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

我市已形成“五高三铁一航”综合交通网

正着力打造“八高四铁两航”

为主骨架的综合交通网络

交通建设的提升

为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至去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16628公里。“十二五”期间,全市完成交通建设总投资约403亿元,较“十一五”增长140亿元。“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改革开放40年特别是近年来,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高速公路:有效融入珠三角生活圈

高速公路发展历程是我市交通建设日新月异变化的重要一环。

2001年1月,京珠高速公路(现京港澳高速)韶关南段建成通车,结束了韶关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

2011年1月,南韶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成为广东省第一条省市共建非经营性高速公路;

2014年9月,乐广高速韶关段建成通车,有效解决了冰冻灾害造成京港澳高速粤境北段交通堵塞问题。与此同时,韶关环城高速与乐广高速公路同步建成通车,使韶关成为粤东西北首个、全省第4个拥有环城高速的城市;

2015年12月,大广高速公路新丰段建成通车,韶关由此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此外,武深、汕昆高速韶关段预计年底全线建成通车。

雄伟壮观的武深高速与汕昆高速南浦互通立交工程。童铜韶 冯兆宇 摄

唐明强

市交通运输局局长

翁源至新丰高速公路项目是我市自主谋划、自主投资、主动融入珠三角的又一条重要通道。这条高速公路计划2021年建成通车,将一改韶关市区与新丰县没有直达高速公路相通的历史。

旅游公路:突出四大景区带动效应

我市旅游资源丰富,是省内旅游资源最富集的地区。近年来,我市以“全域旅游”为目标,把旅游公路建设作为发展全域旅游的基础工作抓实抓好,突出我市“大丹霞、大南华、大南岭、大珠玑”四大景区龙头带动效应。

仁新高速沿途可以欣赏到我市的田园风光。童铜韶 冯兆宇 摄

据了解,我市规划编制了《韶关市旅游交通公路规划方案》,建设规模839公里,总投资约122亿元,主要包括国省道、县乡道。其中谋划建设728公里旅游公路作为PPP项目实施,目前已完成PPP项目实施方案并报省财厅申报入库。规划项目中大南华旅游通道等项目已先行实施。为进一步促进粤北山区经济发展,助力粤北特别生态保护区建设,省交通运输厅已组织编制《广东南岭生态旅游公路规划》,初步规划我市旅游公路1400多公里。

农村公路: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好农村路”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大力提升农村公路路况水平、通行能力和运输服务水平,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始兴县的“最美乡道”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杨纯 冯兆宇 摄

目前

全市从县到镇基本实现通三级公路,镇到行政村实现通水泥路,于2014年底全面实现通300人以上自然村公路路面硬化的目标。

“十二五”期间,我市完成农村公路建设3366公里,完成投资约12.2亿元,完成新(改)建桥梁90座,投资约1.4亿元。

至2017年底,全市农村公路通车里程1.35万公里。

目前,我市正以编制实施2019-2020年“四好农村路”建设规划为抓手,推动农村公路通行能力、畅通水平、通达深度提升及安全防护工程等项目建设。着力推进现有四、五类危桥改造,建设平安放心路,有序实施农村公路提档升级。

公共交通:城乡一体化取得新突破

近年来,我市不断推动运输提质升级。

2012年,我市新开通了9条公交线路,实现市中心区至曲江马坝主城区、龙归等客运班线的公交化改造。

截至目前

全市1202个行政村已有1084个行政村通客运班车,通车率90.2%;

争取至2018年底,实现全市95%以上行政村通客运班车;

至2020年底,实现全市通行政村公路100%符合通班车条件,完成行政村班车通达率100%。

客货运输:结构优化效率不断提升

近年来,我市道路运输结构不断优化,运输装备水平和服务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形成了以韶关粤运、韶钢物流等大型运输企业为龙头、其他运输实体协调发展的格局。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连年增长,运输业成为大众创业的重要领域。

目前

全市有等级道路客运站22个,其中一级客运站2个,二级客运站7个;

全市道路运输车辆(不含公交车、出租车)8224辆,其中营运客车1057辆,营运货车7167辆;

全市营运船舶共计890艘、1083639.46载重吨;

韶关港已建成泊位61个,年货物通过能力570万吨。

韶关作为广东的“北大门”

交通区位优势越发明显

我市将不断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向构建连接珠三角、

贯通沿海经济带的快速大通道

实现交通基础设施与粤港澳大湾区的

无缝对接等发展目标稳步迈进

作者:韶关日报记者 黄河 通讯员 刘萍

编辑:肖声扬

责编:李佳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