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少年时侯勇于舍生取义、慷慨赴死的汪精卫给清末死气沉沉的封建王朝带来了一腔向往自由、敢于反抗的热血激情。这个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失牯、仰仗兄嫂长大的文弱书生,性格中既有懦弱自卑、优柔寡断的一面,更有偏执激进的一面,而他的才华与他的性格相结合则成就了他前半生追寻进步、渴求民主的功业,也导致了他后半生投敌叛国、留千古骂名的汉奸称谓。

汪精卫出生于广东三水,本名汪兆铭,字季新,自小便熟读四书五经,十八岁就中了秀才,也可谓是才华横溢了。纵观汪精卫的一生,这个曾经加入同盟会参与刺杀摄政王载沣并勇于慷慨就义、并与孙中山携手创业,开创民国新纪元的开国元勋到底是不是汉奸呢?个人觉得汪精卫不仅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更是一个为谋权夺利不惜出卖家国利益的投机分子,也正是他的投机让他背上了汉奸的千古骂名,走上了万劫不复的道路,并将永远的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汪精卫作为汉奸真可谓是一个可怜又可恨的人。作为一介文弱书生,他追随孙中山先生斡旋天下,成为孙中山先生革命斗争中重要的左右手,用手中笔写下锦绣文章,甚至代书了中山先生的遗嘱,不仅成就了他民国开国元勋的地位,也受到了诸多民国要员的拥护;也正是作为一介文弱书生,他看不惯蒋介石的江湖痞气,被倒蒋派看中并加以利用,几次三番与蒋派门阀争斗未果只能借出国疗养重整旗鼓、伺机而动!

谁曾想汪精卫幼时偏执的性格让他最终利欲熏心,打着曲线救国的幌子,走上了投敌叛国、遗臭万年的道路,最终在小日本的支持下,在南京成立了维新政府,站在了德意日阵营一方,并代表中国和当时的日本政府签订了和平条约,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蒋氏集团在对日战场的压力,但却实实在在的也让他走在了中国人民的对立面,被日本人当了枪使。

当然,汪精卫在政治上的一切行动都离不开陈璧君这个女人的参与。出身豪门的陈碧君早年就被汪精卫帅气的外表、出色的才华所吸引,为了能嫁与汪精卫她不惜与家族决裂,甚至能不顾性命的参与汪精卫刺杀载沣的行动,最终用自己的一往情深抱得了“英雄”归。

也正因为汪精卫的书生意气,才让他娶了陈璧君这种说出所谓的“汪先生无国可卖”之类托辞的老婆,甚至相信她自己是“我为其难,君为其易”,把自己当成了为国为民、忍辱负重的殉道者,其实不知正是陈璧君的贪慕权力、爱慕虚荣将热衷舞文弄墨、小有人气的汪精卫拉进了弄权卖国的深渊,损害了中国人民的权益,成为了一个彻头彻尾的汉奸走狗。

纵观汪精卫的一生,作为旧时代读书人中政客的代表,他斗不过江湖乱世投机分子蒋介石,又没看清形式,看不到中国人民抗战的决心,妄图依靠日本人走自己的政治道路,最终却从堂堂的民国开国元勋、一介文弱书生钉在了汉奸的耻辱柱上永世不得解脱。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