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6部門聯合發文清理整頓“老年代步車”

低速電動車嚴禁新增產能

日前,工信部、發改委等6部門聯合發佈《關於加強低速電動車管理的通知》,從低速電動車生產銷售企業開始清理整頓,並嚴禁新增低速電動車產能。

近年來,低速電動車隨處可見,常見的是用於載客或載貨的三輪、四輪電動車,並經常冠名爲“老年代步車”。爲什麼要清理整頓低速電動車?淘汰治理不合規低速電動車有哪些標準?什麼樣的低速電動車能繼續合法上路?帶着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相關人士。

劣質產品充斥市場

近年來,低速電動車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生產企業數量超過百家,年產超過百萬輛,企業所在地目前主要集中在山東、河北、河南、江蘇等。

但是,這其中有多少是合格產品呢?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專家黃永和表示,調研發現,大多數在售產品無法滿足現行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和摩托車等相關標準要求。多數產品屬於道路機動車輛,但生產使用並未納入機動車管理體系,產品制動、轉向、碰撞等性能不符合機動車安全技術標準,並且存在超標問題。

此前,中國消費者協會工作人員曾在市場上以普通消費者名義購買了3輛不同品牌的低速電動車,委託國家汽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監測其安全性,碰撞試驗表明,3輛低速電動車安全性均非常差。

同時,超標低速電動車無法登記掛牌,造成了管理上的法律空白。對於這些車輛存在的不按規定車道行駛、違法載人、隨意停車等問題,由於車輛沒有牌照,造成了監控處罰難。駕駛者多爲沒有駕駛經驗和駕駛執照的中老年人羣,交通規則和安全意識較差,也非常容易發生安全事故。

據相關部門統計,近5年全國發生低速電動車交通事故83萬起,造成1.8萬人死亡、18.6萬人受傷,由低速電動車引發的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逐年增長,近3年年均分別增長23.3%和30.9%。

淘汰治理難度較大

爲什麼會有那麼多不合格低速電動車產品不斷湧向市場?專家表示,主要問題出在源頭和銷售環節。一方面,小規模、低端企業爲了迎合不合理市場需求,達到銷售目標,擅自生產不達標的低價格產品;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爲了追求經濟增長放任這些企業生產銷售。

實際上,不僅是產品,很多生產企業自身並不具備機動車生產資質,生產能力和條件較差,產品設計開發、生產一致性保證、銷售和售後服務能力也跟不上,多數企業以“老年代步車”等名目違法違規生產、銷售。

隨着市場規模持續擴大、存量產品積累,低速電動車管理難度不斷加劇,危害愈發嚴重,短期局部效益與社會公共利益和國家長遠利益之間的矛盾快速升級。

明確屬性出臺標準

早在2016年,我國已經明確清理整頓低速電動車的工作思路,即“升級一批、規範一批、淘汰一批”。

其中,“升級一批”早已開始。《新建純電動乘用車企業管理規定》經國務院同意自2015年7月10日起施行。那時,符合條件的低速電動車企業即可升級爲新能源汽車企業,並生產合規的新能源汽車。

當下的重點是規範和淘汰。按照《關於加強低速電動車管理的通知》,清理整頓將從低速電動車生產銷售企業開始,分爲3個階段,首先是摸底階段,然後開始整改查封,最後則是給各地政府制定方案的時間。

對此,工信部裝備工業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分階段清理整頓低速電動車,是爲了便於清理整頓工作有序展開,也是爲了給生產銷售企業一個預期”。

那麼,什麼樣的低速電動車纔是合格的呢?顯然,這需要明確產品屬性,出臺國家標準,分類實施管理。事實上,業界一直期待國標儘快出臺,從而引導企業和行業儘快轉型。

據瞭解,2016年工信部和國家郵政局已分別開始牽頭組織修訂兩輪電動自行車、三輪快遞專用電動車標準,國家郵政局也在抓緊研究三輪快遞專用電動車相關管理政策。

目前,電動自行車標準已經發布,電動摩托車標準(含兩輪和三輪)國標委正在履行發佈程序,這兩個標準實施後,將無縫劃分自行車和摩托車產品界限。目前,業界最期待的《四輪低速電動車技術條件》已於2016年10月份批准立項,並已形成標準草案,相信很快即將公佈。

來源:西安日報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