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香港樓市盛極轉衰:下行通道打開 房價或跌15%】今年9月底,美聯儲加息,香港金管局跟進,多家香港本地銀行上調最優惠利率,香港維持了十年之久的超低息環境結束了。看空香港樓市的機構排着隊,一家接一家。(第一財經日報)

香港房價舉世聞名。2018年1月,香港已連續第八年被美國規劃諮詢公司Demographia評爲全球房價最難負擔的城市。

由此衍生的棺材房、籠屋、蟻族現象,令太平山的會當凌絕頂和維多利亞港的璀璨景緻失色,也令用獅子山精神自我激勵奮鬥的香港人英雄氣短。

過去十餘年間,香港樓市持續走強,至2017年,港島、九龍、新界的私人房屋均價飆升至19.45萬港元/平方米、17.57萬港元/平方米、10.72萬港元/平方米,但香港家庭年收入中位數只有32.76萬港元。一個普通香港家庭全年不喫不喝,在港島買不起2平方米。

今年9月底,美聯儲加息,香港金管局跟進,多家香港本地銀行上調最優惠利率,香港維持了十年之久的超低息環境結束了。看空香港樓市的機構排着隊,一家接一家。

香港樓市的拐點就這樣飄然而至。10月份,香港新房交易金額將至近16個月來的最低水平。轉入11月份,截至11月14日一手私人住宅的交易金額和宗數已分別同比下跌六成和五成。反映香港二手房價走勢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在港島、九龍、新界東和新界西全線下滑。甚至有專家預言,2019年底前,香港房價將下跌15%。

香港曾長期霸佔全球房價最高城市的前幾名,此輪下行通道的深度和廣度尚屬未知,但目前,至少還未上車的人對城市生活的希望會加厚點。

下行通道打開

港府今年收到的市民意見書中最突出的議題依然是房屋和土地供應。

10月,著名藝人劉德華出現在一段宣傳短片中,倡議在香港東大嶼發展大型填海建人工島,進行填海造地,招致大規模的輿論攻擊。在住房問題面前,港人對這位全民偶像毫不手軟。

據港府施政報告,這個填海計劃將在東大嶼發展1000多公頃人工島,成爲香港長遠土地供應來源,最多能提供40多萬個單位,近百萬人口居住。但這個計劃遭到了環保人士的強烈反對。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後,香港樓市一度陷入蕭條,房價暴跌。2003年起,香港樓市逐漸回暖,此後,一輪長達十餘年的大牛市開啓。

2009年起,香港抑制樓市的辣招不斷,包括2009~2017年期間推出的8輪調節按揭成數和貸款額度的逆週期措施,也多次加徵印花稅,2018年更是徵收一手房空置稅,但香港樓市的熱情始終澆不滅。

市場普遍把香港房企畸高的主要原因歸結爲香港土地供給長期不足,一是香港重視生態環保,近四成郊野土地不能開發,近年來因環保人士反對,大幅減少填海造地。地少人多,金融環境寬鬆,長期維持超低息狀態,房價一路飛漲。

根據恒大研究院數據,2002~2017年,香港港島、九龍、新界的私人房屋均價分別從4.46萬港元/平方米、3.32萬港元/平方米、2.92萬港元/平方米提高到19.45萬港元/平方米、17.57萬港元/平方米、10.72萬港元/平方米,分別增長3.36倍、4.29倍、2.67倍。而同期,香港家庭年收入中位數從19.2萬港元提高到32.76萬港元,僅增長0.71倍。

轉入2018年,香港房價僅今年上半年的漲幅就達到13%。解決香港住房難題已經刻不容緩。一股合力有望扭轉香港房地產市場局面。

房地產市場向來是短期看金融。今年9月底,美聯儲加息,香港金管局跟進,隨後滙豐、渣打等多家香港主要銀行上調最優惠利率。銀行利率上調,香港維持近十年的超低息環境結束,這意味着購房者的還貸壓力增加。

與此同時,由於經濟放緩、人民幣貶值等原因,香港樓市的內地投資者正在逃離香港樓市。九龍一家地鋪中介告訴第一財經,他近兩個月接觸的幾個內地客人最後沒有成交,即使損失數十萬港元的訂金。“沒有成交的具體原因很多,但大致可以總結爲資金壓力增加,看空香港樓市。”

據高力國際統計,2018年上半年,內地對香港住宅用地的投資金額僅爲8.35億美元,而去年全年的金額爲70億美元。

仲量聯行香港董事總經理曾煥平表示,近年,香港各區市場越來越仰賴於中資來港擴張的需求來支持增長,但國內經濟增長放緩等因素對香港的經濟及樓市造成一定打擊。

房價或跌15%

2018年以來,內地樓市持續不樂觀,購房者持幣觀望,不再輕易出手。三季度,這種觀望情緒逐漸瀰漫到香港。

此前,香港置業發起一份第三季“置業意向調查”,結果顯示近五成受訪者看淡樓市,較多人認爲未來12個月個樓價跌幅在5%以內,只有33%受訪者計劃未來12個月入市。

利空因素佈滿香港樓市上空,其作用力很快地從成交數據上顯示出來。

綜觀整個第三季度數據,據港府發表的經濟報告,香港住宅物業市場成交量僅錄得14413宗,同比下跌超過兩成。

第四季度開始,10月份,香港新建住宅銷售交易額跌至112億港元,已降至16個月最低水平,交易數量僅爲1130宗,只有9月的一半左右。二手樓市也在持續放緩,公屋的買賣可見一斑。根據香港中原地產監測數據,10月二手公屋買賣錄得35宗,總值1.03億元,同比9月的43宗及1.24億元,分別下跌18.6%及16.9%,宗數創33個月新低,金額創25個月新低。

轉入11月份,截至11月14日,根據香港中原地產數據,一手私人住宅方面,11月暫時錄得371宗及44.69億港元,預計全月錄得850宗及100億港元,按月下跌63.6%及53.4%,或創近6個月新低,金額則創下2017年1月份93.8億港元后的22個月新低;二手方面,暫時錄得781宗及70.79億港元,預計全月將錄得1800宗及160億港元,金額將創32個月新低,宗數亦連續兩個月跌穿2000宗水平。

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於11月16日僅爲180.4,比上月下滑2.52%。而中原城市分區領先指數,在港島、九龍、新界東和新界西全線下滑。

另外,市場前景不明朗,樓市庫存還在增加。香港中原地產研究部高級聯席董事黃良昇指出,今年10月起,香港樓市開始下行,新盤尾貨未能有效削減。

多方面因素正在衝擊市場,至少從目前看來,香港樓市風光不再。

各大投行亦在看空香港樓市上不遺餘力。

瑞銀和野村證券、花旗等多家機構均預測香港樓市成交將會下行,房價隨之下跌。其中瑞銀預計,從現在起至2019年底,香港房價的跌幅有可能達到10%。

銀行已開始提高抵押貸款利率,並指出自2008年以來,過去兩輪類似的樓價上漲後,房產價格分別出現了5%和13%的下跌;而花旗預計今年下半年香港房價或會下跌7%。

早前,里昂一份報告指出,香港的房地產市場正經歷十五年來最差的宏觀環境,利率上升、經濟放緩和人民幣貶值正衝擊着樓市,隨着居民對房價的負擔能力下降以及可能惡化的市場情緒,未來一年房價或將出現15%的回調。

“我們預期香港住宅價格將於2019年底前下跌15%,香港長達10年的樓市上升週期將宣告完結。”曾煥平與里昂有同樣的判斷。

曾煥平表示,香港房價已開始下跌,雖然香港住宅市場整體的方向無法由政府全權控制,不過,政府有能力通過調整樓市措施,減輕宏觀環境持續增加的下行風險,令樓市“軟着陸”。“我們希望政府撤銷特別印花稅,檢討雙倍印花稅及放寬貸款與估值比率。”

不過近日,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陳德霖表示,樓市發展要看宏觀經濟及國際形勢,現需時間觀察樓市是否已進入下行週期。有市場人士認爲,港府不會很快出手。

(文章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原標題:香港樓市,盛極轉衰)

(責任編輯:DF064)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