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清史故事丨清末盲目愛國之風盛行 卻正是社會道德水平最低劣的時代

《清史故事》119

胡適先生曾說,一個骯髒的國家,如果人人都講規則而不是談道德,那麼最終會變成一個有人味的國家,道德也會自然迴歸;而一個乾淨的國家,如果人人都大談道德而不講規則,那社會就會逐漸墮落,變成一個僞君子遍佈的骯髒國家。

在最近的蘇州馬拉松大賽中,中國選手何引麗在最後衝刺階段時,遭兩次志願者遞送國旗,導致身體節奏被打亂,最終以5秒之差痛失冠軍。

馬拉松是一項挑戰體能極限的運動,在最後衝刺階段,運動員的各項體能指標已經達到極限,任何意外的干擾都會對選手發揮造成巨大影響,甚至可能出現危及生命的情況。

主辦方安排志願者遞送國旗,顯然是不講規則的做法。而更令人齒寒的是,竟然還有一位八竿子打不着的二級運動員魏某跑出來,指責何引麗選手因體力不支導致國旗滑落的行爲“不愛國”。

按照魏某的說法,即便在客觀條件不允許的情況下,別人遞過來國旗何引麗就必須拿着它跑完全程,否則就是道德低下,不愛國。魏某還進一步聯想發揮,說何引麗爭奪冠軍是爲了多幾千塊獎金,將別人爲國爭光的努力,污衊成是爲了個人的名利。

魏某站在道德制高點審判他人的底層邏輯,就是不管有理沒理,只要我愛國,我就可以肆無忌憚地批判他人。這種思想再進一步,就是我愛國,我便可以不講規則。再極端點的情況,便是我愛國,即便殺人放火也沒有錯了。

上面這種說法,聽起來可能有些荒謬,不像現實世界中發生的事情。而事實上,當整個社會充斥着滿口道德仁義的僞君子時,就會發生這種違揹人性的荒唐之事。而且歷史上的教訓離我們還不遠,至今纔剛過了100多年。在100多年前,這幫虛僞的“愛國”人士,名字叫做義和拳。

義和拳源於八卦教乾卦的一個分支,是一個練功燒符的民間宗教團體。清末時,由於西方列強對中國的蠶食日益加重,許多外國傳教士來華傳教,與鄉民產生衝突。顢頇的清政府在調解這些衝突時,往往偏袒洋人,導致民衆對洋人和官府普遍存在牴觸情緒,紛紛加入義和拳。

義和拳作爲非法的團體,長期以來一直被官府所打壓,爲了在夾縫中生存,義和拳有人提出來一個口號:扶清滅洋。後來在山東巡撫毓賢的收編下,義和拳搖身一變成了義和團,扶清滅洋也成爲了其官方宗旨和口號。

最初提出這個口號的人,可能初衷是好的。扶清滅洋,保衛大清,消滅外國侵略者,是多麼高尚的愛國主義精神啊。但正如西諺所云,通往地獄的道路往往以善良的意願鋪成。這句口號,反而成爲了有心人用來道德綁架,爲非作歹的擋箭牌。

義和拳打着愛國的旗號做了什麼呢?義和拳民進京之後,首先是攻擊洋人的大使館和教堂。久攻不下之後,便開始全城搜捕洋人和教民,即所謂大毛子和二毛子,不管青紅皁白一律殺掉,完全無需經過任何的審判。

義和拳只殺洋人和教民嗎?也不盡然,公報私仇,爭奪劫掠而濫殺無辜者比比皆是。比如在街邊賣洋藥,甚至是賣火柴的小商鋪,只要和“洋”字沾了一點點邊,義和拳民便可以對其大肆劫掠。難道沒有法律可言嗎?是的,因爲我“扶清”,我愛國,而你賣洋貨,你就是漢奸,人人都認可這種做法,你的大清律例又管什麼用呢?

義和拳這股盲目的愛國運動盛行的結果,對外招致了八國聯軍入侵,導致清朝再次簽訂喪權辱國的條約,對內則四處劫掠,所過之處皆爲狼藉,上演了一出王朝末世的魔幻現實大劇。

誠然,愛國是我們每一個人做人的基本準則。但在今天,我們還應該在愛國上面加個前綴,倡導理性愛國,反對教條主義、形式主義的表面愛國行爲,更要提防以愛國爲名進行道德綁架的僞愛國分子,別讓少數人的“腦殘”行爲,傷了真正愛國者的心。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