區。

總堂號:太原堂

分堂號:槐南堂,三槐堂,渭北堂,半仙堂,六和堂,玉冰堂,三白堂,大本堂,五教堂,仁安堂,正義堂,世賢堂,世德堂,四合堂,四柏堂,永承堂,永思堂,存友堂,仰德堂,亦文堂,交德堂,孝友堂,孝睦堂,兩儀堂,利文堂,佑啓堂,尚德堂,佩傳堂,思孝堂,思植堂,保後堂,衍白堂,敘倫堂,冠南堂,素風堂,振趾堂,挹淵堂,恩義堂,恩榮堂,務本堂,梓蔭堂,崇本堂,崇孝堂,崇德堂,惇敘堂,淮澤堂,斯美堂,敬愛堂,植三堂,植本堂,植槐堂,畲經堂,敦本堂,敦厚堂,敦倫堂,敦睦堂,敦義堂,槐秀堂,槐政堂,槐蔭堂,槐德堂,嗣槐堂,愛敬堂,義德堂,源遠堂,嘉會堂,輔德堂,齊壽堂,谷詒堂,餘德堂,餘慶堂,燕翼堂,燕譽堂,樹德堂,興仁堂,篤行堂,篤倫堂,篤親堂,錫類堂,親愛堂,環慶堂,禮基堂,雙柏堂,鎮楚堂,彝敘堂,懷德堂,繼周堂,繼蘭堂,聽槐堂(共90個)。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了王姓歷代名人2360名,佔總名人數的5.19%,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一位;王姓的著名文學家佔中國曆代文學家總數的6.86%,排在第一位;王姓的著名醫學家佔中國曆代醫學家總數的5.37%,排在第一位;王姓的著名美術家佔中國曆代美術家總數的5.89%,排在第一位。

歷史上,王姓皇后多達36位。這樣累代帝后之族,在中華姓氏中僅此一姓。王家的36位皇后是西漢至明朝12個王朝32位皇帝的配偶,又是16位皇帝及4位太子、6位王爺、15位公主的生母。

此外,王姓在東漢至隋唐末年,還有92位宰相,其中西漢2人、曹魏1人、西晉3人、東晉22人、南朝宋19人、齊15人、梁及後梁23人、陳11人、北魏4人、唐朝4人。這也是各大姓氏中絕無僅有的現象。

僅有的一位皇帝。

王莽(前45年12月12日—23年10月6日),字巨君,政治家,改革家,魏郡元城人(今河北邯鄲大名縣),新顯王王曼長子、西漢孝元皇后王政君侄,爲漢朝皇帝劉家後代,篡奪皇位。新朝開國皇帝,公元8年至23年在位。

王莽爲西漢外戚王氏家族的重要成員,古代史學家以“正統”的觀念,認爲其人雖然謙恭儉讓,禮賢下士,實際上卻是沽名釣譽之輩。在朝野素有威名。西漢末年,在漢哀帝早亡、皇權旁落的情況下,王莽乘機竊取大權。公元8年12月,王莽代漢建新,建元“始建國”,宣佈推行新政,史稱“王莽改制”。

王莽統治末期,天下大亂。公元23年(新莽地皇四年),更始軍攻入長安,王莽死於亂軍之中,新朝滅亡。王莽共在位15年,卒年69歲,而新朝也成爲中國歷史上的短命朝代之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